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法转变为学法的教学改革研究
2019-05-04朱春花徐志丽
朱春花 徐志丽
[摘 要] 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各种实践教学已成为应用型高校开展思政课改革探索的重要尝试。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从思政课特点、教师技能、学生素质三方面,尝试通过教法转变为学法的教学方案来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4-0084-02
一 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的人才应与社会需求紧密对应,满足应用型高校发挥社会服务的主要功能,重点突出“应用”,是一种介于传统研究学科型人才与职业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中间型人才”,是一批基础知识牢、综合素质高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把理论成果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同时还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沿,是学生必修的课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意义。
(一)应用型高校学生的特点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育人先育德,思政课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但目前许多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思政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质量不高,理论脱离实际,学生缺少实际动手的机会。思政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思政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全新教学模式,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和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实践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后总结知识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增加集体荣誉感。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招收的学生和传统本科高校相比,录取分数线相对低,这些学生有其特殊性。优点方面,如:政治方面能积极要求进步,兴趣比较广泛,特长比较突出,社交能力比较强,且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理念,动手能力较强。缺点方面,如:学习兴趣不浓厚,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且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迟到、旷课、上课睡觉或玩手机等不良行为常常发生。针对学情,传统的说教教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育理念陈旧。教师在思政课授课中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课堂讲授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德育的教育。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没有发挥。课堂上教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思政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会让学生感受到枯燥和僵化。教师只讲书本上的知识,不加入一些时事热点,不体现思政课的时效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教学方法上多数采用讲授法,和学生的互动方面,一般采用讨论和提问方法。在讨论、提问中没有真正起到探究启发的作用。课程讲授中同一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讲授方法及内容选取角度没有体现差异性。
第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其发展形势须跟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个性发展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单纯的专业素质显然是不够的。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重点突出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培养。
二 应用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法转变为学法教学案例
结合本校的校情和学情,把教师的教法转变为学生的学法,采用重视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教学理念,用“教学——自学——三论”的教学模式,扎实推进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课堂上强化问题导向,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希望能在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上取得一些进展。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及培养目标,思政课上课内容以专题方式进行,学生分成小组学习讨论。这种教学模式具体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师生角色、教学对策、四个部分。
(一)教学目标
坚持教法转化为学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要求学生能读懂教材,能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能掌握重点和难点,最终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能发现更多的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
(二)教学程序
“教学”即教会學生学。组织学生参与阅读、讨论和辩论等活动。教师通过“自学大纲”、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自学”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读懂、学会教材中的概念、原理。之后引导学生钻研教材,大胆提出问题,使知识向广和深扩展。在讨论和辩论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论”即包括学生讨论、学生辩论和教师总结性三个部分。讨论和辩论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总结是教师通过总结“教”与“学”两个方面,使学生获得一块完整的、准确的知识和方法技能。
(三)师生角色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活动是中心,教师活动则以幕后为主,而学生活动需在整个教学中都始终活跃在幕前。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与学生在课堂上自学和讨论的时间的比例是1:4。教师在引导和辅导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尽量不要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要以指方向、教方法为主,让学生自我寻求答案、自消化知识。
(四)教学对策
运用这种方式教学,把每一个教学专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另一部分是方法技能。所以这种教学方法不是每堂课都可以使用的,每门课程根据内容,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使用。
第一堂课: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自学大纲”指导下自学。教师设计的“自学大纲”内容包括: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思考题。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为例。目的要求: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了解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及活的灵魂,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重点:理解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及活的灵魂,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难点: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思考题:怎样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教學大纲”指导下阅读课本及相关材料,遇到问题可以问老师,学生自学中需做好学习笔记。笔记内容包括: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和自己给自己设问。各组把自学笔记交给老师后,第一堂课结束。教师批阅学生的笔记,根据学生反馈上来的问题,备下一堂课。
第二堂课: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和辩论。论题选取时需注意几点:第一,应该是易发生错误的、分歧较大的问题;第二,课本上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社会时事热点和学生思想热点的交汇点;第三,论题较有趣味性,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讨论:第一,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思想。第二,结合习近平系列讲话谈谈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第三,讨论每年国庆,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像迎来每年一次的“换新”工作。
其次,教师小结性的结论。结论需要注意:第一,把学生学的知识点系统化为完整的一个网;第二,纠正学生的片面观点,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并且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更高层次的知识;第三,教师总结要从学生的讨论和辩论的论点和论据出发,以此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意义,正确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三 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法转变为学法教学案例的教学评价
从理论根据方面看“教学——自学——三论”教学模式,符合系统论中的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本模式强调教法向学法转化,突出学生为主体,确定学生为教学中心,这种模式是唯物辩证法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学原理的应用。在模式的教学策略中,无论阅读、讨论、辩论、讲解均是以问题引发的,这遵循了启发式原则。模式目标和策略中每个环节都非常强调知识转化为能力、情感,体现了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标。
从教学实践看,本教学模式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从教法为主转变为学法为主,使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自主钻研,使以前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主动学习,使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转变为能力、技能、情感的提高,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但是,由于本教学模式大幅度增加教学活动的容量,这对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把学生推到教学活动的幕前,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成绩较好班级的学生容易适应本模式,学生基础较差的班级,应该降低要求,让学生渐进式地适应、提高。
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为前提。准确把握思政课课程特点、学生的学情、关注与再开发教师教学能力是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前提。应用型本科民办高校的学生基础差,但思维灵活、富有创造性,这一特殊性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案例、讨论、辩论、主题演讲、社会实践等,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来探索新的且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思政课能真正入耳、入脑、人心,让学生受益终生,也使思政课能够在民办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侯保龙.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6).
[2]陈冬.做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工作[J].发展研究,2008(5).
(责任编辑: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