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9-04-29邓艳华林祥春
邓艳华 林祥春
摘 要:农村幼儿园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弱,很多地方观念比较落后,对幼儿园教育不够重视,特别是在社会教育这方面更显不足。文章作者通过调查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方面的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实施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8-0080-03
一、问题的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了提高社会性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社会性品质对于儿童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事业、家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园作为人生成长第一个专门教育机构,在培养儿童社会性品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社会教育课程是农村幼儿园的一块“鸡肋”,目前多数农村幼儿园使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规划课程,但此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已经被“边缘化”,且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忽略社会技能与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发放园长问卷和教师问卷共200份,对50余名园长和教师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二、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分析
幼儿园课程实施是幼儿园课程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计划形态的课程经过教师的理解与转化,与幼儿发生直接联系、真正对幼儿产生教育影响的过程。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影响课程实施的诸因素都要通过教师才能体现出来。《指南》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教育建议等都进行了说明。那么,农村幼儿园具体实施现状如何?通过调查、访谈,笔者作出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目标的设置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导向,课程目标的恰当性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幼儿教师在对社会领域目标的认识上,“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占86.75%,其次是“发展责任意识”,占70.37%,教师对社会领域目标的理论认识较好,各维度目标认识达到了50%以上。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目标设置不全面,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设置中缺乏自我意识、习惯养成、个性形成及自信心培养目标,这些也正是农村幼儿所缺少的。
二是目标设置缺乏实效性,难以考虑农村幼儿的实际情况,未考虑到农村留守儿童占绝大多数,这部分幼儿更需要正确的社会教育目标指引,而现实中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基本根据现用教材,教师在目标设置过程中不能根据已有条件进行调整。
(二)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取
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取影响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导向。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有不少是留守儿童,这些幼儿在行为习惯、规则意识、人际交往、社会意识、礼仪教育、社会沟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1.内容全面,但缺乏针对性
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认为社会教育内容最重要的两项是“人际交往”和“社会规范认知”,所占比例分別为93.21%和82.1%,基本符合《指南》的要求。“社会环境”教育内容的比例也较高,占了81.48%,对“自我意识”和“多元文化”教育内容也较认可。但现实中农村幼儿缺少礼仪、习惯养成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教育,教师在对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认识上没能考虑农村幼儿教育的特殊需求。
2.内容选择缺乏园本特色
教育是为了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教育内容的来源应充分体现个性化和园本特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选取主要是来自教师用书,达到86.42%;其次是网络资源,达到51.23%;自主设计的比例相对较低,只占37.04%。这说明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内容在选取方面不能体现园本特色,缺少个性化的教学内容。
(三)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指的是把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这个动态的过程,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的行为及幼儿的“学”的活动和学习经验。对农村社会教育课程的实施状况,本调查从课程的开设、课程实施的形式、课程实施的途径、课程实施的方法与手段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社会教育课程开设的情况
课程开设情况是指课程具体实施的课时量的安排。调查结果显示,每周安排一到两节课的占54.32%,按《纲要》及《指南》要求开足课时的占18.52%,把课时分配给其他领域的占11.11%,其中8.02%的教师提出社会教育没有纳入他们的课时计划中。从数据分析来看,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能按要求开设课时量的比例较低。访谈中,有些教师认为课时开设一般是依据五大领域教材;有些教师认为需要进行开设,随着教育内容和主题的变化而变化;有些教师认为社会教育就是渗透到其他领域,不必安排专门的课时。
2.社会教育课程实施的形式
笔者通过文本与调查分析得知,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实施形式主要为集体教学,其次是小组教学。个别教学和混龄教学的比例较低,不足5%。由此可见,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个别教学活动很少,这不利于幼儿兴趣爱好的发展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3.社会教育课程实施的途径
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实施的途径主要有上课、游戏、一日生活、区角活动、社区活动、节日活动、其他活动等,使用最多的途径依次为上课、游戏、一日生活及其他活动,使用较少的是社区活动,只占37.04%;节日活动途径使用率相对不高,为45.68%;再次就是区角活动,使用率只有52.47%。教师在社会教育课程途径的选择上,综合利用各种途径,但选择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社区活动与节日活动的选择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家长与周边工作人员不太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难以真正进行体验式教学,在某些方面缺乏与幼儿实际生活的对接。
4.社会教育课程实施方法与手段
从图1数据统计得知,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方法主要是以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为主,其中讲解法和讨论法都为68.52%,讨论法、角色扮演法都为67.9%,而参观法和实践练习选择率较低,分别为38.89%、51.85%。可以得知,农村幼儿社会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讲得多做得少,行为练习和参观学习运用较少。
从图2数据得知,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实施的手段主要是课本或教材,比例为85.19%,受农村幼儿园条件的限制,教学软件、自制PPT课件(演示)、绘本阅读手段的使用率不高,也就是说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具体直观性,不利于幼儿获得社会教育的感性经验。一定的教学手段会制约或支持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的方法,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影响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实施的因素
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实施应做到因地制宜,农村留守儿童多,幼儿园资源相对较缺乏,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针对性与实践性,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认识上,不能从实际出发。影响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调查分析来看,主要是以下方面:幼儿园、幼儿教师、幼儿家长、社区或社区资源。
(一)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幼儿园受农村教育条件的影响,很多教育教学设备难以配备,加之大多为私立幼儿园(本统计数据中公办园占22.84%),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幼儿园经营模式,教师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时受幼儿园条件的限制,不能真正落实社会教育的理念。(A教师:很多时候我很想按照我自己预想的方式去实施活动,如直观教学设备,但幼儿园没有,有时候觉得幼儿园都不重视,我只需要完成自己基本的任务。)有些幼儿园缺乏基本的仪式教育(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调查中有38.46%的幼儿园从来就没有开展过,体验式教育在幼儿园难以实现。
(二)幼儿教师方面
教师对专门的社会教育课程相关理论和技能掌握程度不够,很多教师一知半解,难以真正贯彻社会教育的精髓,采用的教育方式单一,很多时候主要以说教为主,实践操作学习机会很少。
教育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教育理念需要不断地更新,而农村幼儿教师接受教育培训学习的机会少,理念难以更新,活动欠创新。访谈中有些教师从来就没有参加过培训学习,基本是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教材来设计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
(三)幼儿家长方面
农村大部分幼儿是留守儿童,这些幼儿主要由爷爷奶奶带养,在访谈中教师认为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实施最大的问题与困难就是隔代抚养者的教育观念陈旧,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农村幼儿园教育家长的支持度不高,家长不理解、不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根”,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家长意志力不强,无法长久将良性的社会性做法融于实际生活行动中,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社区或社区资源
农村的社区或社区资源指的是农村幼儿园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机关单位、超市、周边的自然物质环境等方面,社会上的一切资源都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关。社区或社会资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新农村的发展,农村的社区资源相比之前要丰富很多,但教师对社区资源的利用率低,难以真正走进社区,主要原因是幼儿园与社区(或其工作人员)不能达成共识。作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共同体,社区或社区资源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社区需要不断丰富其资源以供幼儿参观、实践。
四、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实施的对策
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直接影响到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效果,农村的很多孩子走入社会后表现出社会交往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差等问题,甚至有些人缺乏基本的礼仪,与传统的社会文化格格不入。要想改变当下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须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一)强化幼儿园社会教育观念
2012年出台的《指南》,更强调幼儿园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建议,各级各类的幼儿园都开设了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但现实中不少的人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跟语言教育、科学教育等其他领域课程相比,社会教育处于次要的地位。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教育涉及的面广,内容复杂,灵活性很大,同其他教育相比,实施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学习的特点决定了社会教育应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这也使一些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社会教育只需在日常生活中及其他领域中进行就可以了。因此,要强化幼儿园社会教育观念,教育实施者必须理解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把握社会教育的实质,捋清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树立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识。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顺应社会文化环境,顺利融入社会,成长为社会所期望的合格成员,在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能力,满足幼儿社会认知、交往及创造性发展的需要,使其形成个人的态度及价值观,从而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发展并幸福愉快地生活。幼儿园社会教育实施过程中应体现这种特点,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体验。
(二)重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体验性
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应经常为幼儿提供参观、实践练习的机会,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去游戏。幼儿园社会教育更应该贴近幼儿们的生活。农村虽然在某些教育资源方面缺乏,但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条件,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与节日,帮助孤寡老人、困难儿童等。从幼儿身边的事入手,可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行为。
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让幼儿在关爱、温暖、尊重、信任中获得安全感,在体验被关爱、被尊重的同时,产生自我价值感,进而形成自尊自信,并学习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人。许多社会学习是在游戏时发生的。因此,幼儿园应该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幼儿一起游戏,一起开展各种需要互动合作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技能,理解交往的基本规则,形成对人对己的正确态度。人际交往过程中,教师应该恰当地利用交谈、讨论、同伴冲突等机会,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醒幼儿注意、了解别人的渴望、情绪和意见;也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年龄大些的幼儿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验他人的感受。
(三)实行家、园、社区共育,提高幼儿园社会教育实施的成效
幼儿社会性的培养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以确保教育效果。
幼儿生活的社会群体和机构(家庭、幼儿园、社区)常常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行为规范和文化特征,会通过角色期望、行为规范、习俗传统等方式影响儿童;幼儿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成员也会有选择地接受这些影响,积极地适应社会。要提高幼儿园社会教育实施的成效,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幼儿园需要协调好家长与社区的任务,取得家长与社区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针对农村隔代教育的特殊性,要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德高望重的老人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幼儿园教师向祖辈及家长传输科学的育儿观念,为家长答疑解惑,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幼儿园也应走进社区,让社区了解幼儿园,幼儿园帮助社区,共同形成教育影响。
(四)建构适宜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体系
适宜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体系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根据农村幼儿社会教育的实际,应建构适宜的社会教育实践体系,主要包括适宜的原则、适宜的目标、适宜的内容、适宜的方法。适宜的原则指的是尊重幼儿年齡及发展特点;适宜的目标指既要遵从《纲要》和《指南》的目标要求,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儿童的特殊需要来设计目标;适宜的内容指社会教育的选择与筛选要符合农村儿童的客观需要,不是盲目选取,而是注意内容之间的有序性与联系性;适宜的方法指适合农村幼儿的方法,如体验学习法、实践操作法、探索法、榜样示范法、移情训练法等。
五、结语
总之,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寻找符合农村教育需要的途径,真正从幼儿园开始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社会行为,让幼儿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与价值观,为农村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这是教育者的使命,也是农村幼儿的福祉。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幼儿园课程实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导刊(下半月刊),2003(11):4-7.
[2]田景正.基于生活哲学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