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昌镇 山水相逢,擘画乡村

2019-04-29汤颜

产城 2019年1期
关键词:博览园战旗小镇

汤颜

2018年11月12日的唐昌镇很热闹,人们都集聚在战旗村广场,仿佛察觉不出天气的寒冷。“天府源”成都市首届乡村振兴“十大案例”评选活动决赛在这里举行,歌舞曲艺同台竞技的精彩场景,为稍后交出的一份新时代、新天府的乡村振兴答卷做了细致的铺垫。这场历时5个月的评选活动,从140个案例中抉择出了最能代表成都市乡村振兴的“十大案例”,其中郫都区唐昌镇“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获得了“十大案例”第一名。

作为入选四川首批省级特色小镇的唐昌,除了有着引以为傲的千年印迹,如今也有着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风尚。“我们希望在具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美丽的宜居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等条件外,还能在宜居环境、产业形态两大方面具备一定特色和优势。”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乡村振兴已经被提至重要的国家战略层面。在我国出台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背景下,要走出一条属于唐昌的乡村振兴路是小镇正积极探索的未来。

千年小镇,古韵犹存

位于成都市上风上水的郫县之地,唐昌镇这颗明珠落在郫县、都江堰、彭州三县(市)交界处,距成都市区仅28公里,有着49.1平方公里的面积。境内自然生态保护完好,林木苍翠葱郁,院落古朴话静,一直以来便是成都人民小长假到访的胜地。

在人潮涌动的小镇街头,很难想象两千年前,西汉著名道家学者、思想家严君平归隐、著述、授徒于此。一千年前,宋代高僧圆悟克勤出生于此。五百年前,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孙朱悦尊驻扎于此……自古以来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唐昌,在如今的大发展之下,将往日喧嚣的繁华沉寂在林木间。有人说,昔日商贾云集,富甲一方的唐昌撤县建镇,已经渐渐隐没在历史的深处。

但若走进西南马道原点大椿巷,便能领略到碧瓦青墙、雕栏花坊、巷院幽深的风采。“融明清古风与民国韵味于一体的唐昌镇大椿巷,长约300余米,是西南马道的起点,担负着古时崇宁县城战略防御通道及通商马道,”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到,这条因巷内曾有大椿树而得名的古巷,虽其标志性的椿树已在民国时期被大风吹折,但唐昌著名文人易象乾留下的《大椿树歌》见证了大椿巷的千年古韵。

为了将古迹保留于急速发展的环境中,小镇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使得巷内仍保留着约2000平米的明清四合院、民国公馆等古建筑。而今焕然一新的巷院牌坊、城墙老道、砖墙屋檐,也再现了唐昌古镇在鼎盛时期的王府风貌,使整条巷子充满舒适安逸的市井情怀,成为崇宁梦画卷的美好记忆符号。

小镇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在小镇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努力下,很多古迹和古建筑得到了保留和修复。千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渗透在墙角苔藓的根上,透过细窄转承的街廊巷道,古朴而清简的建筑和民居楼洋溢著安宁祥和的氛围。

青山绿水,宜居共享

望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活更有奔头。这是生活在唐昌小镇的人们近几年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如何才能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才能留住乡愁。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村民李先生在小镇的画册中读到这句话。但长期以来,由于意识不足、缺少经费等原因,小镇农村垃圾、人畜粪便及污水处理等长期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加之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较弱,农村人居环境成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短板。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的唐昌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正尝试采取诸多种措施补齐生态短板。“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镇负责人表示。随着郫都区农村人居环境“百村整治,万户清洁”行动启动以来,小镇为期三年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已经正式拉开帷幕。

据了解,此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将坚持“示范先行、梯度推进,注重民俗、体现特色,村民主体、共治共享”的原则,按照“样板示范、点面结合,挖掘优势、聚合资源,村民主体、多方共建”的方式推進,力争到2020年,全区169个涉农村(社区)、9.3万户农户全面实施“百村容貌整治,万户清洁行动”,“村看村·户帮户·党员干部齐帮助”。

随着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唐昌镇将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河渠污染治理和污水收集处理、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散乱污企业治理、加快推进全域供水,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推进村容村貌提升、推进农村社区发展治理纳入了未来的目标任务。将通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标准化建设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行动、农村环境示范创建行动等15项行动,实现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唐昌镇在郫都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过程中,坚持突出川西民俗特色,凸显都江堰精华灌区经济地理,以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院落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激活产业形态,助推乡村振兴

以特色产业为载体促进农村产业兴旺、以特色小镇为平台带动乡村生活富裕的发展理念,是发轫于浙江的特色小镇所开启的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新模式探索之路。随着我国的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及农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农村发展及其治理已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作为国家乡村振兴试点先行区,成都市郫都区明确了以打造乡村振兴博览园为载体,确定“战旗引领、三轴串联、环廊聚集、四区联动、多点共生”的发展策略,探索中国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郫都模式”。

如今,位于唐昌镇的乡村振兴博览园依托巴蜀农耕文化,结合“天府锦田”区域品牌定位,构建九土生态产业圈,形成“1314”总体结构,打造“五大消费场景博览”。其核心落地区即以战旗村为引领的五村连片示范区,包括战旗村、火花村、西北村、金星村、横山村。

空间布局上,博览园优化将形成“九水三林三田”的生态格局,构建起“T型”发展轴,实现与四镇的联动发展,形成“一核、两轴、一环、六点”的空间结构。最大限度保护并延续川西林盘肌理,并在总体布局上实现一环串六林、两路联六片、九水润五村、百院缀三田。

规划上,博览园将构建农商文旅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培育核心功能,实现产业振兴。汇聚新技术与人才,保障人才活动空间,实现人才振兴。维育修复生态本底,延续川西林盘肌理,实现生态振兴。传承发扬天府农耕文化,树立现代精神风貌,实现文化振兴。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组织振兴。

目前乡村振兴博览园已优先启动8个村的基础配套建设;全面摸排博览园示范环线,重点梳理出40余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290亿元。“我们区域总体目标是建成全国乡村振兴多村连片发展示范区,功能定位为现代农业生产与研发示范村、乡村振兴教育基地、公园城市的乡村样板区。”小镇相关负责人认为,唐昌镇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就需要向改革要动力,只有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才能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

为了促进小镇全面升级、全面进步、全面发展,唐昌镇紧跟市场需求、立足资源禀赋、完善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家庭农庄、乡村旅游、特色观光、生活体验等新型业态。去年12月,唐昌镇战旗村举行了第十五届成都国际美食节乡村振兴体验会场暨第六届郫县豆瓣博览会开幕式。来自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印尼、马来西亚、土耳其、哥伦比亚波帕扬、澳门、顺德、淮安等地的30余位嘉宾,在这场活动中走进了战旗村十八坊非遗体验街区,磨豆浆,包粽子,参观郫县豆瓣制作,品尝汤圆、豆浆粑粑、钵钵鸡、泡菜等四川特色美食。

“我们以这种新颖的模式吸引相关爱好者来到战旗村参与活动,同时也将以文娱互动的形式,延长体验时间,让大家感受到川菜小镇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博览园战旗小镇
将红色基因植入孩子心中
孩子们,接过先烈手中的战旗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浅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
百面战旗扬军威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国内首座古民居博览园已初具规模
广西·田东建成中国杧果文化博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