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的可行性分析
2019-05-04陈琳
陈琳
[摘要]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分娩的60例胎盘早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分娩均行剖宫产术式,且术后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止血时间、出血总量、治疗后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分娩后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术后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产妇术后t1、t2、t3、t4时的出血量、总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后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辅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胎盘早剥患者术后出血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能缩短患者出血时间,减少出血总量,对胎儿分娩无显著影响,安全性也较好。
[关键词]胎盘早剥;垂体后叶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Apgar评分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3(b)-0125-04
胎盘早剥是目前妇产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产前疾病之一,会引起胎盘与子宫壁分离,影响胎盘血供,造成胎儿发育不良,同时还有极大的风险引起孕妇分娩时大出血的发生,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1-2]。目前,临床上针对胎盘早剥的主要治疗手段分为内科及外科两种治疗方式[3]。有研究显示,在明确诊断胎盘早剥产妇术后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有效减少其出血量,但是针对分娩后胎儿情况的研究较少,不能全面反映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4]。本研究通过对比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单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胎盘早剥产妇术后出血以及胎儿分娩后情况,评价此方法治疗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分娩的60例胎盘早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纳入标准:①孕妇检查资料符合第8版《妇产科学》中关于胎盘早剥的相关诊断指标[5];②同意实施剖宫产术;③孕周>36周。排除标准:①除胎盘早剥外严重妊娠期合并症;②凝血功能障碍;③严重贫血;④对本次治疗药物不耐受;⑤多胎妊娠。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治疗组中,年龄24~37岁,平均(29.47±4.39)岁;孕龄36~39周,平均(37.53±1.09)周;病情分类:轻度15例,中度9例,重度6例。对照组中,年龄23~39岁,平均(30.47±5.03)岁;孕龄36~40周,平均(38.03±1.42)周;病情分类:轻度14例,中度10例,重度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由我科同一手术组行剖宫产术,对照组患者于缝合结束后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94183,规格:1 ml︰250 μg)250 μg肌内注射,缩宫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國药准字 H31021003,规格:1 ml︰10 U)6 U溶于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子宫缝合后给予垂体后叶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1022259,规格:2 ml︰6 U)6 U子宫肌层注射。如患者用药后出血改善不明显,在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肌内注射,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护理,并严密监测患者出血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分娩后15 min(t1)、分娩后>15~30 min(t2)、分娩后>30 min~2 h(t3)、分娩后>2~24 h(t4)的出血量,止血时间,出血总量,治疗后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分娩后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之间的差异。预后包括产后输血、子宫切除;出血量统计采用棉垫称重法[6],换算成为患者术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包括血压升高、尿量减少、恶心呕吐以及腹痛。Apgar评分包括肌张力、脉搏、皱眉动作,即对刺激的反应、外貌(肤色)及呼吸5个方面的评分,每个方面评分为0~2分,而后统计患者总分,总分<7分视为新生儿娩出后发生窒息[7]。评分与新生儿窒息情况成负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预后情况的比较
治疗组产妇的术后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1)。
2.2两组产妇分娩后各时间点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出血总量情况的比较
治疗组产妇术后t1、t2、t3、t4时的出血量、总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表2)。
2.3两组产妇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两组产妇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新生儿分娩后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产妇分娩后新生儿均存活,其中治疗组产妇分娩后的新生儿Apgar平均评分为(8.32±0.94)分,发生新生儿窒息2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产妇分娩后的新生儿Apgar平均评分为(8.73±0.82)分,发生新生儿窒息3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1.11%。两组产妇分娩后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1,χ2=0.000,P>0.05)。
3讨论
胎盘早剥是目前临床产科常见的疾病,此类疾病患者由于病情发展,往往会导致早产以及被迫中止妊娠,且术中由于患者血容量损失较多,往往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8-9]。胎盘早剥患者剖宫产术后使用缩宫素效果不理想,而相关研究显示,此类患者术后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止血效果有所提升,但仍不理想[10-11]。杨兴等[12]的研究在之前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后,止血效果较好,但是对产妇以及新生儿分娩后情况研究较少,不足以全面评价此种方式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产妇的术后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产妇术中出血情况相对较少,故能避免术后输血以及子宫切除,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前列腺素衍生物,作为前列环素(TXA2)合成酶的原料能增加其在体内的含量,而此种酶能促进血管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13-14]。垂体后叶素中含有催产素,其能够促进子宫收缩而达到止血的作用[15],两者联合作用于子宫血管及平滑肌,能更有效地减少产妇术中出血的情况,从之后两组患者出血量的研究结果也充分显示了这一点。
针对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研究显示,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加用垂体后叶素并不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增加,其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垂体后叶素给药是通过子宫肌层注射,作用靶向性较强,相比较全身用药,能有效避免由于其中加压素导致的血压升高情况;②垂体后叶素对子宫作用效果伴随孕程的进行作用逐渐增强,在产妇临产时作用最强[16-17],此时使用垂体后叶素,其主要作用可能对子宫较强,而对其他组织影响较弱,但此中说法尚无相关数据表明,可以纳入今后的研究范畴中。最后针对两组产妇分娩后新生儿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分娩后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联合垂体后叶素不会影响胎儿娩出结局,主要是由于其使用时机为胎儿娩出后,故并不会对胎儿情况造成影响,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类似[18-19]。
综上所述,垂体后叶素辅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胎盘早剥患者术后出血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缩短患者出血时间,减少出血总量,对胎儿分娩无显著影响,安全性也较好,可以推广应用于胎盘早剥产妇剖宫产术后止血。
[参考文献]
[1]李磊,连岩,王谢桐.胎盘缺血與胎盘早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32(4):312-315.
[2]廖媛,严小丽,王丹.128例胎盘早剥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22):2238-2242.
[3]孔灵芝,朝明辉,张敏.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Z1):52-53.
[4]刘九红.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 10(5):70-71.
[5]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3-136.
[6]冯群燕,肖梅.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30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4):412-413.
[7]单梅.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危险因素及母婴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7):850-852.
[8]崔芳,黄永芳,徐珊,等.91例胎盘早剥临床处理时限与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6):1150-1152.
[9]李旭红,王晶,尚丽新.影响胎盘早剥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探讨及其早期识别与处理[J].武警医学,2016,27(12):1202-1205.
[10]王靖,王勤,杜文君,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干预作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5):584-586.
[11]刘淼,张艳萍,邓玉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144-145.
[12]杨兴,周霓.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9):3168-3170.
[13]张敏.卡贝缩宫素与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防治瘢痕子宫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7,25(11):779-780.
[14]陈洁,仇春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3):1182-1184.
[15]李微,王秀梅,邢梅.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6,22(2):221-223.
[16]马建芳,秦嶽,张亚萍.间隔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套扎止血法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循环系统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4):657-660.
[17]刘瑞枝.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92-94.
[18]周凯苏,赵卫华,柯玮琳,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0):2872-2873.
[19]高建瓴.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7,30(9):82-83.
(收稿日期:2018-11-15 本文编辑: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