APP下载

古筝教学中演奏呼吸的调整与肢体语言的运用

2019-05-10李云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肢体语言古筝教学

摘 要:呼吸、触弦、肢体语言是古筝演奏三维技巧,作为演奏者应当明确古筝演奏中呼吸调整与肢体语言的意义,从而有效渲染演奏气氛,调动观众情绪。在小学古筝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还需加强意识上的培养,确保学生掌握演奏技巧,不断提高演奏水平。

关键词:古筝;教学;呼吸调整;肢体语言

传统古筝教学中注重乐理知识传授,为提高演奏可欣赏性,还需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呼吸调整、肢体语言的运用,以提高演奏感染力,带给观众别致的情感体验。呼吸调整能够缓解演奏紧张度,彰显演奏情感,控制演奏力度。肢体语言合理运用能够增强互动性,提高作品表现力,带动观众联想,从而提高作品丰富度,这都是需要在教学中注意的。

一、古筝演奏技巧

1.触弦

触弦直接影响古筝音色,需要手臂与手腕等协调运动,由于各关节间紧密联系,对此,触弦不单是指尖的触动,而是全身协调运动的结果。如在点奏过程中,需要放松手腕,在整个手臂的协作下,借助落下重力作用,将演奏力量集中在食指指尖,从而快速拨弦,同时借助琴弦反弹力指尖上抬。手臂、指尖不仅要密切配合,更需要分工合作,以确保最佳演奏效果。尤其是弹弦时,指尖动作要更加灵活,各手指弹弦点保持水平。演奏者紧张会翘起小指,不仅影响演奏效果,同时影响整体美观,也直接影响了其他手指的松弛度。在轻柔缓慢的曲目中,对指尖爆发力要求较高,以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触弦分为抚摸与敲击触弦法两种,抚摸触弦法中,手掌是支撑点,手指是框架,通过抚摸触弦感觉进行,演奏过程中,手指与手掌等各部位密切配合,力量柔和缓慢,以达到柔和和谐的演奏效果。敲击触弦法是指用指尖敲打琴弦,借助指尖爆发力,达到宏伟激昂的演奏效果。

2.肢体语言

上肢上抬下落等肢体语言表达,主要取决于曲目风格与情感。肢体语言运动幅度越大,传达的情感越强烈,虽然动作反复出现,但每个动作传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动作幅度变化,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演奏效果。演奏时肌肉相对紧张,可以收到饱满激情的演奏效果;肌肉放松则能够收到柔美利落的演奏效果。通常在曲目演奏开始肌肉放松,到高潮部分,肌肉逐渐紧张,最后回到放松状态,以借助肢体语言,将曲目风格以及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充分表达。

3.呼吸

气息控制直接决定意境营造效果,演奏中的呼吸,如同肢体语言,需要借助全身参与调控。丹田之气通过肢体、手臂,最后集中在指尖,再从指尖传回丹田。古筝演奏时,应当赋予各个音符富有生命力与感染力的呼吸,同时需注意呼吸方向,手指下落与上抬的呼气吐气不同,气汇集手指后开始演奏,循环的呼吸贯穿整个表演。

二、古筝呼吸调整与肢体语言教学

1.呼吸调整训练

一是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学生认知度,对呼吸调整方式以及与乐理知识的演奏配合等基本了解,为呼吸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加强基础教学与练习,要求呼吸调整训练在整个演奏教学中贯穿。经过长期实践,以及实时监督,确保学生正确掌握吸气提手与呼气弹奏等呼吸方式。三是加强协调性训练,将呼吸调整与其他演奏要素密切配合,如肢体语言、演奏情感、演奏技巧等要素。四是加强“肢体呼吸放松法”等方面训练,确保学生全面掌握呼吸调整技能。

2.加强意识训练

学生意识启发训练,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放松呼吸的状态下,以气体为原动力,从口鼻吸入气体,通过肩膀手臂等部位汇集至手指。手各部位发挥功用,感受到气体的一泻千里、奔涌而出。通过反复练习,锻炼各部位肌肉与关节,从而真正做到自然放松与和谐,最终在演奏中做到肌肉紧张放松自如,并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从而实现气血到意识的转变,借助气力营造完美意境。

3.肢体呼吸放松法要点

达到心手相通的演奏境界,首先需要对各部位的功能,以及如何密切合作有着明确的认识。将负责带动手部灵活的肩膀、大臂,当作是后方总指挥;用于伸展的关节、小臂,负责将手放到演奏具体位置;手腕与手掌、指关节等部位,主要负责手指运动,以及控制活动范围,各部位分工合作且相辅相成。如在弹奏乐音前后时,肩膀伸展,手腕至手指第一关节,应当呈自然延伸状态,由指尖触弦由第一指关节带动,用力结束后,呈放松状态并回到原位。

4.纠正演奏错误姿势

从臂肘高抬角度分析,出现此情况的原因通常与琴凳、筝架高度不协调因素有关。为纠正架着膀子的弹筝姿势,应当因人而异,调整琴凳与筝架高度。筝架高度以学生双腿在筝架下,可以自由伸缩为合适。成人筝架高度,一般为57cm。琴凳高度以肘部刚好在筝面上方为合适,从而端平小臂,使大臂、肘呈自然放松状态,腰带与筝柱尖持平。成人琴凳高度,通常在52cm左右。儿童琴凳高度,应当根据实际身高调整。从“龙爪手”角度分析,要求在自然手形上,根据右手弹奏以及左手按弦等演奏需要,稍微张开大指、中指。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手掌都需呈现半握拳状态,手指自然弯曲。

总结:

古筝演奏效果,不仅与演奏技巧基础有关,也得益于演奏者的艺术修养、个性风格,从而赋予曲目灵魂与艺术内涵。核心素养与演奏技巧的相辅相成,是决定古筝演奏效果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李鑫.浅析在高校古筝教学中进行呼吸训练的意义[J].音乐时空,2016(6):144-145.

[2]原藝霖.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对于音乐美的诠释[J].乐器,2016(10):48-49.

作者简介:李云(1984年12月),女,汉族,籍贯: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本科学历,就职于杭州市临安区西林小学,一级教师,工作及研究方向:小学音乐。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肢体语言古筝教学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我的古筝之旅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