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额颞部脊索瘤样脑膜瘤1例

2019-05-09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脊索脑膜瘤头颅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安徽 芜湖 241000)

脊索瘤样脑膜瘤(chordoid meningioma,CM)属于脑膜瘤组织学分型中特殊的一种,是神经外科临床上较为罕见的颅内肿瘤类型,约占脑膜瘤发病率的0.5%[1]。确诊依靠病理检查证实,治疗方法以手术全切为主,次全切除较完全切除更易复发[2],术后辅以放疗可增加治疗效果。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确诊为左额颞部脊索瘤样脑膜瘤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61岁。2018年4月25日因“头痛、头昏1年余,言语不利2个月”入住我科。查体:神志清楚,言语不利,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入院后查头颅MRI平扫+增强扫描提示:左侧额颞顶部颅板下见半球形长T1、T2异常信号灶,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强化灶大小约6.7 cm×4.5 cm×7.5 cm(前后×左右×上下),病灶邻近脑膜略增厚、强化,呈“脑膜尾征”,邻近脑实质及左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右偏。影像学诊断为左侧额颞顶部较大占位灶,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大(见图1)。术前诊断为“左侧额颞顶部占位性病变”。

图1 术前头颅MRI显示左侧额颞顶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

1.2治疗过程及结局 患者入院后即予以脱水降颅压、预防癫痫等治疗,并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在全麻下行“左侧额颞顶部开颅扩大翼点入路脑膜瘤显微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色暗红,质地软,呈胶冻样,与硬膜粘连紧密,手术顺利,镜下分块全切肿瘤。术后予以吸氧、止血、护胃、营养神经、预防癫痫、预防感染等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术后1周患者主诉无特殊不适,生命体征平稳。病理检查示:肿瘤间质中存在大量黏液,肿瘤细胞在黏液背景中呈小叶状、簇状或条索状分布,细胞质呈空泡状。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瘤细胞AE1/AE3(病灶区域+)、EMA(+)、PR(+)、Vim(+)、GFAP(-)、S-100蛋白(-)、ki-67(阳性率5%)。病理诊断:左侧额颞顶部脊索瘤样脑膜瘤(WHOⅡ级)(见图2)。术后患者因特殊原因未行放疗或化疗,1周后拆除缝线,于2018年5月10日办理出院,并告知休息1个月,在健康饮食基础上加强营养支持,分别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到我院门诊复查,遵医嘱服用预防癫痫药。

(HE染色×200) (HE染色×400)

图2 左额颞部脊索瘤样脑膜瘤病理学检查镜下表现

1.3随访 术后1个月电话随访,患者诉术后恢复期间无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术后3个月患者复查头颅MRI检查结果呈左侧额颞顶部占位术后改变,原发占位未复发(见图3)。术后随访半年亦无特殊不适主诉。

图3 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左侧额颞顶部占位术后改变

2 讨论

CM由Kepes在1988年首次提出并命名[3],具有低度恶性,故WHO在2000年将其划分为非典型脑膜瘤。男女均可发病且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主要在12~77岁之间,尤其好发于青少年并常伴有Castleman综合征[4],主要表现为发热及难治性贫血,近年来亦有报道指出中年患者也可伴发Castleman综合征[5],但发病率相对于青少年患者较低[6]。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且不伴有血液系统异常。CM为脑膜瘤众多分类中罕见的一种,与其他类型脑膜瘤相似,就好发部位与临床症状而言并无明显差异,可发生在颅底、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其临床症状系因瘤体本身或水肿所产生的占位效应[7-8],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及相关功能性障碍。

CM与脊索瘤及典型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较难鉴别,CM的 MRI平扫常呈T1WI稍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瘤周可伴有明显水肿区,少数病例可见脑膜尾征,增强后大部分病例可见不均匀强化。本例患者头颅MRI增强呈现瘤内不均匀强化斑片影,此特点亦是CM影像学上的特征性表现[9]。CM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特点密切关联,其病理镜下示脊索瘤样区域与典型的脑膜瘤区域混合存在[10],分界不清,这也是本例患者头颅MRI增强中斑片状未强化影的形成原因。本例病理报告示肿瘤细胞存在于大量黏液背景下,呈空泡状或条索状排列存在,亦可见与脑膜瘤病理相似的旋涡状排列肿瘤细胞存在。有相关文献[11]指出CM中脊索瘤样区域细胞间质内有大量黏液存在,瘤细胞主要由排列成条索状的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嗜酸性细胞组成,该区域局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脑膜瘤区域与典型脑膜瘤无明显差异,可见肿瘤细胞呈漩涡状排列,有时亦可见纤维结构及砂粒体结构。CM以上病理特点与本例病理基本相符。典型脑膜瘤为上皮组织来源,其免疫组化染色常表达Vim、EMA及S-100蛋白[7],而脊索瘤作为间叶组织来源则以表达CK、S-100为特征,因CM系脑膜瘤及脊索瘤区域混合存在,故以上蛋白均可表达,本例患者免疫组化EMA(+)、Vim(+),但S-100蛋白(-),此表达结果与CM中两种病理组织成分占比有关。

CM具有低度侵袭性的特点,手术全切为当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案,有文献指出CM手术切除后辅以放疗可提高疗效。CM术后复发率高[12],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较容易复发,此外,肿瘤大小、位置等亦是评估CM术后是否复发的重要因素。本例患者治疗方案为手术全切,术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一般情况恢复良好,术后头痛、头晕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未见复发,随访半年未诉特殊不适。因CM发病率极低,临床缺少大样本量研究,目前对于CM的相关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亦不成熟,故完善此领域研究对于制定CM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可提供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脊索脑膜瘤头颅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脊索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进展
脊索瘤的特点有哪些
脊索瘤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油菜花
嵇康·绝响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脊索瘤组织中Brachyury 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