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的发展规律在杂志出版中的应用

2019-05-09王秋艳

今传媒 2019年4期
关键词:发展规律网络语言

王秋艳

摘  要:网络语言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形成与发展对杂志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网络语言自身具备一定的发展规律和生命周期,其产生与发展顺应了年轻群体的心理需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日益渗透于日常生活、并且逐渐融入现代汉语体系。我们要正确地认识网络语言的发展规律,尊重发展规律,使网络语言在杂志出版中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语言;发展规律;杂志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4-0008-05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8月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7.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7年的97.5%提升至98.3%”[1]。互联网的日益成熟,带动了网民及移动网民数量日趋稳定。庞大的移动媒体用户加快了信息扩散的速度和范围,为网络语言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条件,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会对杂志的出版与传播产生影响。

一、网络语言在杂志出版中的作用

网络语言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语言,主要在网络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使用。对于网络语言的涵义,各位专家虽然表述各异,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把网络语言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出现在网络环境中并已经被社会认同、广泛使用、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语言形式,包括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和网络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而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用于网络交际的特殊用语”[2],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本文重点研究的范畴。

当前,杂志文稿中的网络用语出现频率逐渐提高,特别是其APP、微博、微信平台中的使用量逐渐增多,以适应受众的阅读、审美及时尚需求。同时,对杂志本身的发展也带来诸多益处。

(一)可以提升杂志的亲民形象

传统杂志文稿语言书面化、正式化、规范化,往往给读者带来严肃和高高在上的感觉。在杂志出版过程中,适当而恰当地使用网络语言既是创新的表现,更是适应媒介环境变化、读者阅读口味改变的必然选择。例如:《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33期《我们如何与电子游戏相处》一文中 ,“智能手机让小白变成玩家”“臧旭以IP为网民在‘虎牙上做电竞直播”“又有人去做RPG(角色扮演)”“传统MOBA里每个英雄有4个技能”等语句里的“小白”“IP”“RPG”“MOBA”都是随着互联网产业发展所兴起的词语。这些词语放在文章中,不仅比用常规的书面语言来得贴切、专业,而且也非常活泼、风趣。网络语言出现在杂志中,能够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拉近杂志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广大读者更有熟悉感、亲近感。

(二)可以提高话题的关注度和受众的参与性

在杂志出版中使用网络语言,尤其是用与文章内容贴合度极高的网络词汇,能够提高受众对杂志相关内容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对于不太熟悉该网络词语的受众来说,可以给他们带来一种新鲜感,诱发其好奇心,提高其阅读动机。对于有所了解该网络词语的受众来说,可以促使他们深度阅读文本内容。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有所了解但尚未深入认识的事物是最感兴趣的。《时尚先生》2018年8月6日的公众号推文——《后宫不只有宫斗,帝后CP好几对都是彼此的白月光》,其中的“CP”“白月光”都是网络词汇,这一话题是随着电视剧《延禧攻略》的热播而引出的。杂志结合时下的热播电视剧和网络词汇,吸引了更多受众的注意,并且通过留言、回复、讨论等方式与受众形成良好的互动。用户的参与程度更高,气氛更活跃,同时也体现了杂志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

(三)可以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网络语言越来越融入国外文化元素。网络受众中年轻人较多,他们往往不囿于传统,开放包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国外流行文化一旦在国内引起关注,就会迅速传播开来。如受日本动漫文化影响而出现的网络词汇“萌翻”“腹黑”等;受美国时尚文化影响而出现的“BOBO族”;与说唱文化相关的2017年度最火网络用语之一“freestyle”等。杂志可以利用网络语言的流行热度,对网络语言的来源及相关文化进行解读,担负起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使命。同时,杂志出版过程中能够对外来文化进行辩证的、理性的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为我所用。《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9期的封面故事,“中国二次元的蓝海版图:前方高能预警!”,通过一组文章对“二次元”关键词进行解读,对中国“二次元”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同时思考中国“二次元”经济如何布局。《人民论坛》在2018年第12期的杂志中刊发《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发展》一文,强调“二次元”文化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对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挑战,积极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向理性、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更好地发挥了杂志的文化引领作用。

二、网络语言的发展规律

网络语言对杂志信息的传播,尤其在促进新旧媒体融合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只有了解网络语言的传播规律,才能够更好地去利用它。

(一)网络语言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发展演变与时俱进

2017年元旦,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讲到,“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撸起袖子加油干”是在我国经济经历了迅速发展之后需要转型升级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口号,它好似新年的一股力量,再次唤起了人们的使命感,推动中华民族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成为2017年广为流行的网络用语。可以看出,网络语言随着社会热点的产生、发酵生成并演变,它有时是对现实的另类解读,有时是网民自身心理情感的宣泄和反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外,不同时期同一语义的网络语言会不断更替,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如从“美眉”到“小姐姐”、从“偶像”到“爱豆”、从“菜鸟”到“小白”等。

(二)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顺应了年轻群体的心理需求

现在大多数网民年龄段集中在80、90后,甚至是00后。由于其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性,因此能够更快地接受简洁、形象、幽默、诙谐的网络语言并且不断地进行演绎。现实社会往往具有较为严格的等级、阶层之分,社会规范、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常常束缚年轻人的表达。但是,在网络社会中,匿名性、互动性、娱乐性能够使他们突破各种各样的限制,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年轻群体个性的彰显提供了空间。不那么正规的、具有创意的、风趣幽默的、含蓄的网络语言正好契合了年轻网民的特点,比如“皮皮虾,我们走”“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等深受年轻网友的喜爱,使用频率颇高。

(三)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

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与热点事件、热点人物、热播影视等密切相关,如“范跑跑”与汶川大地震时范美忠老师先于学生跑出教室有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与女教师的最具情怀辞职信有关。再如,“Metoo” 这一网络词语来源于一场“反性骚扰”运动。2017年10月,美国女星艾丽莎·米兰诺(Alyssa  Milano)等人针对金牌制作人哈维· 温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侵多名女星丑闻进行公开,呼吁所有曾遭受性侵犯的女性挺身而出说出惨痛经历,并在社交媒体贴文附上标签,藉此唤起社会关注。“Metoo”运动的启发者和支持者“打破沉默者(the Silence Breakers) ”,被美国《时代》周刊遴选为2017年度人物。而在中国,伴随着2018年新年第一天一女大学生在新浪微博实名举报某知名教授曾对自己以及另外数名女性学生进行过性骚扰,“Metoo”一词在互联网上成为热词,引发人们对“性骚扰”这一社会问题的持续关注与思考。

(四)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离不开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

网络语言之所以会呈现病毒式的传播,往往和社交媒体的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社交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流传范围广等特点,能够使网络语言迅速、广泛地得到普及与应用。2018年7月27日,《嘉人》的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再说#MeToo︱如果这样,侵犯者会很难过》的文章;《第一财经周刊》2018年04期刊发文章《#MeToo运动如何走向全球》;《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04期发表了《MeToo,过犹不及?》一文,媒体对这一运动的持续关注以及网友的不断转发加速了“Metoo”一词的传播。其次,网民具有求新、求异心理。心理学家认为,新异刺激物之所以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是和有机体的定向反射有关。它是由周围环境的变化引起的一种应答性反应,可以使动物从周围环境中区分出新的刺激物并根据其意义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对动物的生命与安全起到保护作用,使有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这种对新异刺激物的注意又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主动认知和使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网民的求新、求异心理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体爆发,快速提升网络语言的传播热度。再次,和网民的从众、模仿心理亦有关系,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更容易制造一个喧嚣的氛围,受众易受到同伴和广大网友的影响,产生更多的从众和模仿行为,从而加剧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与传播。

(五)网络语言有各自的生命周期

网络语言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产生之后都是如此,其生命力取决于诸多因素。“模因”理论认为,“任何语言部分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就能形成模因。不能形成模因的语言是不会有生命力的。”[3]1976年,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m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使用“模因”这一概念,并且指出,“模因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为了实现自我复制并进而实现传播,其复制特性应具备三个明显特征:长寿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和复制的保真度(copying-fidelity)。”[4]如“潜水”“水军”“粉丝”具有长寿性;“拉链门”“XX门”“房奴”“XX奴”具有多产性;表情符号具有复制的高保真度。有些网络语言产生之后,满足了人们的交际需要,同时也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符合语言“长寿性”“多产性”和“复制的保真度”要求,人们使用的频率很高,经过时间检验后就会被流传下来。而另一部分网络语言,雖然因为某一网络事件迅速走红,如果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现实交际中,就会逐渐消亡。

(六)网络语言日益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并且逐渐融入现代汉语体系

在知识信息扩大化的社会,网络媒体以迅速、简洁、幽默的形式输出信息,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要求,舒缓了人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无形压力,加之符合人们的从众心理、求新心理,因此会形成一种语言使用的习惯。在网络上使用网络语言的习惯会逐渐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网络语言又会逐渐融入现代汉语的语言体系。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已收录“给力”“宅男”“菜鸟”“草根”“潮女”“达人”“恶搞”“粉丝”“黑客”“人肉搜索”等。这些词语经过时间的检验,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网络语言,并且逐渐进入到较为规范的现代汉语体系中,不断推动汉语言的丰富与发展。

三、网络语言在杂志出版中的应用策略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着自身内在的规律性。规律反映事物最本质的联系,人们只能去发现它,而不能去发明它、改造它。但是,我们在杂志出版过程中可以去运用它。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的发展规律,尊重这些规律,按规范的方向进行引导,使网络语言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注意使用的时效性

杂志出版过程中使用网络语言反应要迅速。网络语言的产生有强烈的时代性、突发性、易变性,因此,杂志编辑,特别是纸质杂志编辑要了解网络语言的最新发展变化情况,了解网络文化动态。在使用网络语言时,应赶上其流行热度。如2018年的网络流行语“skr”一词,除了普通网民在短时间内大量使用外,不少杂志媒体也赶了一波潮流。如2018年7月28日时装LOFFICIEL微信公众号的《你是炫富Skr,我是高级Skr》;2018年7月28日新周刊微信公众号的《贵校的宣传片,真是烂skr人了》;2018年7月31日环球人物微信公众号的《skr!全世界政要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论怼人,我只服他!》。杂志在微信传播过程中利用“skr”一词的流行热度,成功吸引了大批用户。如若等到流行热度降温以后再使用这一网络语言,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外,编辑应时刻关注网络语言的发展变化、更新迭代,用新词语代替旧词语,做到与时俱进,方能获得受众认同。

(二)区别对待不同杂志类型、不同传播渠道

杂志编輯应了解目标受众的特点,了解相关文化常用的网络语言,根据杂志自身的特点和办刊理念,有针对性地、恰当地在出版刊物中使用网络语言。

从受众年龄上来看,对于中青年读者,可以多用网络语言,因为他们是网络语言使用与传播的主体;对于老年读者,应慎用或少用网络语言,防止阅读理解上的障碍,不得不用时,可对网络语言进行解释和说明;对于少年儿童读者,应尽可能少用或谨慎使用网络语言,因为青少年时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不少网络语言的表达不符合语法规范,经常使用会降低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

从杂志类型上来看,时尚生活、娱乐休闲类杂志可以多运用网络语言,增强杂志的趣味性、接近性、新潮性;时政类杂志可以多关注与热点事件、热点人物相关的网络语言,更好地进行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通讯网络类、财经类杂志应及时、准确使用各种相关网络语言,提高杂志的专业性、科学性、先进性。

杂志通过纸媒传播和数字平台传播时亦应当有所区别。纸质杂志可以少用一些网络语言,多使用规范语言,以保持其大家闺秀般的气质——端庄、优雅、沉稳,保证文字传播的规范性。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时,可以多运用一些网络语言,特别是标题的制作要吸引人,此时杂志的形象犹如一个俏皮公主,轻松、活泼、个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网络传播的氛围与网民的阅读心理。

(三)利用网络语言的流行热度,引导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与正确认识

许多网络语言的出现、流行往往与社会热点有关,网民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关注会在短时间内非常集中。尤其是一些负面新闻报道出来以后,网上不乏各种言论、各种小道消息,易引起谣言的传播、社会气氛的恐慌,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此时,媒体,特别是具有公信力、权威性的媒体如果能够客观、公正地对事件进行解读,则能够起到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引导受众的理性思考、提高受众的防范意识等作用。《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28期的“特别策划”关注的话题为P2P网贷平台的“爆雷”(爆雷,一般指P2P平台因为逾期兑付或经营不善,未能偿付投资人本金利息而出现的平台停业、清盘、法人跑路、平台失联、倒闭等问题。)“P2P” 又称点对点网络借款,是英文person-to-person的缩写,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从2018年6月至7月中旬,短短50天内,就有163家P2P网贷平台出现提现困难、老板跑路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中国新闻周刊》通过《P2P生死劫》《牛板金“停摆”》《P2P“爆雷”之后》《防范风险传染是当务之急》等四篇文章就时下曝出的P2P网贷平台逾期和兑付危机进行调查与解读,引导受众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四)杂志出版过程中使用网络语言要理性、适度

不可否认,社交媒体在网络语言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杂志已经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如APP、微信、微博等,网络语言的使用已成为常态。但是,在使用时应更加理性。一方面,杂志出版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以及社交媒体的转发、点赞等功能,在网络语言的“形成期”“成长期”借势传播。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网络语言使用的恰如其分,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更不要哗众取宠、制造噱头,沦为标题党。此外,网络语言的使用量应适度。虽然它们具有新颖性、形象性和创造性,但是用多了会影响到文字表述的规范性、严肃性。如果杂志文稿中网络语言滥用,其新颖性也会大打折扣。

(五)优化网络语言的生命周期

网络语言的发展适用于适者生存的法则,但是健康的语言环境可以加速其优胜劣汰的步伐。杂志编辑应剖析网络语言的演变过程,用更具内涵、更具积极社会意义的网络语言代替粗俗的网络用语。杂志编辑作为内容的整理、加工者和第一审查者,必须扮演好“把关人”角色。第一,将“三审三校”制度落到实处。对于那些高雅文明的、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网络词汇,编辑要高抬贵手,反之,对于那些格调不高、缺乏文化积淀的词汇要拒之门外。第二,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倡议。近几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国家语言文字使用“十三五规划”(2016-2020)》纷纷出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记协联合发布了《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倡议书》,杂志编辑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编辑素养。第三,杂志出版网络平台应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工作人员或技术手段过滤掉网友在互动过程中粗俗、低俗的网络语言,净化语言环境。此外,善用第三方监督、鼓励网民举报等机制也可减少不良网络语言的使用与传播机会。通过以上举措,可以优化网络语言的生命周期,营造健康的语言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P020180820630889299840.pdf,2018-08-20.

[2]李媛媛.信息时代的网络语言及其变异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3.

[3]李媛媛.信息时代的网络语言及其变异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93.

[4]曹进,靳琰.网络强势语言模因传播力的学理阐释[J].国际新闻界,2016(2):42.

猜你喜欢

发展规律网络语言
幼儿美术活动的优化策略研究
国际与国内城市安全体系对比与发展规律研究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从模因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
东家人传统服饰艺术发展的规律性及制约因素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