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食品发展关注不同消费群体饮食健康
2019-05-05徐兴利黄家伟
徐兴利 黄家伟
201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两会”)于3月中旬闭幕。“两会”期间,委员、代表们纷纷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提案内容涵盖了不同年龄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包括校园餐饮安全、大众食品消费以及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整治等多个方面,切实做到全方位、无死角保障食品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食品品质的“硬度”要跟得上行业发展的速度
食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的食品做支撑,食品品质的“硬度”要跟得上行业发展的速度。
“两会”期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答记者问时表示,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当前,食品安全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制假售假时有发生,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按照習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提出的要求,实行“四个最严”:一、建立最严谨的标准。解决目前标准缺失、标准落后的问题,完善和提高标准水平,特别是要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强化标准的实施。二、实施最严格的监管。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三、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还要实行最严厉的处罚。包括巨额惩罚制度、巨额补偿制度、重奖举报人制度。总之,要依法加大、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四、坚持最严肃的问责。严格落实中央做出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的责任。市场监管总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指导、督查和协调。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用法治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为我们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司法部部长傅政华表示,食品药品安全事关14亿人民,是基本民生问题,是重大公共安全问题。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和司法部,都将全力推进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从总体看,我们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的形势是逐步提升、稳步向好的,但问题也是突出的。针对这些问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第一,完善立法。良法是善治的前提,针对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成本低、处罚宽松软的问题,要加强对法律的立改废释。另外,针对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相关法律该严的不严、该重的不重、该硬的不硬的问题,要不断强化改进措施,真正使法律长出牙齿,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维护好人民食品药品的安全。
第二,要做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工作。首先,要坚决查处人民群众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每一起举报。另外,要把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紧密衔接起来。同时,还要加大对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重拳出击、重点治乱。
第三,要加强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普法和督查工作。首先,要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企业、法人和职工依法守法的宣传,使他们能够依法经营,不断强化合法意识。其次,要不断强化以案释法、以案普法的工作。再次,要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监督督查工作。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今年将加大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对执法的督查,并且将督查结果向全社会公布,接受人民的监督,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手段、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推动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持续向好,使人民更满意,让群众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压实地方政府责任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的落实关系到食品安全建设工作的下一步落脚点。据了解,《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是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根据有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制定,自2019年2月5日起施行。
张茅强调,中央制定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非常重要,也是我国第一部食品安全的党内法规,说明这个问题突出,中央高度重视、高度关心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个规定体现了问题导向。食品安全当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不是简单地靠一、两个部门就能够解决的。食品安全,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有多个环节,要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中央出台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明确了地方党委的责任、政府的责任,都有详细的规定。张茅说:“我觉得,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发挥我们的体制优势。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党政地方的责任,有党政主要领导来负责任,工作的力度就更大。过去我们说,‘千难万难,一把手重视就不难,在工作当中,党政主要领导重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条件就会更好一些,力度就会更大一些。同时,这里面也承担着沉重的责任。一个地区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负责任的是地方的党政领导,其次是企业,企业要负主体责任,但是如果我们监管不到位,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要负责任。”
“作为一个艰巨的任务,市场监管总局也要加强对地方的指导、督查和协调,因为有些食品安全问题是跨地区、跨区域、跨部门的。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国务院还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由国务院三位领导同志担任主任,这个委员会办公室就设在了市场监管总局。”张茅表示,要加强协调,支持地方党政领导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减少由于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让群众在食品安全方面放心。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将我国食品安全建设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对食品安全的相关责任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从中央决策到地方执行,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青少年儿童饮食安全必须严之又严
近年来,餐饮业的明厨亮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能够实实在在看到食品在卫生的环境下进行加工,是对食品安全的最好诠释。张茅表示,现在的餐饮业提倡明厨亮灶,去年达到了20%,今年要再提高到30%以上,争取做到餐饮行业有三分之一达到明厨亮灶要求,在校园食堂中已经达到了50%,今年准备朝着70%的目标努力。
餐饮经营者面向的是每一位消费者,而校园食堂则是面向广大师生,校园食品安全关系着师生饮食健康和生命安全。消费者在外就餐时可以对多家饭店进行选择,而师生在学校就餐时,校园食堂便成了第一选择。由此可见,校园食堂明厨亮灶推进工作迫在眉睫。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英语教师黄花春表示,学校方面要定期公布食材的采购情况,明确食品的来源。要加强对相关食品加工以及销售人员的培训。校园食品应公开竞标,允许家长参与竞标过程,做到透明放心。
另一个和校园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是学生营养餐。学生营养餐的供应情况、餐品制作是否规范、营养餐口味及质量都是家长们关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胡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建立儿童营养餐的考核评价体系,国家可以在指定的困难地区建立不同的监测站,以此来监测营养餐是否落实到实处。有些地区垄断了对学生营养餐的供应,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为学生们提供营养餐。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吴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贫困地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偏食现象突出,不合口味的食物被大量废弃。这种情况不仅偏离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目的,也与健康扶贫目标相背离。相关部门应组织专业机构出台不同区域学生营养餐操作指南,包括营养配餐、烹饪操作指南等。吴凡建议,教育部门牵头制定包括分餐定食制度在内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和实施意见,并监督实施;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按学生营养操作指南的配餐要求开展校农协作产销对接。
全国政协委员、千喜鹤、禧云国际董事长刘延云在《关于积极引导多方协作以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提案》中提出五点建议:一、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要采用“强监督”和“零容忍”的态度,加大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二、引导学校食堂在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机制;三、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建议搭建全国统一的校园食品安全溯源信息平台;四、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建立校园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互联网体系;五、鼓励餐饮协会、教育机构等机构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培训,为校园输出专业的食安管理人才;倡导引入第三方专业食品安全服务机构,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效率。
保健食品“百日行动”须长期进行
“保健”市场的“风波”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保健品的“神话”已被撕去神秘面纱,消费者在选择保健品时更加理性。
张茅表示,“保健”市場近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比较大。市场乱象比较多,危害大,必须加强整治。“保健”市场中有些概念确实也难以界定。市场上的保健品,有企业自己定位的保健品,也有在有关部门注册的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保健用品,这里面虚假宣传的成份确实不少,容易对老年人、儿童造成危害。这项工作具有复杂性,取证难、认定难,宣传效果欺骗性较大,整治起来难度也比较大。从今年1月8日起,13部门联合整治,应该说取得了阶段性效果。到3月1日,一共立案4865件,案值达到51.7亿元。因此,整治行动不会局限于百日,必须长期进行,同时要加强科普宣传,要改革现在的保健品注册制度。更多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事求是,不能夸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食药同源”的传统,很多食品对某一方面都能起到保健作用。大家都知道,吃枣补血,吃芹菜降血压,这些说法有很多,很多食品都有传统意义的保健作用,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这个作用要实事求是地介绍。所以,食品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好处,应由市场来检验,应由消费者来检验,减少政府的鉴定。至于其他用品,这种宣传就很难辨别,比如鞋垫,说是保健鞋垫,怎么个保健法?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所以,对于这种宣传,一个是要用《广告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严格限制。必须依法宣传,不能夸大宣传。对于出现的问题、造成的危害,要依法进行惩处。同时,特别要加强科普宣传,增强消费者科学认知。
关于“保健”市场乱象,代表们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观点,提出了提高违法成本、加大科普宣传、建立保健食品相关标准体系等建议。
“一些违规保健食品公司打着公益的幌子,干着欺骗老人的勾当,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农村城镇非常猖獗。”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惩处力度,让制假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明白保健食品不等于药品,让大家树立正确认识,吃保健食品并不能治百病。
“正规的、产品过硬的企业没获得老百姓的厚爱,相反,一些靠虚假广告、离谱价格甚至明星代言的所谓保健食品却吸引了眼球。”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建议,要提高非法保健品的违法成本,加大对保健品涉嫌欺诈行为的执法力度。卢庆国表示,由于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导致很多保健食品所用到的植物提取物不能在国内生产、使用,必须出口到国外,由国外制成保健食品又通过电商、海淘等途径反销回国内,一出一进之间往往价格相差近百倍,这严重损害行业相关企业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卢庆国建议,应尽快建立相关保健食品的标准体系,让更多的优质保健品能够很好地生产,让更多的优质企业参与进来,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