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与“立”中构建中职德育课堂
2019-04-29钱荣林
钱荣林
摘 要:德育是中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从学生未来发展诉求出发,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破”与“立”构建高效的德育课堂,为他们提供新型的德育学习平台。
关键词:中职德育;“破”与“立”;情景模拟;观念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8-0014-02
中职教育要把握好时代脉搏,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得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特征,使得受教育者能得到精神上的洗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中职教师要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坚持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德育方案,使得每个中职生都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
一、明确“破”的必要性,形成新型德育理念
传统中职德育给学生成长带来了很多束缚,因此,教师要“破”除不合时宜的理念,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德育体系。德育中要明确“破”的必要性,投入适当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德育学习情况,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也参与到整个“破”与“立”的过程中,成功将学生想法融入德育理念,达到德育教学模式优化升级的最终目标。
例如,在进行“知荣辱,有道德”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会重视新型德育理念的形成。教学准备阶段,我会将之前的教学方案拿出来,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其中传统理念中的不足之处,如过分限制学生的思维,不会为他们提供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又如德育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这些都需要我解决。首先,我走进学生群体,了解他们对道德的理解情况,鼓励每个人说出对道德的独特见解,将其记录下来,作为优化教学方案的基本出发点。其次,我会让学生推选几个学生代表,和我一起完善本堂课的教学方案。我将整个教学分成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导学,我将此小结的理论重难点整合起来,归纳为一个问题:“如何成为一个知荣辱,有道德的公民?”引导学生利用课前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初步探究,对教材内容有初步了解,使得他们更快地融入之后的课堂中。第二个环节是自主学习,我將整个教学过程以PPT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按照PPT的思路自主学习,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有效转变学生的德育学习态度。第三个环节是讨论,我以朋友的身份走到学生群体中,和他们一起讨论“荣辱”和“道德”的本质内涵,给出专业建议,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有效落实,我成功将新型德育理念融入了课堂中,学生学习方式有了明显改变,全面发挥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学生都能在脑海中形成“荣辱观”和“道德观”,体现了“破”的积极作用。
教师要明确中职德育中“破”的必要性,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及时更新德育理念,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特征的德育环境,并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他们弥补自身思想道德观念上的缺陷,全面提升中职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
二、抓住“立”的关键点,优化德育开展形式
“破”与“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立”是“破”的结果,教师在中职德育中要抓住“立”的关键点,将“立德树人”作为指导思想,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设定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人文关怀,一步步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
例如,在进行“恪守职业道德”的教学时,我会将“立德树人”作为“立”的指导思想来开展德育工作。德育课堂中,我会着重突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我将受教育的对象确定为学生个体,自己则扮演好指导者、导演的角色,主导整个德育过程,防止各种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知识点“再处理”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完成课堂角色的转变,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德育的研究者、分析者,让学生真正理解“职业道德”的本质,将其转化为完善核心素养的养分。第二个方面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中职生的自尊心普遍较强,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从事职业的憧憬,讲解什么是职业道德,并把学生的想法在德育工作中呈现出来。学生面临难题时,我会耐心地为他们讲解,用爱心改变他们不佳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态度,努力解决相应困难。第三个方面是在以人为本的观念下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在教学中不难发现,部分中职生的学习能力较差,不能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职业道德”理论学习任务,我从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发展诉求出发,建“立”多样化的教学体系,保证学生能寻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学习途径,更好地完成德育目标。这三个方面的有效融入,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道德”的内涵所在,并逐步将其运用到之后的工作学习中。
“立德树人”是中职德育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德育学习的乐趣所在,进而激发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有效体现中职德育教学的正面影响。
三、打破单一教学形式,丰富德育工作途径
传统中职德育形式较为单一,这是教师需要突“破”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将德育工作和生活实际串联起来,建“立”充满生活气息的德育体系,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固有认知,使得他们意识到德育对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丰富的德育工作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考,在拓展了他们眼界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思想品德水平。
例如,在进行“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我会突“破”固化教学机制的限制,建“立”符合学生发展诉求的德育模式。课堂中我主要使用两种德育方式。第一种是情景模拟法。实际生活中和法治有关的事件有很多,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这些社会热点新闻以引导课堂,并且模拟与之对应的情境。如高铁霸座事件,我借助视频将这个案件的整个过程具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在情境中探讨霸座者是否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每个学生的社会阅历、人生经验都是不同的,给出的答案各种各样,我不否定任何一种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研究本单元涉及的理论内容,再次给出答案。这时候会运用到第二种方法:合作学习法。课前,我先按照学生思想品德的差异,在体现公平性和互补性两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成员分配,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法治意识较好和法治意识较差的学生,使得他们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之前的情景模拟中,我已经将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为了提高解题效率,会明确各自的分工:一个人负责搜集与霸占事件有关的信息;另一个人负责将教材中法治相关的理论内容整合起来,提供理论支撑;第三个人则从多种途径寻找和此案件有联系的法律法规,作为结论的验证。学生的合作效果普遍较好,都能通过一个案件做出延伸,并且举一反三,分析如何在生活中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好公民。教学最后,我将所有小组的答案整合起来,从教材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让他们及时调整弥补,更好地完善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帮助他们形成受益终生的法治精神。
中职德育的“破”与“立”不能局限于教育理念上,教学模式的优化革新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寻求新型的德育工作途径,使得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德育课堂,并且完成一系列思想品德任务。多样化的德育形式较好地完善了中职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他们未来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突“破”课堂束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堂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但不是唯一阵地。教师要突“破”课堂的束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德育融入日常生活,真正掌握德育本质。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他们能保持良好的品德继续生活工作,使得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例如,在进行“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的教学时,我会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突“破”课堂束缚,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在课堂理论教学结束后,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面,生活中隐藏着各种违法行为,这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形式,所以我給学生布置了课外实践任务:观察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般违法行为,分析这些一般违法行为的预防方法。此课外实践活动区别于以往呆板的理论教学,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愿意去生活中挖掘和“一般违法行为”有关的事件。为了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效率,我也给出了专业建议,如询问经常接触法律的工作任务等,指明课外探究方向。但是考虑到中职生好动的天性,我会将实践活动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要在相应时间内完成,达到监督学生课外实践表现的目标。学生为了高效完成活动任务,先用一段时间钻研和“一般违法行为”有关的理论知识,以为之后的探究提供理论支持。接着学生会真正走进生活中,抱着发现问题的态度去观察生活实际,从中寻找符合“一般违法行为”特征的事件,将其记录下来,逐步延伸。然后学生会带着疑问,通过网络、询问等方式验证猜想,得出活动结论。我会鼓励学生将得出的活动结论相互分享,一起分析结论中的缺陷,做出调整优化,提高整个文章的质量。最后,我会挑选几个较为典型的一般违法行为,如饭店不开发票等,让学生思考如何预防这些违法行为,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进一步提升德育效果。
课堂束缚的突“破”是中职德育的必然要求,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并且能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习习惯。课外教学和课外拓展的有效结合,建“立”了符合学生自我发展要求的教学机制。
中职德育课堂的“破”与“立”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抓住时代特征,在秉持社会主义理念、政策的基础上对德育工作模式作出优化革新,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习平台,保证他们在之后工作中的竞争力。在“破”与“立”中构建中职德育课堂符合现代人才培养要求,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吴雪莹. 中职德育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突围[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6):120-123.
[2]黄 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职德育课教学结合的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5):14.
[3]彭 枭.中职德育课教学“新常态”及其创新[J].吉林教育,2017(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