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验应向儿童文化回归
2019-05-10武建军
武建军
【摘 要】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知识本位、脱离儿童生活经验的现象,课程的实施方式需要改进。开发小学数学实验课程,融合儿童的主体经验、操作感悟、对话活动等内容,对课程的结构、目标、内容、形式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改进课程的实践形态,有助于促进儿童文化的课程表达。
【关键词】数学实验;儿童文化;课程;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7-0032-05
当前,基础教育学科教学中知识本位的思想依然盛行,为分数而竞争的现象屡禁不止,成人意识渗透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儿童文化受到侵蚀和遮蔽。在学校办学实践中,由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专家视野向实践主体的多元叙述回归,从超然的符号世界向儿童的文化世界回归,根植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自主体验,建构一种具有儿童文化属性的课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当下数学教学现状呼唤儿童文化浸润的小学数学实验
为了重塑小学数学中基于儿童主体的课程文化,我校尝试对小学数学实验课程进行结构化的改进,开发出以实践、操作、体验、感悟等为主体的、具有儿童文化浸润意蕴的数学实验课程,以期表现儿童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以及价值观念,体现数学教学向儿童文化的自然回归。
1.小学数学实验的意义。
小学数学实验是指让儿童借助一定的仪器或技术手段,通过对实验素材进行数学化的操作来学(理解)数学、用(解释)数学或做(建构)数学的一类数学学习活动。其主要特征是学段性、操作性、体验性、探究性、创造性。小学数学实验本身的特点凸显出儿童自己动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验过程中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推理等手段的应用也指向儿童手脑并用的学习特点,实验主题是兴趣、探索和创造相结合的产物,是儿童文化的实践表征。
2.小学数学实验的文化表征。
小学数学实验的结构分为主题、目标、内容、过程等。从实验主题看,小学数学实验课程充分考量儿童文化的特征,倡导选取富有童趣、童味的“童性”主题,以凸显儿童文化的韵味。实验目标指向让儿童感受实验方式,尝试改变和创新学习途径,注重以尝试、操作、实验来促进数学学习内容的可视化。实验目标中蕴含的“试”“创”“做”等要求与儿童的心理特点相适切,呈现出儿童文化的符号特征。
3.小学数学实验的心理密码。
首先,小学数学实验倡导让儿童通过主体活动深入体验,从而产生平衡和失衡的心理反应,并引起其行为变化。具身认知理论是小学数学实验的学理基础,儿童学习的基本特征是模仿和尝试,是基于观察和注意的“做中学”,这些恰恰是儿童数学实验的本质所在,如“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等是具身认知的“教材位移”,“手脑并用”“做思共生”等是具身认知在数学实验中的“形式位移”。再者,小学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情智“四维”的发展,情智“四维”是指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四个心理因素——注意、關联、信心和满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总目标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有诸多描述,如“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意志,建立自信心”等。在儿童进行数学实验的过程中,“注意”是心理基础,“关联”是心理秩序,“信心”是心理线路,“满足”是心理目标。具身认知和情智“四维”模式体现了儿童文化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我们解读儿童文化的心理密码。
二、回归儿童文化的小学数学实验的教学特征与行为指向
回归儿童文化的数学实验课程,意在寻求一种促进课程文化和主体对象之间通过互动与交往寻求理解和融合的策略,以期实现儿童文化在数学实验学习过程中的改进和建构。
1.回归儿童主体性的小学数学实验形态。
小学数学实验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探究活动。数学实验课程的设计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进行可视化学习、尝试性学习与再创造性学习,这三种学习样态体现了儿童文化的发展意向,指向儿童文化的实践建构。例如:教学苏教版六下《测量土豆体积》,笔者将这节课以数学实验的形式呈现:(1)引导学生分组,准备工具和实验材料;(2)观察与思考:怎样测量土豆的体积?(3)选择工具,进行实验,学生尝试测量土豆体积;(4)记录数据,对比发现测量土豆体积的方法。从上述课例可以发现,儿童具有明确的行为指向——选择测量工具、挑选土豆、浸入水中、测量水的体积变化、对比发现土豆体积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获得土豆体积的测算方法,这一系列实验步骤有目的、有秩序、有思考、有挑战,是可视化、尝试性、再创造性学习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儿童主体性学习路径的形成。
2.蕴含儿童游戏性的小学数学实验内容。
儿童文化以多样的游戏形式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儿童文化可以被看作适应儿童存在方式的游戏。儿童文化是儿童自己的文化,是一种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儿童数学实验中的游戏内容正是儿童游戏精神的彰显。笔者统计出了1 ~ 6年级下学期六册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手册》中的游戏实验内容(如表1),从表1中可以发现,游戏实验主题占六册教材中实验主题总数的23.2%。由此可见,游戏在实验教学中权重较高,我们应充分关注游戏教学。
3.重塑课堂结构性的小学数学实验要素。
儿童的数学实验活动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即学生、教师、学材、场域,它们在数学活动的统整下呈现出如图1所示的结构,并构成课堂教学中的四对关系——生生之间的“伙伴式”关系、师生之间的“对话式”关系、人与环境和学材之间的“沉浸式”关系以及环境与学材之间的“融合式”关系。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威廉·派纳指出:课程不是由学科组成的,而是由主体、主体性组成的。上述四要素的结构范式在新型的文化视域下得以融合,使得儿童的主体意识得以觉醒,从而能促进课堂新生态的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