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
2019-04-29刘强
刘强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拓展新的解题途径,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准确地创新解题思路,从而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构造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解题信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准确敏捷.笔者结合一些常见的问题,对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思维;构造法
高中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理论知识特点具有严谨的逻辑性以及高度抽象性.如果学生利用常规思维方式解答问题,经常出现难以正确求解的情况.常规解题方法是学生依据解答问题的已知条件,做出定向结论的思考过程,而随着高中数学课程的深入,常规思考方式已经无法应对题目难度增长的变化.因此,教师应当及时指导学生转变解题思维,通过应用问题构造法来降低解题难度,利用直观的图形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效率.
一、依据已知条件构造相关函数
应用构造法解答问题是学生依据问题中存在的已知结论和已知条件,通过问题类型特有的性质来构造对应已知条件的数学模型,让问题的表现形式更加直观,从而有效降低思考和解答的难度.可见,高中生应用构造法解答难题,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问题的解题思路.比如,在学习“解不等式”的知识内容时,学生通常都会运用传统的解题思维直接进行解答问题,但采用直接法解答不等式会让整个解题过程非常复杂烦琐,解答过程也极易出现失误.所以,大多数学生在解题时都会因为复杂的过程,表现得非常烦躁从而导致解题错误概率激增.而教师应用构造法来讲解问题,学生解题的正确概率就会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不等式”类型问题都是以函数单调性为基础来建立.所以,学生解题时可以直接除去不等式的成立,依据已知条件构造函数来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然后在通过图形论证结论准确性.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应用构造法不仅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技巧性,还能使解题过程简单明了.但学生要熟练掌握构造对应的函数也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因为不等式右边在正常情况下应当为1,必须最简便才能通过图形来判断不等式的成立.
比如,已知x,y,z均属于区间(0,1),求证:x(1-y)+y(1-z)+z(1-x)<1,这是三个变元不等式证明题,如果采用直接证明法就会导致解到一半无法继续,如果采取构造法解决问题.证明:先构造一个函数:f(x)=(y-z-1)x+(yz-y-z+1).然后针对这一函数进行分析,给出以下证明过程:
因为y,z∈(0,1),
所以f(0)=yz-y-z+1=(1-y)(1-z)>0恒成立,
f(1)=(y+z-1)+(yz-y-z+1)=yz>0也恒成立,
而f(x)是单调递增一次函数,它所得的图像就是一条直线.所以f(x)>0恒成立,不等式恒成立,得出结论x(1-y)+y(1-z)+z(1-x)<1.
二、依据等量关系构造方程式
学生在解答相对复杂的数学题目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理论概念是学生一定会用到的,所以,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首先要设计解题思路的整体框架.不论解答的问题是二元二次元方程还是一元二次方程,都以解决问题的未知量为目的.因此,当学生在解答关于定量关系的题目时,可以依据等量关系来构造方程式解答题目.比如,在学生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内容时,题目的内容为:超市内一瓶酒的进价为50元,如果超市依据50元的单价卖出400瓶酒,每瓶酒涨价1元,酒水的销售量就会减少10瓶,问酒的价格为多少利润最大?当学生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如果只以传统的解题思维方式很难解答.所以,需要商品需要借助变量,在解题时将利润设置为W,增长的金额为x元,根据题目描述可以得到以下方程式:W=(50+x)(400-10x)-50(400-10x)=x(400-10x)=-10x2+400x.然后对方程的对称轴求解,进而得出利润最大值时的取值x.
三、按照题目要求构造平面图形
高中生在解答关于代数的问题时,普遍习惯从代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造成解题过程非常复杂,局限性较大,很难发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因此,学生要转变解题思维,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构建数学模型,从而有效降低解题的难度.在实施数形结合的方法时,学生要在思维构造平面图形,依据题目构建对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在图形上进行解题,这样就会让问题直观易懂,可以比较容易地将解题思路梳理清晰,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发现问题的突破点,从而真正提高解答问题的效率.比如,学生在解答关于不等式的相关题目时,学生既可以应用构造函数的方法降低难度,也可以通过构造图形的方法提高问题的直观性,提高解题的效率.教师在讲述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过程時,不易讲解清楚,但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却可以非常直观的标明不等式的正确性,并快速解答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学生可以构造出三边相等,长度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D,E,F分别为AB,BC,AC边上的3点,设BD长度为x,CE长度为y,CE长度为z,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S=底×高÷2得到各个三角形的面积求得各三角形的形状,然后两两相加,比较出不等式的答案.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应用构造法可以有效打破常规的解题方式,为学生的解题思路拓展出崭新的有效途径,更便于学生精巧、便捷地解答,以达训练解题能力的目的.
四、结 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数学题目的解答难度逐渐加大,学生在传统的解题思维模式下,很难高效准确地计算出正确答案.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掌握新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懂得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思维能力的创新,有效降低解题的难度,在解题中依据已知条件与结论特性,构造数学结构形式,利用已知条件构造相关函数,根据等量关系构造方程式的应用来解决抽象问题,使各知识体系相互穿插借鉴,从而有效提高问题的解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