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2016-12-07徐霞
徐霞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行剖宫产手术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76例)。所有孕妇均采取新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分娩, 对照组孕妇在娩出胎儿后给予常规药物预防产后出血, 研究组孕妇予以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注射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产后出血率、贫血率、子宫切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后2、4 h出血量, 及第三产程时间、止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 对照组为12.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产后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在行剖宫产手术时预防性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且不良反应轻微,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剖宫产;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136
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其发生率为2%~3%。临床研究报道, 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宫缩乏力, 而如巨大胎、羊水过多以及子痫前期等高危因素较易导致孕妇分娩时宫缩乏力, 进而引发产后出血, 严重威胁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1]。所以对具有高危因素产妇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宫缩乏力有助于降低孕妇剖宫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本院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剖宫产手术的76例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予以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预防产后出血, 研究并分析孕妇术后出血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32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进行研究,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76例)。研究组年龄18~35岁, 平均年龄(25.7±3.1)岁;对照组年龄19~37岁, 平均年龄(25.2±3.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孕妇均采取新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分娩。对照组孕妇在娩出胎儿后首先予以子宫注射20 IU缩宫素、同时予以20 IU缩宫素静脉滴注、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垂体后叶素静脉注射和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等药物预防产后出血。研究组孕妇予以缩宫素20 IU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子宫注射预防产后出血。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产后出血率、贫血率、子宫切除率、术后2 h及4 h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产后出血指产妇娩出胎儿后24 h内出血量>1000 ml;出血量计算采用称重法、面积法和容积法, 并由专职人员进行;容积法指手术中待羊水吸尽后在负压瓶内的血液量即为出血量;称重法是指采取专用的一次性纸垫对产后子宫腔和阴道内血液进行收集, 以1.05 g血液换算为1 ml出血量;面积法指在血液浸透100 cm2的敷料后且不滴血时换算为10 ml血量;手术中使用面积法、容积法和称重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计算;术后出血量计算采用称重法。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孕妇产后出血率、贫血率和子宫切除率比较 研究组产后出血率、贫血率、子宫切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孕妇2、4 h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止血时间比较 研究组孕妇手术后2 h及4 h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止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孕妇不良反应为呕吐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对照组孕妇不良反应为呕吐1例, 腹泻2例, 面色潮红3例, 发热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研究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0839, 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临床孕妇分娩期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该疾病已经成为导致我国孕妇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 产后出血通常由宫缩乏力引起, 若孕妇一旦因宫缩乏力发生产后出血将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如凝血功能障碍、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子宫切除等, 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险, 因此对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预防和减少因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十分重要[3]。目前临床主要通过米索前列醇、缩宫素、垂体后叶素以及葡萄糖酸钙等预防和控制宫缩乏力, 进而减少产后出血, 然而使用上述药物后出血发生率依然较高。临床研究发现,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存在较强的生物活性和水溶性, 与传统药物相比, 对子宫下段和子宫体均具有强烈的刺激和收缩作用, 止血作用快速[4]。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产后出血率、贫血率、子宫切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手术后2 h及4 h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止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对产后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在行剖宫产手术时预防性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且不良反应轻微,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慧敏, 刘彤杉. 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6):2916-2917.
[2] 汪新妮, 彭幼, 朱燕虹. 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效果. 广东医学, 2012, 33(5):696-697.
[3] 刘淼, 张艳萍, 邓玉清.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144-145, 205.
[4] 马小娟, 魏新亭, 谷爱伟.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 2014(24):38-39.
[收稿日期:2016-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