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gO模板辅助制备介孔碳材料吸附重金属性能研究

2019-05-07张强英王睿智刘建吴金辉夏露崔骁布多

应用化工 2019年4期
关键词:介孔前驱明胶

张强英,王睿智,刘建,吴金辉,夏露,崔骁,布多

(西藏大学 理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重金属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可以通过食物链积累作用进入生命体,从而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1-2]。因此,实现水体中重金属去除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吸附法是去除重金属最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重金属离子吸附[3-4]。吸附剂是决定重金属去除性能的关键。因此,发展高效的吸附剂是重金属去除的核心工作。

MgO模板法是在碳前驱体中加入MgO或含镁前驱体(柠檬酸镁、醋酸镁和碱式碳酸镁等),在高温无氧条件下煅烧形成碳/MgO复合物,酸洗溶解MgO后,能形成与MgO尺寸相当的介孔碳,孔径约5 nm,碳层约10 nm的碳膜[5]。本文采用柠檬酸镁作为MgO前驱体,明胶、壳聚糖和蔗糖分别作为碳源,在高温氩气氛下采用MgO模板法制备了介孔碳吸附剂用于Cu(II)和Pb(II)离子吸附。比较了3种碳源衍生的介孔碳对Cu(II)和Pb(II)的吸附性能,采用MgO模板法可以一步形成介孔碳材料,对Cu(II)和Pb(II)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壳聚糖、明胶、蔗糖、柠檬酸镁、HNO3、HCl、NaOH均为分析纯;Cu(Ac)2、Pb(NO3)2均为高纯。

IRIS Intrepid II XS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QTF-1200X管式炉;X-650扫描电镜;ASAP 2020自动N2吸附仪;Miniflex-600 X射线粉末衍射仪。

1.2 材料的制备

碳前驱体(壳聚糖、蔗糖和明胶)和柠檬酸镁总质量为1 g,碳前驱体与柠檬酸镁质量比5/5。将碳前驱体与柠檬酸镁混合后转入管式炉中,在氩气保护下,升温速率为5 ℃/min,700 ℃条件下煅烧2 h。冷却至室温,采用0.5 mol/L HNO3溶解MgO,制备介孔碳吸附剂,待酸溶液中无Mg离子检出后水洗至中性,烘干备用。

为了考察碳源性能差异,在上述相同条件下制备了单一壳聚糖、蔗糖和明胶衍生的碳吸附剂。其制备流程见图1。

1.3 实验方法

Cu(Ac)2和Pb(NO3)2分别用2%(v/v)硝酸溶解,配制Cu(II)和Pb(II)的标准储备液(1 000 mg/L)。

采用微柱固相萃取方法[6]考察材料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20 mg/L 100 mL的Cu(II)和Pb(II)溶液分别由1 000 mg/L的储备液稀释配制而成,采用0.1 mol/L HCl和0.1 mol/L NaOH调节溶液的pH为5。聚四氟乙烯固相萃取小柱(20 mm×2.0 mm i.d.)中装入15 mg吸附剂,将微柱接入恒流泵中。清洗微柱后,将Cu(II)和Pb(II)溶液分别以1 mL/min通过微柱,测定流出液的浓度,直至流出液中的浓度不变时达吸附饱和。吸附结束后,采用25 mL 0.5 mol/L硝酸脱附,采用ICP-OES测定脱附液中Cu(II)和Pb(II)的浓度,计算吸附容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碳前驱体影响

3种碳前驱体(明胶、壳聚糖和蔗糖)衍生的材料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见图2。

图2 不同碳源材料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Fig.2 The effect of carbon precursors on theadsorption capacity of Cu(II) and Pb(II)

由图2可知,3种碳前驱体衍生的碳材料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大小趋势为明胶>壳聚糖>蔗糖。明胶衍生的介孔碳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分别为4.3 mg/g和13 mg/g。明胶和壳聚糖分子中的N元素在热解过程中能形成吡咯氮、吡啶氮多孔碳材料,吡咯氮和吡啶氮官能团能增加碳材料的吸附性能[7],因而含氮组分比不含氮组分性能好。

2.2 MgO模板影响

以明胶作为碳源,柠檬酸镁作为MgO前驱体,考察3种碳源与柠檬酸镁质量比为5/5时所制备的碳材料对Cu(II)和Pb(II)的吸附性能,结果见图3。

图3 碳源/柠檬酸镁衍生的介孔碳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Fig.3 The effect of carbon precursor/magnesium citrate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u(II) and Pb(II)

由图3可知,采用模板衍生的材料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相比单一碳源有明显改善。采用MgO模板后,明胶衍生的介孔碳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分别从4.3 mg/g和13 mg/g增加到7.0 mg/g和20 mg/g。采用MgO模板辅助能形成丰富的介孔、微孔结构,能更好实现金属离子吸附。

2.3 明胶与柠檬酸镁比例影响

考察明胶和柠檬酸镁质量比为3/7、5/5和7/3时煅烧后的碳材料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结果见表1。

表1 明胶/柠檬酸镁不同质量比衍生的介孔碳材料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Table 1 Effect of mass ratio of gelatin/magnesium citrate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u(II) and Pb(II)

由表1可知,随着柠檬酸镁的量逐渐增加,煅烧后吸附剂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并没有增加,因为模板分子增多后,吸附金属离子的有效碳成分减少,因而吸附容量降低。当柠檬酸镁前驱体质量比下降至7/3时,吸附容量与单一明胶分子衍生的碳材料性能相当,此时没有发挥MgO模板作用,而当明胶和柠檬酸镁质量比为5/5时,吸附容量最高。

2.4 煅烧温度的影响

煅烧温度会影响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含氧基的量,进而影响其吸附性能。柠檬酸镁的热解温度约为500 ℃[5],因而本工作考察煅烧温度分别为600 ℃和700 ℃时所制备的材料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结果表明,当温度从600 ℃增加到700 ℃时,柠檬酸镁的碳化产率从28%减小到21%,材料对Cu(II)的吸附容量分别为8.3 mg/g和7.0 mg/g,对Pb(II)的吸附容量分别为28,20 mg/g。随着温度的增加,吸附容量逐渐降低,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含氧功能基损失也越严重,因而吸附容量降低。因此,材料制备时宜采用600 ℃的煅烧温度。

2.5 吸附容量比较[8-13]

采用MgO模板辅助,明胶衍生的介孔碳材料与其它碳基材料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吸附剂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adsorption capacity forCu(II) and Pb(II) on different sorbents

由表2可知,由明胶衍生的介孔碳材料的吸附容量远高于多壁碳纳米管和活性炭,Cu(II)的吸附容量与多孔石墨碳、氧化单壁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在同一水平,Pb(II)的吸附容量较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低。总体上看,明胶衍生的介孔碳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处于居高水平。本方法制备流程简单,一步原位合成,易于批量制备。

2.6 材料表征

2.6.1 扫描电镜 将上述最优条件下(明胶与柠檬酸镁质量比为5/5,煅烧温度600 ℃)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喷金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结果见图4。由图4可以清晰的看见透明碳薄膜,表明所制备的碳材料通过碳薄膜层组成。

图4 明胶衍生的介孔碳材料扫描电镜图Fig.4 The image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f thegelatin derived mesoporous carbona.图放大100倍;b.图放大500倍

2.6.2 比表面积 采用氮气吸附-解吸的方法测定多孔碳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氮气吸附-解吸曲线见图5,平均孔径为BJH孔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数据见表3。

图5 明胶衍生的介孔碳材料的N2吸附/解吸曲线Fig.5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ofgelatin derived mesoporous carbons

明胶∶柠檬酸镁/质量比BET/(m2·g-1)微孔比表面积/(m2·g-1)外比表面积/(m2·g-1)孔容/(cm3·g-1)孔径/nm3∶75961004960.664.25∶57832135700.895.17∶35822912910.506.7

结果表明,明胶衍生的介孔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质量比为5/5时,其比表面积最高,达783 m2/g,孔容高达0.89 cm3/g,比表面积高于硅模板辅助制备的介孔碳[15]。而单一成分的柠檬酸镁比表面积仅有0.6 m2/g[16],煅烧后的材料能形成发达的孔隙结构。质量比为3/7时,模板分子含量高,微孔比表面积较小(100 m2/g),主要以外比表面积为主(496 m2/g)。而当模板分子比例降至7/3时,模板分子含量低,外比表面积减小至291 m2/g,材料倾向于微孔结构。明胶衍生的介孔碳孔径在4.2~6.7 nm之间,当质量比为5/5时,介孔尺寸为5.1 nm,与文献报道的柠檬酸镁衍生的介孔尺寸(5 nm)吻合。

2.6.3 X射线衍射 明胶与柠檬酸镁质量比5/5,煅烧温度600 ℃条件下,明胶衍生的介孔碳材料的小角XRD表征,结果见图6。

图6 明胶衍生的介孔碳吸附剂的小角X射线衍射Fig.6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pattern of thegelatin derived mesoporous carbon

由图6可知,在2θ=0.94°有明显的特征峰,对应二维六方(P6 mm)结构的(100)晶面衍射峰,这说明介孔碳具有良好的六方结构,是典型的介孔碳材料,与文献报道的介孔碳衍射峰一致[17]。

3 结论

以明胶作为碳前驱体,柠檬酸镁作为镁模板前驱体,明胶与柠檬酸镁以质量比5/5混合后,在氩气氛下600 ℃一步原位碳化2 h,形成C/MgO复合物,采用硝酸清洗MgO后,制得比表面积高达783 m2/g 的介孔碳吸附剂,对Cu(II)和Pb(II)的吸附容量分别高达8.3 mg/g和28 mg/g,高于活性炭的吸附容量。

猜你喜欢

介孔前驱明胶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TG酶与单宁酸对鱼明胶凝胶强度的影响
化学气相沉积法从MTS-H2-N2前驱体制备碳化硅涂层
Mg2SiO4前驱体对电熔MgO质耐火材料烧结性能及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SRSF2、HMGA2和Caspase-3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及其前驱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锂离子电池有序介孔材料研究进展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痕量镉
回收制备二氯二氨合钯(Ⅱ)前驱体材料的工艺研究
介孔分子筛对传统药物的原位载药及缓释研究
具有大孔-介孔的分级孔结构碳——合成及其吸附脱硫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