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因素分析*

2019-04-30周建军

运动精品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职生体育锻炼体质

周建军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9)

高职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近些年发展较为迅速,而学生作为高职院校的主体,各方面也备受关注。体质健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没有健康的体质,学生的身心素质、学习、生活、情感都会受到影响。实际调查发现,当前国内高职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比如身体形态方面,肥胖者数量骤增,很多学生盲目减肥,更是对健康不利;身体机能方面,学生肺活量测试的及格率偏低,说明其心肺功能较差;而在长距离跑、引体向上等项目测试中,及格率不太理想,优秀率更低。因此,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都应加强重视,分析总结影响体质健康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京市三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

1.2 研究方法

1.2.2 文献资料法

多渠道搜集与体质健康相关的文献资料,甄选整合,了解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情况,作为本次调查的理论依据。

1.2.2 测试法

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各院校实际情况,选择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50 米短跑,长跑(男生1000m,女生800m)、力量耐力(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8 个测试项目。测试人员均是持有资格证的专业教师,测试设备则是国家教育部统一指定的,误差可忽略不计。

1.2.3 访谈法

走访当地对学生体质健康领域有多年研究的专业人士,并和外地该领域的著名专家进行网络视频访谈,同时深入各所院校,与相关领导、教师沟通交流,以了解更多情况。

1.2.4 问卷调查法

问卷由研究人员配合各高职院校、专家学者设计,旨在调查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 5250份,收回5085 份,去掉无效部分,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000份,有效率为95.24%(见表1)。

表1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1.2.5 数理统计法

将获取的数据信息用Excel、SPSS 等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本次测试选择的5 个项目均为必测项目,通常将其归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大类,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测试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测试结果显示,在5000 名有效调查对象中,优秀者302 人,占比6.04%;良好者1798 人,占比35.96%;及格者2037 人,占比40.74%;不及格者863人,占比17.26%(见表2)。可见,不及格率稍高,说明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待提升。

表2 学生测试等级分布情况(n=5000)

2.2 影响因素分析

2.2.1 认知水平

第一,体质健康知识。46.5%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了解一些的比例为23.1%,还不到1/4,而完全不了解的比例达 30.4%.正因为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健康意识较弱,从而出现找人代替测试、不重视锻炼等现象。而对于测试成绩,仅有14.2%的学生关注并完全了解,大部分学生都持无所谓的“乐观”心态,并没有对测试成绩进行深入分析,以至于健康问题越来越明显(见表3)。

第二,体育锻炼意识。93.7%的学生都能意识到,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心健康,6.3%的学生要么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要么认为可有可无(见表 3)。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高职生都有基本的健康意识,而且期待能长久保持健康。

表3 学生体质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测试成绩关注度及锻炼意识(n=5000)

2.2.2 锻炼情况

调查显示,学生尽管对体质健康的概念了解不多,但对体育锻炼积极作用的认知情况比较良好。超过90%的人都能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有利,但是,实际锻炼情况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学生的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见表4。

首先,在锻炼频率方面,仅有 30.52%的学生每周能保持3 次以上的体育锻炼,47.43%的学生每周锻炼1—2 次,每周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达 22.05%.在高职生这个年龄段,体质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有着密切关系,参加锻炼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还有利于培养阳光开朗的性格,和健康积极的心态。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高职生的体育锻炼次数明显不足。

其次,在锻炼时间方面,9.26%的学生每次锻炼都在2h以上,24.30%的学生锻炼时间保持在1—2h,锻炼时间在30—60min 的学生占27.89%,而38.55%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都不到 30min.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除了长时间坚持,还要保证每次锻炼的效率。每次锻炼时间低于30 分钟,对体质提升的效果微乎其微,很多学生所说的“锻炼”,其实只是“热身”,甚至热身还未做完就结束了锻炼。

另外,在锻炼强度方面,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情况不同,科学的锻炼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方法、合适的项目。一般而言,体育锻炼强度保持在 50%—80%比较科学,太高容易引起机体疲劳,甚至伤到筋骨,太低则没有显著效果,进而可能削弱学生的积极性。在本次调查中,有4/5 的学生不能掌握合适的运动强度,另外1/5 则能掌握锻炼强度,并根据自身状况进行调整。

表4 学生的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n=5000)

2.2.3 生活方式

现在青少年的很多健康问题都是生活方式不科学、习惯不良所导致,高职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时期,身体素质比其他年龄阶段好,以至于有些学生难以自控,肆意透支,此时看不出什么问题,但自身健康状况无形中变得越来越差。学生的早餐、睡眠和课余活动情况见表5。

首先,早餐情况。早餐在一天中极为重要。调查发现,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只有11.5%,52.7%的学生经常吃早餐,31.8%的学生偶尔吃早餐,另外4%几乎不吃早餐。可见许多学生饮食不规律,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有待调整。

其次,睡眠情况。良好的睡眠是维持体质健康的重要保障。在高职生这个年龄段,科学的睡眠时间为6—8h,调查中,该项所占比例为70.25%;17.63%的学生睡眠超过8h,另有12.12%的学生睡眠不足6h.究其原因,熬夜上网、贪睡不起、缺少管束是主要原因。

此外,课余生活。本次调查中,仅有1/4 的学生课余生活安排得当,包括自控力较强、经常参加课外运动等,而3/4 的学生课余生活安排不合理。

表5 学生的早餐、睡眠和课余活动情况(n=5000)

2.2.4 遗传因素

这也是一个应该考虑的因素,尤其是有先天缺陷、先天疾病的学生,很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另外,身高、体格等也都或多或少受遗传影响。

2.2.5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作为高职院校的骨干力量,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各专业分工都很明显,所以主要对体育教师各方面进行分析。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情况见表6。

(1)年龄结构。在 3 所调查的高职院校中,共有 30名体育教师,其中20—30 岁的4 名,31—40 岁的20 名,41—50 岁的5 名,50 岁以上的1 名。可见,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相对比较合理,中青年教师占80%,在体育教学方面较有优势,比如身体素质良好、能很快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强。

(2)学历结构。体育锻炼要保证其科学性,而体育教师则是那个指导者,所以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调查采访的30 名体育教师,1 人获得博士学位,占比3.3%;硕士9 人,占比30%;本科及以下20 人,占比 66.7%.大部分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体育教师都很努力,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希望有机会继续深造,但现实条件并不理想。在这30 名体育教师中,28 人都有职称,最高是副教授,另外还有讲师、助教等职称。

表6 师资队伍年龄、学历、职称情况(n=30)

2.2.6 设施建设

场地设施建设、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和锻炼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调查中的三所高职院校,这几年对体育教学非常重视,资金人力投入明显增加,但距离国家在此方面规定的标准还有一段差距,很多时候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调查中发现,每个院校都以体育馆、篮球场、排球场建设为主,而对于感兴趣人数较多的网球、羽毛球、舞蹈,并没有相应的场地建设,也就不能进行相应的课程教学。调查结果显示,有 64.25%的学生表示场地设施建设情况不能满足需要,这对学生有锻炼意识但很难落实的情况有很大影响。

2.2.7 教学情况

在课程安排上,基本都是由基础体育课和选项课组成。主要体现在大一阶段,大一上学期,体育课程的安排和落实效率最高,每周的基础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比如二十四式杨氏太极拳教学,体育老师会很耐心地指导。下学期才开始有选项课,即让学生根据所选项目自由练习,老师在开始和结束时点名,中间要么去做自己喜欢的运动,比如打篮球,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真正锻炼的人数并不多。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学生也只是为了拿学分,几乎没有兴趣可言,学生并没有学到太多东西,体育锻炼对其体质健康也没有太明显的帮助。

在课程内容上,也有很多不足。一方面学校缺少科学实用的教材,导致教学过程较为随意,说明学校的教学管理很不规范,正因为缺乏专业指导,部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容易出现动作不标准、活动强度难以掌控等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受伤。另一方面,课程内容缺乏创新。从调查结果来看,传统的体育项目比例较高,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其他如武术类、体操类、娱乐类的项目设置较少,不少学生喜欢传统的武术套路,但这方面的老师极少。部分学校开设有体育舞蹈、健美操项目,相对较为合理。

在教学模式上,由于师资力量有限、能力有限、课程安排不合理等原因,教学模式也比较陈旧。大部分课程都是教师为主体,要求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忽视了学生多个主体性地位,课堂上很消极。只有室内舞蹈等少数课程,教学质量稍高。调查结果显示(表7),有68.54%的学生表示很喜欢、比较喜欢上体育课,26.72%的学生持一般态度,4.74%的同学不喜欢。但问到对体育课程安排以及教学的满意程度时,只有 10.26%的学生非常满意,25.88%的学生比较满意,48.02%的学生认为一般,15.84%的学生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说明学校的教学模式存在会很大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有所创新。

表7 学生对体育课态度(n=5000)

在课外体育上,仅靠体育课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不太现实,健康的体魄是长期坚持锻炼的结果,所以课堂上更重要的是传授技能方法,培养体育意识,关键还在于课外执行度。三所院校大一时有早操,每年冬、春两季都会举办校园运动会。不过从调查来看,学校在此方面的宣传不足,运动会等体育赛事流于形式,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也不理想。

2.2.8 社会家庭

社会因素主要是就业压力,我国每年的高职毕业生人数众多,竞争非常激烈,每天忙于考试、工作,有时连生活都顾不上更别提体育锻炼了。家庭因素也不容忽视,很多家长要么不忍心看孩子吃苦,为他们铺好了成长之路;要么过于重视学习,忽视了体质健康训练。而且,家长自己都很少锻炼,以至于学生从小就缺乏体育锻炼意识。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当前高职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学生都停留在意识层面,即觉得体育锻炼很重要,但认知了解不深,而且执行情况较差,经常只是嘴上说说,很少实际行动。一方面,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受外界环境影响很明显。所以,为保证高职生的身心健康,需先了解影响其体质健康的因素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3.2 建议

3.2.1 学校领导要予以重视,执行落实国家在此方面的制度和政策。为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应将学分、奖学金评选、评优等和体育成绩挂钩,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意识。以身作则,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全体师生加入“阳光体育运动”,形成活力四射、青春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3.2.2 增加各方面的投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条件。可从硬环境、软环境两大方面切入,前者主要是指场地设施、体育器材的完善度,结合课程安排和教学大纲,保证基础配套设施。后者则主要是指教学情况,一方面要加强校本教材研发,树立创新意识,打造有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培训,促进与其他院校教师之间的交流。

3.2.3 通过宣传,促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并能长期坚持。合理安排每天的生活,包括早睡早起、按时吃饭等。

猜你喜欢

高职生体育锻炼体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职教强国背景下高职生理想信念培育研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