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互联网,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
2019-05-08陈晓琴
陈晓琴
摘 要: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在互联网的不断延伸与发展中,逐渐地转变了教学模式,逐步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对初中化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渗透和影响,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效地提高了化学教学效率。基于此,就针对互联网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够对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化学学科;教学有效性
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化学学科逐渐成为了初中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在信息技术的逐渐渗透中,进一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初中化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对此,笔者就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了以下观点和建议。
一、利用互联网设计课件,拓展学生抽象思维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教学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形态,其中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通过利用互联网来对课程课件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拓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进而从根本上满足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需求。
例如,我在讲述初中化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中“空气”与“氧气”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抽象性和微观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所以我就借助了多媒体设备,对新课的教学方案和课件进行了设计,更好地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如我为学生展示无污染下蔚蓝天空的图片,再来展示工厂烟囱冒烟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空气的质量进行对比。然后再更深层次地为学生展示酸雨、太空和臭氧层空洞等方面的照片,让学生了解无污染氧气和空气的重要性,分析氧气与空气的关系(空气中氧气含量排第二),从而拓展学生抽象思维进一步对空气的组成进行学习和了解,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了互联网教学的目的。
二、运用互联网辅助实验,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是初中阶段教育教学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当中,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各方面数据的分析能力,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化学的教学需求,从而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例如,我在讲述初中化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中“制取氧气”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主观地了解氧气的制作过程,所以我就把学生带进了实验室,运用互联网辅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其中包括工业制取氧气的原料为空气,原理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其次,运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室内制取氧气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跟随视频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工具和器具等。通过视频观察了解到实验室里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制取氧气:(1)加热氯酸钾(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3)加热高锰酸钾,以此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并进行操作,在实验过程当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出最终结果,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证据搜集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素养。
三、借助互联网构建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我们对于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归纳,都是统一的,而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而言,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对此,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当中,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构建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可以了解别的同学的看法与自己看法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提升自己,同时也从根本上实现了多媒体授課的目的与作用,有效提高了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讲述初中化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中“制取氧气”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就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构建合作学习的平台,有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进而提升初中化学的课堂有效性。如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投影: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若加入了二氧化锰则会加速的反应速率。经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总结出了相应的文字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对此我接着提问学生:“在这个实验当中,二氧化锰参加反应了吗?它在整个实验中又是起的什么作用呢?”这时学生经过小组进行讨论与研究,并总结出相关结论,以此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实现初中化学的高效教学。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推进与应用,初中化学教学也得到了重点关注和重视。然而化学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此,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基于此,笔者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对互联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够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发挥提供丁点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芳清,刘淑娟,曹小红,马建国.“互联网+”时代下应用化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3):288-290.
[2]孙重阳,仝丽娜.建构主义理论下“互联网+中学化学”融合教学探究[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34(9):68-71.
注:本文系甘肃省2018年“十三五”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700。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