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引领下高校妇委会工作的发展路径
2019-05-08王莉
王莉
[关键词]党建引领;群团工作;妇女组织;高校妇委会;女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9)03-0058-0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更为重要和紧迫,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1]高校妇女工作是高校重要的党群工作之一,在高校履行教书育人、为建设人才强国贡献力量的进程中发挥着联系上层党委部门和广大教职工群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高校妇委会作为高校的主要组成部分,以更加细分的女性教工群体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对内隶属于所在高校、对外联系妇联组织,是基层妇女组织的中坚力量。因此,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下高校妇委会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是加强高校与广大女性教职工的联系,进一步创新高校基层服务和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党建引领高校妇委会工作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创新基层群团组织改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党的群众路线,高瞻远瞩谋划党的群团工作,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作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关乎妇女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有力地促进了妇女事业和妇女工作,妇女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广大妇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彰显出自强不息、坚韧刚毅、智慧豁达的新时代女性风采。[2]高校妇委会,作为高校妇女工作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在轰轰烈烈的女性发展运动中,结合高校女性教职工教学、生活的特点,扎根基层,成为了妇女工作的重要支撑。
(二)以妇委会带动高校妇女组织建设,团结基层女性力量。高校妇委会是学校党委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高校党委与女性教职工群体沟通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妇委会具有妇女组织来源于女性群众立足于女性群众、维护与代表女性群体的共性,又有助力高校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产学研一体化的特性。高校妇委会在开展工作时,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妇委会开展的各种活动,要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的工作,引导妇女坚定不移朝着正确方向和理想目标持续奋进。[3]
二、当前高校妇委会工作的短板和困境
高校妇委会由于发展的土壤是高校,面对的群体以高校的女性教职工为主体,在长年累月的组织机制运行中,也存在一些自身发展的短板和困境,也即高校妇委会发展的内生力量不足,表现如下。
(一)高校女性教职工高级职称比例偏低。高校的师资水平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石,其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竞争力。近年来,高校女教师人数比例逐步上升,不少高校女性教职工人数占比例达到50%,即便在理工科高校,女教职工比例也接近50%,真正成为了“半边天”。有学者研究后指出,与男性教職工相比,虽在初级、中级职称没有显著差距,但副高职称有15.80%的差距,正高职称差距则为48.64%。[4]显然,我国高校女性教职工高级职称比例仍然较低,这一数据比例与笔者所在高校情况基本吻合。特别是被高校普遍看重的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优青等人才获得者中,女性教职工更是凤毛麟角。
(二)高校妇委会开展的理论研究不足。在高校中,不少高校妇委会工作人员忙于开展活动,通过活动达到凝聚人心,调动岗位建功积极性的作用,然而对新形势下妇女工作如何开展的研究和关注度不够重视。同时,建有妇女和女性研究中心的高校也较少,重活动、轻调研、轻研究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妇女组织应该发挥高校独有的学术优势,调动相关教师的积极性,积极总结成果,让理论研究指导实践,提高妇女工作的水平和女性人才培养的层次。妇女工作还可以借助工作案例为理论研究打下基础,努力规避妇女工作停留在单纯搞活动层面,促使妇女工作向学术型、研究型转变,促使妇女工作更有亮点。
三、党建引领下高校妇委会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
推进高校妇委会工作,既是我国群团组织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高校妇委会自身求创新谋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全国妇联的统一领导下,高校妇委会通过长效的手段和途径将广大女性教职工群体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根据广大女性教职工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好地为女性教职工服务,改善和提升高校妇委会自身不足,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积极作用,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可靠、有力助手,是党建引领下高校妇委会探索自身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培育共同价值体系,以思想引领组织建设。意识形态具有引领力和凝聚力,能够将人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紧紧团结在一起。高校妇委会坚持党委领导、落脚于广大女性教职工的价值理念从意识形态上就决定了其与妇联组织、高校的党群部门、女性教职工相辅相成的三大角色定位。
1.对外连接全国妇联,以全国妇联为指导机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是党领导的为争取妇女解放而联合起来的中国各族各界妇女的群众组织。高校妇委会作为妇联的基层部门之一,是妇联工作深入到高校女性教职工群体的生动体现。同时,高校妇委会对高校女性教职工工作的个性和共性进行统筹布局,并将高校女性教职工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汇总反馈至妇联,使得妇联的妇女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不同女性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女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由此,高校妇委会是妇联与高校连接,开展高校女性教职工服务的主要窗口。
2.对内组成党群部门,以高校党委作为领导机构。高校的党群部门是整个高校协调运转、保持统一战线的总指挥,高校妇委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工作布局始终围绕学校党政中心的服务大局。急党政工作之所急,想女性教职工之所需,尽高校妇委会之所能,将女性教职工的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布局中去通盘考虑。高校妇委会基于学校的职能定位,应该将女性教职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鼓励其作为教师团队,为高校的产学研做出贡献,积极响应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发展要求,从而使得学校党委与女性教职工能够保持一致且紧密的奋斗目标,在鼓励女性教职工自身发展的同时,巩固学校党委与女性教职工的联系,扩大学校党委的群众基础。
(二)培育妇女学习群团,以活动打造基层品牌。高校妇委会正确的价值理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将其下沉到高校女性教职工的服务当中去,才能实现对其工作的有效推进。因此,高校妇委会需要将高校女性教职工的切实需求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串联起来,使得高校女性教职工在参与、组织、分享的过程中将妇委会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笔者所在高校妇委会依托学校党委,基于学校女性教职工的需求,培育妇女学习群团,以活动打造基层品牌,盘活了整个妇委会的工作,充分实现了其功能的发挥。
1.弘扬先进典型、引领女性教职工岗位建功。高校聚集了优秀女性,多角度多层级辐射优秀女性正能量、努力树立工作家庭和谐新风尚是高校妇女工作开展的重要抓手。笔者所在的高校妇委会注重评优的内涵建设,并力争为获奖者创造一个简短而温暖,简朴但又深刻的表彰会,以期通过表彰会向广大女教师和受表彰者传递正能量。例如表彰会上向受表彰的先进献上神秘DV短片,短片不但弘扬了先进女性的感人事迹,更包含了丈夫、学生、同事、领导对她的爱与祝福。会场外用展版诠释获奖者的靓丽风采,提升女性教职工荣誉感。与此同时,高校婦女组织评选出的优秀典型不是一个表彰会就结束,而是能够通过获奖女教师与青年女教师、女大学生的系列活动,让获奖者持续发挥光和热,不断反哺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才,形成一个传帮带的形式和惯例。
2.推进校园和美家庭建设,增进教职工对学校的情感。妇联的主阵地在家庭,高校女性教职工的家庭需求在哪里?高校的家庭文化该如何建设?高校妇委会应深入开展调研,服务教师需求、打造爱家爱校、幸福和谐的家庭文化。笔者所在高校通过开展“你添丁我来帮”活动,为新生儿赠送育儿经典书籍,帮助教师进入新角色;为学龄前儿童送上精品儿童剧演出、“大手牵小手”亲子活动帮助教师建立亲密育儿关系;开设“幼升小、小升初”家长论坛解决家长升学烦恼、帮助家长智慧择校;让教师全家周末走进新校区亲手做一次趣味实验、喝一杯咖啡、过一次集体生日,让教师家庭融入校园文化;开展“二十五年风雨情、风雨同舟爱永恒”银婚纪念活动,用生动案例告知青年教师如何经营家庭、创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高校妇委会只有突出女性教职工需求,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主题活动,才能拉近学校与教师的距离,解决她们的困难,打造女性教职工爱家爱校、幸福和谐的家庭文化。
四、结语
加强党对女性工作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5]高校妇委会作为承接全国妇联的高校基层妇女组织,应以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为指导,团结高校女性教职工作为主体,夯实基层妇女组织为目标,发现女性群体、组织女性群体、发展女性群体,从而使得微观的女性个人群体、中观的学校妇女组织、宏观的社会性别系统能够相互联动,共荣共生。
参考文献
[1]廖江.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论述是新时代工人运动的行动纲领[J].兵团工运,2018(12).
[2]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DB/OL].人民网,2018-10-31.
[3]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组织动员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建功立业[N].人民日报,2018-11-03.
[4]周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三个维度——基于工会工作的视角[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4).
[5]新华社.习近平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J].妇女研究论丛,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