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0—2017年新生儿无乳链球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9-05-05刘玲王晓芳郭利敏郭珊
刘玲 王晓芳 郭利敏 郭珊,*
(1 新乡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新乡 453000;2 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新乡 453000)
细菌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诱因之一,其病原菌分布则在不同国家、地区间表现出较大差异[1],其中无乳链球菌感染疫情虽不如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严重,而早年报道相对匮乏,但因抗菌治疗难度较大,故在最近数10年的临床研究中亦逐渐受到重视[2]。不同患儿发生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部位差异较大,但多集中于呼吸系统、血液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对应引发无乳链球菌相关肺炎、败血症与脑膜炎,不但致死率较高,存活患儿还可出现一系列后遗症[3],为其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无乳链球菌作为常见的革兰阳性菌,在半数以上健康人胃肠道与泌尿生殖道中均有定植[4],新生儿出生时间较短,尚未建立正常的微生态系统[5],对孕产妇而言,因而自母体发生垂直传播与产道接触传播,协同医院环境获得性水平传播[6],可极大增强新生儿对无乳链球菌的易感性。为了解我院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情况,拟对近8年接收的新生儿感染疫情进行调查分析,取得一定成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对新乡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间接收的16379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诊断标准
应用抗生素前,对两个及以上部位采集体液标本(包括血液、脑脊液、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均鉴别为无乳链球菌阳性,可确诊为无乳链球菌感染。
1.3 药敏测试
采用全自动药敏分析系统对上述培养所得菌株进行测试,质控菌株为肺炎链球菌ATCC49619。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所有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描述,对不同年份、季度、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1min Apgar评分[7]的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无特殊说明则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敏试验数据输入微生物统计软件WHONET 5.6中进行分析,各类抗菌药物所得结果以敏感、中介与耐药3个项目构成比表示。
2 结果
2.1 菌株标本来源构成分析
2010年1月—2017年12月间,新乡市中心医院累计接收新生儿16379例,其中确诊感染无乳链球菌新生儿病例数为61例,年均感染率为3.72‰;检出无乳链球菌标本来源中,血液+痰液双阳性并脑脊液阴性占比最多,见表1。
2.2 不同年份感染率比较
感染率随年份增加感染率有缓慢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3.410,P=0.845),见表2。
2.3 不同季度感染率比较
整合每年不同季度感染资料发现,第2、第3季度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相对较高,但各季度间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050,P=0.789),见表3。
表1 我院确诊感染无乳链球菌新生儿菌株标本来源分析Tab.1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infection source analysis of bacterial strain
表2 我院不同年份间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情况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neonatal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infection with different years
2.4 不同性别感染率比较
男性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略高于女性,二者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P=0.627),见表4。
2.5 不同胎龄感染率比较
32周~胎龄段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较高,不同胎龄段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9.945,P=0.007),见表5。
2.6 不同出生体重感染率比较
1.5kg~出生体重段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较高,不同出生体重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665,P=0.036),见表6。
表5 我院不同胎龄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情况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neonatal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infection with different gestational ages
2.7 不同分娩方式感染率比较
阴道分娩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剖宫产新生儿,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0,P=0.005),见表7。
2.8 不同1min Apgar评分感染率比较
0分~的1min Apgar评分段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较高,4分~的评分段次之,不同1min Apgar评分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779,P=0.034),见表8。
2.9 耐药性特征分析
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头孢噻肟、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完全敏感;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44.26%;而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则高度耐药,耐药率均>70%,见表9。
3 讨论
多项耐药试验研究指出,近年来无乳链球菌对克林霉素与红霉素耐药性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因而青霉素仍是其抗感染防治措施的首选药物之一,已证实预防性用药虽对孕妇产褥感染改善效果欠佳,但能显著优化母婴结局[8]。本研究中,尽管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随时间表现出缓慢下降趋势,但仍无显著改观,而虽然第2与第3季度感染率相对偏高,然而不同季度间感染率比较差异亦不甚明显,这表明我院针对新生儿的感控方案仍有待进一步改善,针对夏秋季节全天气温的剧烈变化,应尽量保持围产期产妇与新生儿所处环境温湿度适宜且稳定,避免对双方免疫功能造成影响,给无乳链球菌入侵带来可乘之机。本研究还发现不同性别间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这与多项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研究报道所得结论均保持一致。
表7 我院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情况比较Tab.7 Comparison of neonatal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infection with different delivery modes
表8 我院不同1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情况比较Tab.8 Comparison of neonatal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infection with different 1min Apgar scores
表9 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n=61)Tab.9 Drug sensitivity test of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n=61)
无乳链球菌属于典型的条件致病菌,携带者多不表现出感染症状,而当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减低时,可令菌群发生移位,尤其女性在妊娠期内可因此引发败血症、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可继发流产、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结局[9]。据相关文献报道,孕妇生殖道定植无乳链球菌上行感染胎膜可触发炎症细胞浸润并表达出具备侵蚀作用蛋白酶与胶质酶[10],可作用于胎膜使其通透性增加与局部张力降低,引发宫内感染与早产,又因早产儿肺部发育仍未完善,呼吸系统感染无乳链球菌风险极大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与阴道分娩新生儿感染率均较高,究其原因可能与剖宫产可避免新生儿接触定植有无乳链球菌的产道,继而避免细菌在其体表发生定植并继发肺部感染有关,提示有早产先兆的产妇需尽早实施引导与直肠细菌检测确认是否定植无乳链球菌,以便在临产时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相关专家提出,无乳链球菌检测通常采用传统病原菌培养法与荧光PCR检测法,前者对设备与材料要求较低,易于广泛普及开展,且能够获得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但耗时较长且灵敏度欠佳,而后者检验迅速,且在感染菌量较大时可获得较高灵敏度[11-12],因此在围产期事态危急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荧光PCR法对无乳链球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
相关研究表明,低体重儿免疫功能较差,一旦病原菌入侵血液系统可直接透过血脑屏障引发脑膜炎,加之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尚未完全形成,骨髓储备白细胞量较低,循环系统中缺乏特异性补体系统与非特异性体液免疫机制[13],因此其机体具备微生物高度易感性,多表现为重症早发性感染。本研究所得结论与之相符,发现低体重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明显较高,这说明需加强对低体重儿的临床监护,在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注重导管、器械无菌及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工作。本研究还发现,1min Apgar评分较低新生儿感染率高,这表明伴随宫内窘迫、窒息等缺氧体征的新生儿更易于受到无乳链球菌感染,临床在采取输氧措施时需顾及感染源的隔离。仝净净等[14]认为,新生儿窒息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通常需要进行吸氧、有创通气、插管吸痰等复苏急救措施,部分操作有一定侵入性,可为病原菌传播创造条件,应对其操作指征进行严格把控。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相关指南中推荐对围产期感染无乳链球菌产妇应首选青霉素静滴治疗,氨苄西林亦可替代应用,如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则需选择使用头孢唑林[15]。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与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均未发现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吡肟耐药或中介的菌株,并提出其对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均完全敏感[16]。本研究得到与之相似的结论,但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44.26%,高于该文献报道数据,由于喹诺酮类药物会影响软骨发育,不适用于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治疗。而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均>70%,虽低于该文献报道数据,提示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不适合作为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常规用药,可为感染症状严重的患儿指导早期联合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我院感染无乳链球菌新生儿中,以早产儿、低体重儿、阴道分娩新生儿及有缺氧体征新生儿感染风险较大,临床应加强上述高危新生儿的监护工作,并严格执行相关卫生管理制度,以期降低无乳链球菌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