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解析及教学初探
2019-05-04包璇
包璇
[摘 要] 为了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目前的教学实践没有达到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因此,笔者从明确教学目標、创建学习氛围、组织生活实践活动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生活;小学
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改为“道德与法治”,更改后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要求教师把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从多个渠道、多个教学方案入手,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
1.学生未能主动学习
目前,在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总是存在学生不主动学习的问题。从“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性质来看,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很多小学生都很抵触。另外,虽然“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是,由于教师没有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在低年级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
2.未能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本应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由于很多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路径,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因此这已成为制约我国“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小学德治课堂上,许多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缺乏足够的生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学生对学习伦理学和法治知识就失去了兴趣。在这方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提高小学德治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3.教学中实践性不足
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依照原有的教学大纲来组织教学,不重视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能力的提升,没有创新教学理念,导致课程教学实践性不足。
二、如何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1.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而不只是凭借自身力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课堂上,要重视组织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不断尝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培养方案,使课堂教学目标能更加明确。
2.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应用知识的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为了使教学能更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在学前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以生活为背景,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知识。
3.创建生活化活动
第一,正式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应为学生安排关于学生之间矛盾和冲突频率的研究任务。第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接着,以矛盾为主题编排节目,以有趣的方式把学生间的矛盾呈现出来。第三,组内完成交流和商议,主要围绕“产生矛盾的基本原因”“怎样避免这些矛盾的发生”“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等问题来讨论。第四,开设“寻宝到星”主题项目,积极与同学交流。
老师把一些简单的任务布置给学生,然后就可以从他们的完成情况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矛盾存在”引导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根据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学生可以仔细观察,找到生活中的榜样,并执行“看宝摘星”的任务。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参加这种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的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需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思路,转变教学观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教学效率,结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芳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20).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