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太极拳普及教学的成效研究
——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

2019-04-30冯伟刚于相文李苏婷牛文利霍聪聪

运动精品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太极拳河南大学

冯伟刚 于相文 李苏婷 牛文利 霍聪聪

(河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高校太极拳开展现状调查显示,有95.3%的学生认为练习太极拳,是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68.60%的学生回答有良好的太极文化氛围[1]。2011 年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诞生,体现了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视[2]。武术深受广大世界人士的喜爱,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柔和、圆活、连贯,已经成为许多高校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3]。分析文献可知,学生对学习太极拳持积极态度,国家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河南科技大学太极拳的普及教学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目前许多高校都对太极拳普及教学工作引起重视,同时河南科技大学作为太极拳普及的高校也应反思也进步,提升教学质量,优化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大学生中开设太极拳课,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对大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可谓是意义重大。河南科技大学已经开展对学生的太极拳普及教学工作多个年头,但实际开展情况,是否达到开设课程的目标,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太极拳教学的效率。这些都是值得深思和考虑的问题。为了能使河南科技大学太极拳普及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地展开,为了能够提高推广太极拳普及教学工作中的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本课题将在教学现状、教学效果、学生评价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期待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南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及太极拳教学任课教师。

1.2 研究方法

(1)文章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对河南科技大学太极拳教学活动进行充分探讨。(2)问卷调查法: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随机抽取30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3)访谈法:对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担任太极拳教学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学现状

河南科技大学所有大一学生,都要参与一个学期的太极拳学习,共16 个学时。太极拳是体育课必修科目。河南科技大学每年入学新生多大1 万人左右,新增人数庞大,我院教授太极拳的教师40 位,其中本科所学专业是武术的为5人,相对来说太极拳教学任务较难。同时,河南科技大学每年4 月份举行太极拳会操比赛,同学们热情高涨,集体的活动给太极拳普及工作增加了活力。此外,在每年的校运会上,体育学院优秀学生代表组建太极拳表演方队进行太极拳表演展示,更加激发学生对太极拳的热情。

2.2 师资力量

太极拳教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同时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河南科技大学太极拳教学工作全部由体育学院教师承担,长期从事太极拳教学的教师40 位,其中本科所学专业为武术的仅5 人,但经过相关的培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在技术能力方面满足教学要求。

2.3 太极文化教学

图1 课堂教师是否有文化介绍调查情况

在我们对体育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教师认为大多数学生对太极文化了解较少的。老师会给学生介绍太极文化,但由于课程的限制,对太极拳的学习只是停留在技术上,对于太极拳文化内涵的介绍学习约占总课程的 3%左右,文化课程偏少,不足于学生了解太极文化。

2.4 教学资源

河南科技大学具有标准田径场2 块,篮球馆1 座,网球场3 块,排球场3 块。在我们对体育教师的采访中了解到,太极拳课程和其他体育项目同时进行,存在着太极拳教学场地不足的情况。故太极拳学习场地资源不够,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之一。

2.5 课外练习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0%的学生在学习过太极拳课程结束后就再也没有练习过太极拳,有55%的学生不会把太极拳当做一种运动坚持练习下去。在参与调查的 300 名同学中,在学习太极拳课程结束后仍然练习太极拳的同学有120人,其中每周锻炼5-6 次的为10 人,占比8%;每周锻炼3-4次的有30 人,占比25%;每周锻炼1-2 次的有80 人,占比66%。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练习太极拳次数少,课外练习情况不理想,很少有人坚持练习太极拳。

2.6 教学过程评价

课程结束后,学生只是在线上对任课教师有简单的综合评分,并没有规定也无法详细地写出其他意见和建议,这一方面不能充分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评价结果过于简单,不利于课程的优化和教师对课程的改进。但总体上来说大多数学生对教学是满意的。在参与调查的300 名同学当中,85 人对太极拳教学非常满意,占比 28.46%;109 人对太极拳教学满意,占比36.59%;87 人对太极拳教学基本满意,占比29.29%;17 人对太极拳教学不满意,占比5.69%。

在教师技术技能上,82 人认为教师技能非常好,占比27.64%;156 人认为比较好,占比52.03%,58 人认为一般,占比19.51%;3 人认为很差,占比0.81%。

图2 学生对教学评价情况

3 结论

3.1 取得的效果

河南科技大学在2015 年开始太极拳教学活动,太极拳开展时间相对其他高校比较早,拥有较好的校园氛围。在课程设置上太极拳丰富了河南科技大学体育课类别,让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增加了学生与传统文化的接触,得以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在参与调查的300 名学生中,有80%的学生认为太极拳教学活动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有75%的学生认为学习太极拳对自己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有帮助。太极拳在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的同时,也在弘扬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3.2 存在的问题

3.2.1 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在访谈中发现,河南科技大学太极拳授课教师的本科所学专业大多都不是武术专项,超过90%的教师都是其他项目的教师,教师的专业性不强,教法也上有待培训提高。

通过文献了解到,大多数高校的太极拳教学活动中都存在教学方式枯燥单一这一问题,在访谈和问卷中也显示出河南科技大学存在此问题。大多高校在太极拳教学上的目标是以学习掌握太极拳技术为主,只是填鸭教学,一味地把太极拳的技术灌输给学生,完全忽视了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过程,忽视了对太极拳内涵的传承。许多学生学着老师的动作,僵硬不连贯,没有领悟到太极拳的精髓。这是我们在教法上过于陈旧所导致的问题。

3.2.2 学生学习太极拳态度不端正

调查发现,有60%的学生在学习过太极拳课程结束后就再也没有练习过太极拳,有55%的学生不会把太极拳当做一种运动坚持练习下去,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太极拳普教学活动带来的影响不够。许多学生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学生还没有建立运动习惯,兴趣的培养有待提高。

3.2.3 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缺乏坚持

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对学习太极拳有浓厚的兴趣,数据显示有 70.73%的人感兴趣,学生起初存在学习动力。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的高校出现学生兴趣不足的情况,相对来说河南科技大学开展太极拳在学生兴趣上有一定优势。

调查发现,有60%的学生在学习过太极拳课程结束后就再也没有练习过太极拳,有55%的学生不会把太极拳当做一种运动坚持练习下去。学生兴趣下降严重,这一问题值得研究。学生缺乏学习过程中坚持认真学习的动力,这是太极拳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方面。

4 建议

4.1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教学方法的革新

具备专业素质的教师对太极拳的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和再学习,对专业教师的招录都是十分有效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让教师互相交流,共同创新,开拓新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太极拳的普及和传承更扎实。

4.2 增加太极拳文化教学

在考试综合评定上,要增加文化课考试分数的比重。在技术评定上要考虑到学生对太极内涵的了解,动作力度要协调,要求达到太极拳技术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增加对太极拳文化的介绍,班级形成良好的太极拳文化交流氛围。

4.3 加强认知培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来源首先来自了解和认知,只有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才能极大的激发兴趣。增强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展开。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太极拳,消除学生对太极拳的误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太极拳的内涵,传授理论知识,教授技术技巧,讲解技术哲理,让学生充满兴趣。采用合理的诱导方式,让学生自主练习,使学生形成习惯,把太极拳当做日常锻炼身体的方式。

猜你喜欢

太极拳河南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