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019-05-04高涵香
高涵香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即引领学生自学自练、自得自悟、互动交流、自评自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掌握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重大转变,教师的作用要“淡化”,学生的作用要“深化”,在这种模式下,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状况,让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探究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每节课的教育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2-0050-02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融入改革意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运用学法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课本内容的深层体会,促使其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以下三方面做了尝试。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兴趣浓厚时,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愿学、爱学、乐学,从而学得活、记得牢、理解得透,这样才能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键,而学习的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形成的,能在情感中反映出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吃透教材,精心设计目标,巧设悬念,激励学生去自己探究、发现、领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九年级《数学》解直角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提出如下问题:“你能不能不过河就测得河宽?你能不能测我们校园的旗杆有多高?你能不能测校园中的建筑物有多高?”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寻求答案的心情,有目的地去看书,还会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如何测得大树的高度?怎样测得电视台铁塔有多高?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归纳和总结出测量河宽、旗杆、铁塔等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也学会了提问,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动手,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和思维相结合,才能达到操作的目的。”学生的操作过程是他們思维过程的体现,动手操作不但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桥梁”,也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外显性标志。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动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一)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准备探究的材料,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奠定学习新知识的思想基础,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如我在教《正方形的性质》这一节前,让学生做了一个正方形模型的学具。这样,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重新回忆起小学学过的正方形知识,同时直观感知正方形的边长、角、顶点的特征,为主动探究做好了理性的思想准备。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引导学生探究,从而掌握探究的方法。如,我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节时,一上课就提出:三角形有三条边,那么给你三根木棒,你能搭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回答可以。于是,我请一名学生上台运用我给出的三根木棒(a>b+c)去搭三角形,结果学生发现不管怎么搭都无法组成三角形。于是我根据学生的要求,将小棒c换成一根长的小棒,这时我故意将小棒c换成使a+b 三、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的教学古训,启示我们掌握了学习方法,实质就是学会了学习,这样数学教学才能迈进“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实际教学中,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凭借已有的知识去摸索新的知识,探索解题的方法,在探索中得到领悟。当学习方法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时,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将实践中领悟到的方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会明显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铺垫性练习“温故而知新”,在主动性学习之前,先让学生作铺垫性练习为接下去的教学做好准备,这种练习紧贴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如我在教学“不等式”这一节时,先让学生复习等式及等式的基本性质,再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通过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很自然地利用已学的知识来学习并吸收新知识,自觉发现代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以往的由教师教会到学生学会变为由学生会学到学生学会,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解题思路、解题途径,提供学习知识、形成技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我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一节时,通过让学生预习、观察、练习、归纳,使他们明白了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有三个特点:1.方程是整式方程。2.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3.二次项的系数不能为零。接下来,我给出以下方程(1)x2+1= 0;(2)ax2+x3+1= 0;(3)x3-1= 0;(4)5x+6y =10;(5)(a2+1)x2+bx+c =0;(6)x3+b+3 = 0;(7)2x2-x-1= 0,让学生判断它们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于是学生根据以上三点,很容易判断出:(1)(5)(7)是一元二次方程。这样既学到了知识,也形成了技能,还培养了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巧妙地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学生才能真正自觉学习,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诺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