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2019-05-04李珍杨祖日
李珍 杨祖日
[摘 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比较明显,而且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师应该落实的教学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2-0008-02
初中学生的识读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正处于不断积累知识和提高自身认知能力的阶段。教师应该抓住时机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使其可以主动去吸收知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教师需采取有效的指导方法,挖掘文章中的人文内涵,并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
一、人文素养的基本概述
所谓人文素养,即学生在长期接受人文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思想修养积淀,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层面:人文知识、人文态度、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知识包括文学知识、哲学知识与艺术知识等,而人文精神则是指学生在习得人文知识时,潜移默化形成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审美观等等。语文学科就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人文知识,这使得语文教师必须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责任。
二、培养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重要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教育的需要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拓展人们精神空间的重要实践活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理应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教育活动中的一种,要求教师能够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并且激起学生对世界的向往,拓展其对美好世界的想象,使其形成对人类、自然,甚至是其他未知事物的关怀和探究欲望,焕发出自身的激情,充满活力地迎接一切,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学会永不停息地去探索与求取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并且多次强调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课程标准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渗透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师应该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境界,使其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还应该有效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其可以学会关注人的生存意义及生存价值。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获取人文知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同时,学生在接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会受到人文内涵的熏陶,这有利于其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甚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自身健全的人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为了切实提升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1.结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与语文教学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将人文性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相结合,能够有效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比如在《我爱这土地》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掌握其中蕴含的诗词知识,并提高学生在诗词学习方面的鉴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若是教师融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就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体会到作者内心对祖国的深沉情感。例如教师可以提问:“艾青很明确地表达了‘我爱这土地,其中的‘爱究竟刻画出了他怎样的情感?”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深入理解艾青的思想情感。比如学生通过朗读艾青的这首诗歌,可以感觉到字里行间溢出的是悲愤,也是对这片土地无悔的眷顾与热爱。又比如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可以了解当时作者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实际的课文内容去揣摩他内心的情绪。在这样的情感渲染之下,课堂形成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氛围,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也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当前初中语文教材涉及了更多的内容,增添了不少家庭和社会视角的文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各种情感,并且学会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感悟多种多样的人生哲理。这一变化为教师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师应该积极地挖掘课文内容中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营造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一氛围中接受人文熏陶,感受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在山的那边》这一课文就具有比较深刻的人文内涵,作者在开篇就提到“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一句子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回忆,很多学生在小时候都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这样的好奇心已经越来越弱。这其中有着学生信念不坚定、缺乏明确目标的原因,在迷茫的情况下,他们会渐渐丧失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探索与求知之心。
这篇课文可以唤醒学生内心的渴望,让学生懂得不仅要树立明确的目标,还要不怕挫折,坚持不懈,执着于实现自己的追求。就比如文章中的“我”怀着隐秘的想望,来到了山的另一边,却发现那儿与母亲所说的情景完全不一样,他的幻想破灭了。但是在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后,终于看到了“大海”,它就在远方为他喧腾,漫湿“枯干的心灵。作者明确地描述了山的那边就是信念凝聚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着坚定的信念,直到抵达目的地。
3.抓住关键词句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遵循新课程标准进行了革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焕发出一种新的生机活力。同时,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也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和人文性,其中很多都适用于学生的人格教育。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怀念之情。文中多次提及了“英子,你大了”这样的话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理解其中传递出的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感悟父亲希望孩子能够独立的苦心。又比如“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等句子渲染出了长大后的无奈,能够从侧面反映父亲对英子的关怀:人总有一天要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因为你长大了。这篇文章渲染了父女之间的深情,通过教学,有利于塑造初中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
综上所述,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结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抓住关键词句等方式来落实人文教育,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练思华.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8):149-150.
[2] 于福文.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81-82.
[3] 张元宣.浅析初中语文教育的人文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3):68.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