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文化之魅 幸福行迹
2019-04-29吴奕才
吴奕才
连续四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国家的丹麦与它的北欧邻居们一样,对自然报以敬畏之心和谐相处,拥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密语身体力行,这个幸福力满溢的国度因童话大师安徒生而闻名世界,但却远不止于坐拥童话之魅,行游丹麦,可打开神话/童话世界的大门,可品评最有创意的自然系美食,可一探极简美学之内涵,也可真正沉浸于Hygge文化之中不能自拔。
神话与童话的自然复魅
学者余秋雨曾说自己“童年时的精神陪伴者是安徒生,青年时的精神陪伴者是勃兰兑斯,中年时的精神陪伴者多了,其中一个是克尔恺郭尔,他们全是丹麦人。”足见丹麦文学的影响力与无尽魅力。当然,论及丹麦乃至北欧文学给予人们的初始印象,还是以神话与童话更加深入人心。
因为种种缘由,诞生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北欧神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像是一座布满灰尘的瑰丽宝藏,直至近百年来才借助新时代小说、电影的改编重现荣光。托尔金的小说《魔戒》和漫威系列电影等都以北欧神话为创作背景,热门游戏魔兽、暗黑破坏神等也都大量借鉴了北欧神话里的元素进行角色设定。
如果说北欧神话多少有些沉重之意,而丹麦童话则让读者如沐春风,“流露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平凡生活的热忱,對不同境遇人物的悲悯,带给孩子们生活的智慧”。“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以自己的作品让祖国丹麦闻名于世界各个角落。慕名而来的人们迷恋于这一方“童话王国”里处处都能激发创作的美丽景观与温暖氛围,宁静的乡村、古老的城堡、如画的庄园……宛若时空凝结,遍地绽放童话之花,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少之又少,平民百姓才是更贴近生活的主角,丰富的日常生活图景借由他们的奇幻经历被娓娓道来。比如,安徒生童话《夜莺》的创作灵感正是来自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那座建于1843年的著名游乐园趣伏里公园。
Hygge一下,烦恼就没了
据说,在丹麦久居生活,得学会如何度过漫漫长夜,对此玛格丽特女王的做法是,“在冬季王宫的长夜里,我把优美的法国散文翻译成丹麦文,作为消遣。”其实,女王的这个小爱好这不过是丹麦人所最为推崇的Hygge生活方式的万千具象之一。
曾入选柯林斯词典“2016年度热词”的Hygge不甚好读,其本质连很多丹麦人自己也觉得没法完全参透,但这并不影响人们打心眼里喜欢与践行Hygge式生活,甚至于“了解丹麦文化,从这个词学起就对了。”
幸福源自“小确幸”,惆怅却因“小确丧”,大致意思是“灵魂的亲密与安适”,以“活在当下、愉悦、平等、平和、舒服、真实,归属感和安全感”为要素的Hygge文化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压力解药,堪称丹麦人的精神“葛优躺”。其既不能指望用金钱买到,也不能指望从他人之处得到,Hygge是无所定式的,也是包罗万象的,是名词、动词,也是形容词,可以融汇进任何场景与事务:街头偶遇的驻足闲聊是Hygge,和朋友相邀远足野游是Hygge;安静读一本好书是Hygge,搬出工具箱叮叮当当修家具是Hygge;品一顿美食是Hygge,来一次聚会是Hygge;个人的、家庭的、群体的;开心的、温暖的、平和的……只要用心寻找,时时处处都能发现Hygge。
总之,Hygge就是恰到好处的仪式感,以匠人之心对待生活,但不刻意、不强求,最平常的快乐最易得,普通的事物因情感的注入而变得有意义,并不是对困难、差异和矛盾视而不见,而是换个角度和思路不放弃、不屏蔽,以乐观对抗烦恼。丹麦人坦言,“Hygge不仅仅是一间充满烛光、同伴和美味食物的舒适房间,Hygge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它让丹麦人理解了简单的重要性,学会去放松和放慢生活的节奏。”
依传统创新,与美好相遇
充满想象力且务实的丹麦人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我们没有资源,没有人力,但是我们有无穷的灵感”。丹麦自然资源贫乏,这促使丹麦人形成了尊重自然,努力从最少的资源中获取最大利用的传统,以人为本是丹麦设计坚持的理念,环保与能源节约是丹麦设计始终关注的主题,势要站在使用者和环境的角度,将自然舒适贯彻到底。从一栋大楼、一座跨桥到一把椅子、一张地毯,丹麦设计师们都可以让其做到有机、自然和实用。
著名设计学者王绍之这样评价他眼中的丹麦设计,“现代而有生机,简单而不简陋”,这个盛产童话的北欧小王国同时也是全球设计产业与创意产业的领先者,设计大师层出不穷,经典作品源源不断。丹麦人率真且理性,惯以按照自己的内心想法去设计、制作整洁、清晰、纯粹的事物,用技术的诗意表达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丹麦设计以清新典雅、简洁明快的风格闻名,注重产品形式与功能的同时也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斟酌与推敲,充满了人情味。此外,丹麦设计对待传统的态度是创造性的利用与发扬,虽然现代丹麦设计有着众多新事物、新元素的具现,但都能找到与传统、转型、革新之间的微妙联系。
丹麦设计师在对产品材料的选择利用上大多讲求自然单一和深入开发,有时还极端地不喜欢有着繁缛装饰细节、构造庞杂的物件,对简练与轻巧推崇备至。他们大胆地对功能主义进行革新,将传统因素巧妙融汇于功能主义之中,获得了一种变通的灵活性。这一点在历史悠久的丹麦家具设计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北欧的寒冷气候里,原木的温和质地和色彩感受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温暖的春天。几个世纪以来,主导丹麦家具设计的都是“以木为主”的传统,一方面拥有强烈的自然感,一方面也具有极致的传统美,还代表了一种温馨的生活情趣、细腻的人性关怀。
丹麦在工业和产品设计上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绩,同时大量的丹麦设计师把自己的才华投向社会建设与公共艺术方面。他们的身影并不限于丹麦国内,有数据显示,20世纪后期,国际性建筑竞赛的1/3优胜者来自丹麦。丹麦著名设计师约恩·乌松设计了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地标悉尼歌剧院,在乌松90岁生日之际,悉尼歌剧院的200多名员工在交响乐团伴奏下,隔着大洋为乌松唱响了《生日快乐歌》;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壮丽的外交部大楼为汉宁·拉森设计,他的作品还有尼日利亚的卡拉巴尔国际会议中心;巴黎东西轴线上的现代凯旋门是斯普雷克尔森的佳作;阿纳·雅各布森的经典作品SAS皇家饭店、丹麦国家银行大楼、城市市政厅遍布丹麦各地,国家银行大楼里的一切装饰物品包括钟表、家具甚至门把手都由他亲手设计,还为英国牛津设计了圣·凯萨琳学院新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