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与精准,社区体育延伸发展
2019-04-29夏欢
夏欢
和諧社区的构建少不了良好的社区体育环境。社区体育,意即以社区个体成员的闲暇消遣、强身健体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活动,是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基本方式之一,个人闲暇性和健身性是其基本特征,并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对促进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增进相互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已经成为部分社区居民消除精神孤独、邻里隔阂及生活空间封闭等矛盾的主要方式。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党的十九大报告给如何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指明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愈发崇尚体育,讲求健康,社区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迎来发展良机。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进一步普及,社区体育成为受众参与的主要平台。从产业角度而言,如若城市据此构建起系统而完备的体育产业空间体系,不仅可为全民健身提供坚实基础,也将为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千亿规模的体育产业可在市场上产生可观的辐射效应,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亦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资源整合破题
时下,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此时,适宜并足量的场地、设施成为待解的难题。相当一段时期,由政府建设的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偏向于为运动员提供全面服务,而基层社区民众却缺乏基本体育设施,呈现一种“倒三角”状态,即越是到基层,体育设施越是稀少。
而在社区服务发达程度较高的欧美国家,社区体育中心的设立是社区服务的标准内容,自然无此烦恼,据统计,我国大众体育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还不足l平方米,且有34.6%未向公众开放,而美国人均体育场馆面积高达16平方米,平均每万人拥有200多个体育场地。中国的传统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要么在就近的公园,要么在街道居委会的场地,要么于街头巷尾的临时搭建,安全性和私密性堪忧。在老一辈的记忆里,当年他们使用过的公共灯光球场、公共游泳池和文化宫的体育设施,如今大都已经消失了。近年来新建的体育设施倒也不少,但大多远离社区且收费高昂。
面对如此难题,破解之法实则简单,加大资金投入,扩建场地设施,整合周边资源。此外,各小区旁的绿地、广场、花园都被多方协调运作及有效整合,便可实现体育——休闲一体化的发展。
人才匮乏是另一个困扰社区体育的难题,当下国内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而更加重要的体育指导者也是以义务为主,有偿为辅,多为离退休体育积极分子,热情有加,但精力和体力难免有限。针对此,有些社区一边高薪配备高水平的体育指导人员,以期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一边从小区中发掘有体育才能的人,发挥其兴趣和特长,促使他们为邻里服务。
换言之,通过前期的充分筹谋与多方调配,充分整合地域体育资源及人力资源,为居民打造一个无形的“综合性社区体育俱乐部”,使得体育项目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小区内无论男女老少,不受兴趣、爱好、技能水平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参加;业主可以利用体育设施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体育活动;不仅限于体育活动,还可以举办文化活动……从而达到小区人人都能享受体育、丰富生活的目的,整个小区也因此充满活力,并形成独特的体育文化。安徽省合肥市常青街道淝河家园社区即根据街道实际,按照“营造健康的环境、培育健康的理念、优化健康的设施、完善健康的服务、拥有健康的人群”的创建目标,启动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优秀实践基地的创建工作,其“基地模式的出现,弥补了这片区域公共健康服务配套设施短缺的不足,也成为该区域一座体育文化坐标。”
构建有效休闲,助益居民健康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衡量幸福时,精神产品比物质产品更加重要。城市社区居民多在各种环境中顶着各种压力工作,而体力和精神的疲惫随之产生。当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以后,他们总要寻找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必然的结果就是在假日或双休日,他们带上家人,在蓝天绿草间进行休闲体育锻炼,既锻炼身心,又消除工作上的疲劳。
经过努力布局与引导,社区体育将成为城市居民主要的健身、运动方式。形式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广大居民参与或参观,促进孩童的生长发育,调节成人工作时的紧张状态,缓解精神压力,愉悦身心,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此外,还助益他们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得以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从而提高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21世纪,世界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就是健康问题。由于老年人的体育活动主要在社区,而老年人相对其他人群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具有消除孤单、善度闲暇、治病防病、健康长寿、重建设区交往圈的多种需求,这种老年人的体育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体育的部分发展方向。
“轻”体育“泛”娱乐,普及运动时尚
“轻体育”(Light Physicaltraining),又称“轻松体育”或“快乐体育”,是欧洲体育界提出适合大众健身运动的新型体育运动形式,强调运动要以人为本,为身体的健康而运动。因为对于技术与规则的要求很低,适宜的人群更广泛于传统体育。换言之,一个没有任何运动基础和天赋的普通人,只要有运动的愿望就可以立即开始。不必再像以前因为不懂体育的基本知识而羞于他人,也不必因为运动能力低于别人而羞愧,更不必担心会被行家里手们见笑,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就足够了。
“轻体育”之于社区体育有着推广和发展的巨大效用,依其理念可将一些竞技运动演变成适合公共参与的运动形式,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参与者获得“健、美、乐”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新一轮运动时尚由此而起。春季阳光明媚,组织踏青、绿道骑行漫赏春光;夏季气温渐高,游泳、戏水等亲水项目既锻炼身体,又祛暑消夏,钓鱼也是不错选择,有氧舞蹈和瑜伽则是室内运动的热门;秋天人体需进入收敛内养状态,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健身项目如慢跑、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之类大行其道;至于冬天,运动“必待日光”即可。
文化融合體育,体味国外范例
在经济基础雄厚、体育意识较强的西方国家,体育健身一直是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亦是其文化的承载之所在。
英国体育理事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便制定了英国社区体育中心的基本标准,要求每25000人的社区都必须建设一个社区体育中心。社区体育中心应能够开展十余个体育项目,即羽毛球、篮球、保龄球、壁球、5人制足球、健身操、室内曲棍球、柔道、空手道、健身、舞蹈、网球、迪斯科、旱冰、乒乓球、蹦床、排球等。此外中心还需建有健身房、会议室及更衣室。保守的英国政府在发展社区体育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开放度,经济形势再困难,其都有效推行着体育运动与休闲的CCT(compulsory Comped—tive Tendering)计划,确保体育运动软硬件的提供,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开拓体育新领域。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政府更是借助奥运之风,通过各种传媒的大力宣扬,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体育运动,提高社区体育参与率,还为此喊出了一个极有挑战性的口号:“体育参与率每年提高1%。”
美国是社区体育文化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在美国,体育活动受到大多数民众的关注,具有非常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对于美国人而言,体育运动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不仅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也是社交的基本形式。社区体育场所是美国家庭业余锻炼的主战场,一般一个社区体育场所的户外健身场所、跑步专用道等平均能辐射周边16000人的体育活动需求,美国青少年的体育启蒙、美国体育界人士的梦想萌芽多从大大小小的社区体育场所开始。在美国长期推行的“健康公民”计划中,增加社区体育中心的数量是其重要指标。美国社区每10000人要建一英里野营、自行车或健身路径,每25000人要建一个公共游泳池,每1000人要建四亩开放的休闲公园。美国的社区体育中心也可称作为休闲体育公园,大致分为五个层次:小型公园、街区公园、社区公园、管区公同、地区公园,社区体育中心一般由室内和室外设施组成,根据规模的大小,体育设施的配置也有所不同。如室外设施有:运动场、高尔夫球、网球、游泳、钓鱼、儿童游戏场、野餐区域。1000英亩以上的地区公园可进行骑马、徒步旅行、自行车、野营、冬季运动、登山及其他体育活动等。室内设施有:多用途的体育馆、健身房、游泳池等。社区中心还配有更衣室、大厅、游戏室、会议室、餐厅等。
日本的社区体育似乎对老人有更多的优待,很多社区都开设了“文化漫步”活动,组织老人们通过步行,了解当地的景区、建筑以及文化、历史等,全程有讲解员带队。这样的活动很受老人的欢迎,通过漫步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了解自己所居住地区的人文历史。有些人参加的次数多了,还成为了志愿讲解员。不少日本老人都爱骑摩托车,社区就组织他们骑行出游,当成群的老头老太戴着五彩的头盔,骑着各式各样的摩托车呼啸而过,也是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
西班牙人对足球的狂热是出了名的,几乎每一个社区里都有多个不同年龄段的足球组织,连老年人也不甘寂寞,乐于上场踢上几脚。西班牙的社区管理者还颇有融汇中西的意识,近几年,不少社区都开辟了滚铁圈俱乐部。这原本是东方小孩子的游戏成了西班牙社区体育的新宠,越来越多的老人滚起了铁圈,并把它当做一种时髦的健身运动。当然,那些铁圈比孩子们的要大得多,也更粗一些,好在滚动过程中平稳、缓慢一点——又一个东方文化浸润世界的绝好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