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解析
2019-05-05施雪孙敬涛
施雪 孙敬涛
作为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技术,气相色谱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推广。将气相色譜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可以克服传统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的缺点和不足,同时还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检测周期短、检测成本低等优点,使食品检测更加安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气相色谱法在食品检验的领域中也将更加完善、可靠。
气相色谱法的概况
气相色谱法的分类。作为色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气相色谱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选用的固定相不同,气相色谱法可以分为两类,如气固色谱的固定相为固体吸附体,气液色谱的固定相为涂有固定液的担体。根据色谱操作形式进行划分,气相色谱归属于柱色谱。
通常情况下分为两种粗细程度不同的色谱柱:填充柱与毛细管柱。在一根玻璃或金属管内安装固定相的为填充相。空心毛细管柱与填充毛细管柱为毛细管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选用载气为氮气的气相色谱仪器,填充柱与毛细管柱为色谱柱,不锈钢与玻璃为填充柱主要材质,选用酸洗并硅烷化处理过的硅藻土(直径为0.25~0.18 mm)及高分子多孔小球作为载体,选用内径为0.20 mm或0.32 mm的玻璃与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进行作业。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气相色谱系统的构成成分主要包括:在管柱内盛放的吸附剂、惰性固体上涂着液体的固定相及不断通过管柱的气体流动相。从管柱一端将需要分离、分析的样品加入,因固定相对样品内各组分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与溶解能力,因此在分配固定相与流动相是各组份具有一定的差异,在两相多次重复分配后随移动相组分向前移动,沿管柱运动各组分具有不同的速度,具有较小分配系数的组分在固定相作用下具有较短的滞留时间,从色谱柱末端流出的速度较快。
食品安全检测中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
农药及其他药物残留的检测。目前有机氟、有机磷等农药残留在蔬菜与水果中的现象愈加严重,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GC/ECD气相色谱对蔬菜、水果内残留的有机磷与有机氮进行检测,同时还可以选用GC/ FPD气相色谱对有机磷与有机硫等农药残留物质进行检测,据胡彩虹等研究表明,猪肉、鱼及虾内的三甲胺含量也可以通过GC/FID气相色谱进行准确检测。
多环芳烃、添加剂与丙烯酰胺含量的检测。作为环境与食品内重要的污染物,多环芳烃内具有致突变性与致癌性的问题。以烟熏食品内多环芳烃含量最多,通过气相色谱技术可以对烟熏类食品内的多环芳径成分与含量进行快速检测与分析。还可利用GC/ECD气相色谱对油炸食品内的丙烯酰胺含量进行检测等。
发酵饮料产品内风味组分的检测。(1)作为酒类卫生监控指标内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酒内的甲醇与杂醇油对白酒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GB 2757与GB 10345对甲醇、杂醇油的含量与检验方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过GC/FID气相色谱的应用,可对白酒内甲醇与杂醇油的含量进行快速与准确地测定。(2)挥发性化合物与风味物质在啤酒、葡萄酒与发酵饮料中具有较多含量,可以对产品质量情况等进行直接反映。啤酒内硫化物等有害成分监控可通过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进行,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这些化合物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可以对啤酒等发酵饮料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食用油中溶剂残留及脂肪酸的检测。现阶段,一般选用馏程为62℃~85℃的6号浸出溶剂作为我国植物油浸出工业溶剂。只有加大生产过程中食用油浸出原有与成品油溶剂残留的监管与控制力度,才能确保食用油的安全性。在食用油溶剂残留检测中往往选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进行,这种检测方式可以准确测定食用油内残留的六号溶剂,并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在油脂脂肪酸组分测定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气相色谱技术,这是GB/T 17377规定的检测应用方式。主要对芥酸含量进行检测,进而降低对人体营养状况造成的影响,避免各种副作用的出现,如甲状腺肥大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将这项技术与其他检测技术充分结合,不仅可以达到食品检测的目的,还可以为食品安全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只有根据食品安全检测法内的具体规定,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才能更好地提升食品检测的质量,这也是食品安全问题有效解决的重点内容。将气相色谱技术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中,不仅可以缩短检测时间,还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质量,并能为食品安全检测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