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事件不应过度解读

2019-05-09陈子祎

今传媒 2019年4期
关键词:反思

陈子祎

摘要:南京地铁柳洲东路站站台,几位农民工蹲坐在地避让早高峰,对这一事件,不同媒体做出了针锋相对的评论。本文将在明确事实的基础上对相关评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反思本次事件中部分媒体过度解读常规事件暴露的问题,并探讨当下我国新闻评论出现的弊病。

关键词:常规事件;两极评论;反思

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4-0048-02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信息的传播变得简单而便捷。仅是简单地对社会事实进行客观报道,让受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媒体竞争中已经不再具有显著的优势[1]。以事件为背景,重点为大众分析其产生原因、解决策略的新闻评论不仅提高了受众的信息接受效率,也能够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增强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南京地铁柳洲东路站站台,媒体对几位农民工蹲坐在地避让早高峰这一事件的解读,立场对立鲜明,人民网等媒体夸赞为“暖心礼让”,凤凰网等媒体将其定义为“缩手缩脚”。本文将在明确事实的基础上对相关评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反思当下专业媒体新闻评论中存在的弊病。

二、事件回顾

2017年6月22日,在南京地铁3号线柳洲东路站的早高峰时段,几位乘车的民工师傅没有挤着上车,而是在站厅里等待了一个多小时,直到人流高峰过去再上车。他们的让步被人民网等媒体夸赞为“暖心礼让”,却被凤凰网等媒体定义为“缩手缩脚”、生活经验“规训”出来的“过度忍让”。

在做出价值判断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完整的事件经过,然后再做出事实判断。人民网于2017年6月22日发布的视频有地铁站厅内监控画面为证,并附南京地铁公安分局南京站派出所民警的解说,真实可信。视频显示,早上7:30分左右,大约7、8个民工师傅来到南京地铁3号线柳洲东路站购买地铁票,这时正是南京地铁的早高峰时间,柳洲东路站的客流量非常大,站厅的进站乘客非常多。8:27分,他们拎着行李走进车厢。8:29分,他们来到柳洲东路站上行方向的站台,在电梯口等候片刻,带着行李沿着站台的围墙一字排开坐下。8:55分左右,站台上的人少了,他们准备上车,此时车厢里人依然非常多,最终没有上车。9:07分,他们走进车厢离开。

从早上7:30分到9:07分,民工师傅在地铁站耗费了1小时37分钟,那么他们是否因为在地铁站耽误的时间而存在赶不上车的风险呢?在人民网的视频中,记者明确表示:“从南京地铁警方了解到,这些礼让乘客的民工师傅最终按时登上了火车”。笔者在高德地图上查询从柳洲东路站到南京南站需要43分钟,又询问在南京的朋友,回答是大概需要40分鐘,所以新闻中的几位民工师傅准时到达目的地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三、评论梳理及问题反思

通过百度高级检索搜索新闻全文中包含“民工”和“地铁站”两个关键词,限定时间为2017年6月22日~2017年6月24日,筛选后得到相关报道156篇,其中客观报道81篇,新闻评论75篇。在75篇新闻评论中,持否定态度的评论有28篇,占评论总数的37.33%;持肯定态度的评论有47篇,占评论总数的62.67%。

持否定态度的的评论意见基本一致,以转载最多的澎湃新闻网评论《别把农民工在城市缩手缩脚当成暖闻》为例。评论人否定了几位农民工师傅说自己不赶时间,“他们真的‘不赶时间吗?未必。就在他们身后的农村老家,父母妻子儿女同样在焦灼地等待守望。只不过,与城里的‘年轻人比起来,他们的时间不值钱”。评论人热血沸腾地为农民工鸣不平,却忽视了基本事实,民工师傅们是真的不赶时间。他们9:07分乘坐地铁前往火车站,途中只需43分钟,火车11点开。况且不管老家的亲人如何焦灼等待,火车也是11点开。评论人以情煽动受众,却不能以理服人。

评论中控诉农民工在城市中遭受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然而这种控诉却伴随着对农民工群体负面的媒介形象塑造。对弱势群体应是平视、尊重和真诚的关怀,而不是高高在上、伤害他们情感的怜悯。“缩手缩脚”一词所表露出的贬低意味毋庸置疑。在持否定态度的其他评论中,还出现了“过度忍让”“不仅仅是美德”“生活经验所‘规训出来的被动适应”等词句。不管是评论人没有把握好尺度,或是为标新立异故意为之,都有违新闻伦理。

此次新闻事件中部分评论对常规事件做出过度解读,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新闻报道不够全面和准确

绝大多数新闻有意无意地暗示着几位民工师傅为了与人方便牺牲自身利益,虽然部分报道在结尾说明了他们没有因为礼让他人耽误自己的行程,但全文存在这样的暗示。不够全面和准确的新闻报道影响了评论人的判断[1]。评论人从新闻成品中获取选题和信息无可厚非,但在事实有疑点的时候应当多方考证,不应轻易下结论。何况全面、准确的相关报道不难查找,人民网等发布的视频中就有确凿可信的地铁站内监控录像;手机地图软件可查询路线及用时,进行基本的事实判断并不难。

(二)部分媒体对农民工群体存在先入为主的偏见

不看事实细节而是戴着有色眼镜,先把事件中的民工师傅归为心态卑微、自觉低人一等,再盘点农民工长期遭人白眼,最后把对他们的表扬总结为“莫名其妙的感动”[2]。公正的来看,这次事件中民工师傅的举动值得称赞,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新闻评论对事件作出评论,应基于准确的事实和人文关怀,而不是基于对某一群体的固定成见。评论人应在新闻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对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具有自省意识,尽量削弱因自己对某一群体存在刻板印象对新闻作品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部分媒体过度追求“独家评论”

追求独家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专业媒体之间竞争激烈[3],在追求独家新闻越来越难的情况下,“独家评论”上的突破就成为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二是随着受众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买方市场”的形成,媒体必须为受众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包括更具深度的意见和观点,才能抓住受众的注意力,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

近年来,在报纸新闻评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的弊病:1.评论的“小型化”趋向造成事实选取上的盲点,观点的片面与偏颇使得评论的“个性”偏离了轨道[1];2.评论的“大众化”趋向,媒体评论部为大众提供发声平台,评论作者水平参差不齐,评论的指导价值受到削弱;3.评论的“复制性”生产方式,部分评论作者对海量的网络新闻评论以及其他媒体评论进行抄袭或改写,同质化内容淹没了真正的声音,减弱了受众的阅读兴趣。在本次事件中,评论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事实的选取上存在盲点,对事实的了解不够充分就妄下结论;二是虽有持相反态度的正反两方,但各自阵营中鲜有独到观点,内容同质化严重。

参考文献:

[1]迟月利.新的媒介环境下提高电视新闻评论舆论引导力的思考——以《新闻1+1》为例[J].新闻界,2009(5):130-131.

[2]陈家兴.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刍议[J].新闻记者,2009(7):12-16.

[3]曹光煜.当前报纸政论性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的特点及问题[A].中国传媒大学,2012:7.

猜你喜欢

反思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后现代视域下的网络综艺节目及其反思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