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校园危机事件中的应对能力探究
2019-04-30刘月
摘 要: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深入研究辅导员在校园危机事件中的应对能力,提高辅导员在危机事件中的管控能力,有利于帮助辅导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全面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有效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能力
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威胁着高校的安全与稳定,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近年来,各类不同的校园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更有纷繁复杂、难以捉摸之势,如何进行高校危机事件的管理,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轻危机事件的危害程度,成为高校管理者普遍重视的问题。作为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如何有效提高辅导员在校园危机事件中的应对能力和管控能力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难点问题。
一、
校园危机事件的界定和类型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发展,校园安全问题进入了多发、易发、类型更加复杂多变的阶段。基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求,國内研究团队和高等教育研究学者更加重视对校园危机事件的研究,并得出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研究结论。综合研究成果把校园危机事件界定为:无预警或预警特征不突出的,以大学生为主导,由校内外异常因素引发的,将对高校产生不良后果或负面影响的校园突发或紧急事件。
近年来,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日益上升,性质与种类也日益复杂,根据高校校园危机事件案例发生的归因剖析,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大致分为六类:自然灾害类、安全事件类、公共卫生类、政治事件类、意外伤害事件类、公关危机事故类。
二、
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发展对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职责。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43号)第五条明确规定,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并提出详细的应对方面的职责。
当前,随着高校思政工作要求的加强,管理工作需求的增加,辅导员队伍不断扩大,但却呈现着流动性大,年轻化,专业背景多样化等趋势。受辅导员自身因素的影响,以及各类学校对校园危机事件的重视程度不一,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在处理校园危机事件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 角色定位不明,危机意识不强
高校辅导员“5+2”,“白+黑”的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使多数辅导员无力也无心去思考如何应对校园危机事件;同时,当前辅导员仅对自己学生负责的管理模式,使得多数辅导员存在侥幸心理,多处于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情形。正是由于辅导员对于自身作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主要维护者的角色定位不明确,职责不清晰,使得部分高校辅导员对危机隐患重视不够,危机意识不强,面对危机发生时,往往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甚至因为处理不当,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二) 能力素质不高,应对能力较差
应对校园危机事件对辅导员个人的素质能力要求很高,需要较高的政治敏感性、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强有力的现场控制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当前多数年轻辅导员由于人生阅历不够、经验不足、专业背景多样化,多数又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在应对危机事件的过程中,通常容易出现防范危机事件的意识不足,遇事慌张,工作思路不清,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现场,对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较差。
(三) 缺乏系统指导,危机化解不快
当前校园危机事件呈多发态势,高校也开始重视对危机事件的管控,但却普遍缺乏完整的危机事件应急预案和防控体系,多呈现“平时难以防范,发生紧急处理”的状态。正是由于高校多缺乏系统有效的危机处理与安全防范措施,致使辅导员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在应对危机事件时往往觉得无章可循,危机事件的处理经常陷入被动状态,危机化解不到位、不充分。
三、
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 明确角色定位,增强危机意识
不同的危机事件阶段,辅导员的角色和定位是不同的,对辅导员的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明确辅导员在校园危机事件各阶段的角色和定位,有利于增强危机意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在危机事件中的应对能力。
1. 事前应对——预防员和警示员
“防患于未然”是处理危机事件最理想的效果,校园危机事件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但预防是最关键的。在危机事件事前应对中,辅导员主要担任着警示员和预防员的角色,主要的工作职责是:一是组织开展基本的安全教育,在增强大学生的危机预警意识的同时,提高大学生面对危机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降低危机事件可能带来的冲击和伤害。二是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系统,建立辅导员层面的有效、可行的监测与预警机制,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三是针对学生的特殊和重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制定工作预案,做到早预防、早处理,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和扩大。
2. 事中应对——决策员和沟通员
校园危机既已发生,减少危机的损失,并为后期工作的顺利推动创造条件是这一阶段工作的关键。在危机事件中,辅导员需明晰决策员和沟通员的双重角色,具体到工作上是:一是迅速决策,有效控制。辅导员是直面校园危机的第一人,要在校园危机发生时应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限迅速做出前期决策,控制现场局面,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二是有效沟通,承上启下。在危机发生后,辅导员要第一时间掌握危机的实情,并根据事态的严重和紧急程度按程序上报,承上启下获取领导层面危机事件的处理意见。同时,与涉事人员和相关部门保持顺畅的沟通,获得涉事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动事件向积极方向发展。
3. 事后应对——善后员和总结员
校园危机事件结束后,善后工作关系到是否真正能从“危”转为“机”的关键契机。在危机事件后,辅导员承担善后员和总结员的角色,具体到工作上是:一是针对性善后教育。充分考虑危机事件本身所带来的危害,对涉事或相关学生给予安抚,并开展有针对性的事后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事件的恶性转化,同时有效遏制同类危机再次发生。二是针对性总结改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辅导员要从自身工作出发进行及时总结,根据危机事件发生的类别和特点,为不同时期、不同环境背景下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做好预防预警工作,同时针对学校管理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向上级部门进行报告建议,以达到消除隐患、化解危机的作用。
(二) 提升专业素质,提高应对能力
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的提升是高校辅导员实现应急管理专业化职业化的必经之路,辅导员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自我学习,系统学习,实践经验积累等方式,提高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
1. 提高政治鉴别能力
近年来,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多与意识形态、网络舆论、学生个体心理、学校管理等有关,因此在危机事件的管控中应该更加侧重于政治事件和校园安全、意外事件类,增强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是新时代辅导员工作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首先,定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工作有理有据有节。辅导员应该系统学习校园危机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明确在处理校园危机事件中的正规程序,有利于在危机事件的管控中更加“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其次,关注热点、焦点问题,及时有效应对潜在危机。受社会政治事件、舆论等导向影响,辅导员必然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加以把握,随时关注政治热点、社会焦点问题,有利于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干预,从而将潜在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将可能出现在学生群体的舆论、政治危机降到最低发生率。
2. 提高现场应对能力
突发事件的管控最考验的是辅导员的现场应急能力,这里的应急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首先,应急事件的管控会牵涉到校内外多类人员、多个部门,辅导员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熟悉各部门职能职责和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才能充分利用有效有限的资源协调各环节工作并合理分配人员,有针对性地落实危机管控。这需要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和行政工作中积累管理经验,掌握各类危机事件的类别、特点和处理方式,用经验提升组织协调能力。
其次,在危机事件中,良好的沟通能有效地调节各方面关系,化解矛盾纠纷,降低危机的伤害。辅导员需要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实操以及相应案例的经验提取,掌握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和换位思考的沟通技巧,从危机事件当事人角度和实际出发,获得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争取实现最佳沟通效果,达到危机的化解。
3. 提高心理方面能力
“先赌心灵,后赌人性”,辅导员必须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发挥处理危机事件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作为个体支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应对危机事件时,辅导员往往会出于对当事人,对学校负责的态度,想尽办法将危机事件的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但个体能力的有限和事件处理的难度之间的矛盾,辅导员会承受身体上、精神上的双重压力,难以应对。因此,辅导员需要建立起个人心理解压制度,在危机事件中或处理后,进行有意识地自我心理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才能做到临危不乱,头脑清醒,提高危机管控工作的效率。
其次,作为他人依靠,增強心理疏导能力。在危机发生时,危机事件的主体学生多属于不成熟的状态,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往往会心理恐慌,不知所措。因此,辅导员需要通过实践和学习掌握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力,能准确评估危机事件当事人是否产生了心理风险,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能够通过语言和行动给予当事人心理支持和帮助,成为学生的坚强后盾。
(三) 构建系统预警机制,加强实践指导
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的提升除了需要自身的努力外,还依靠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1.
构建系统预警机制
校园危机发生时,辅导员不能单凭个人不系统的、零散的感性经验被动地去处理,需要有一套成体系的程序化处理模式做支撑,需要一个成熟的危机管理队伍做依靠。因此,高校在强调辅导员个体应对危机能力提升的同时,要做好相应的公共支持。首先,针对常见的校园危机事件摸索出特点和规律,形成可操作、可推广的程序化处理模式,建立院系、年级、班级三级危机预警、处理、善后机制,实现预防为主、管控有效。其次,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团队,能够做到反应及时,处理精当,统一协调,协同应对,使辅导员在危机事件的处理时能得到足够的支持,不至于孤军作战,孤立无援。
2. 加强理论实践交流
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环境、文化、地域、学生专业的影响,多数危机事件的发生都有规律可循,常见类别的危机事件的处理都有章法可依。因此,高校应重视辅导员危机事件应对能力的提升,提供专门的培训学习和机会,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使辅导员能够科学理性地认识危机事件,掌握危机管理的技巧和方法,避免因经验不足、阅历不够导致危机事件应对不当。其次,高校应该鼓励辅导员主动投身危机事件的实践中,并且把本校危机事件案例的处理记录形成理论成果,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研究,形成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则胜.高校辅导员工作目标、任务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江鸿波,林秋琴,司惠文,方潞.高校辅导员队伍应对校园危机能力提升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5).
[3]田国胜,王健.大学校园危机防范与应对策略研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7(2).
[4]付平.辅导员在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管控中的地位和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0).
[5]姜毅影.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处理能力提升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16(21).
[6]宋增文,武凌芸.高校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认知策略的建构[J].天津农业学院学报,2018(1).
[7]左颖.高校危机管理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6(24).
[8]《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
作者简介:
刘月,贵州省贵阳市,贵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