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判断中应用研究

2019-04-29刘莹

西藏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终末导联峰值

刘莹

西峡县人民医院 河南南阳 4745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心肌缺血缺氧所引发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常使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以往临床对于该疾病患者多通过心电图ST段抬高幅度或ST段抬高导联判断其梗死范围、心肌缺血程度及预后。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判断中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2,3]。为此,本研究对2017年9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与该疾病患者预后的关系。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入院后首份12导联心电图QRS波终末是否变形分为观察组(心电图有QRS波终末变形)48例与对照组(心电图无QRS波终末变形)44例。其中观察组男35例,女13例;年龄52~76岁,平均(63.94±5.08)岁。对照组男32例,女12例;年龄51~78岁,平均(63.97±5.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肌钙蛋白(cTnI)>参考值10倍;②以发作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且病程<12h;③无溶栓禁忌症;④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1mm至少有2个。

1.2.2 排除标准

①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②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瓣膜病患者;③伴有严重全身性疾病者;④心电图检查显示室内传导阻滞或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同时伴有心室肥大、Q-T间期延长及预激综合征。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当QRS波表现为至少有2个相邻导联显示,以rS波为主的导联S波缺乏或以qR波为主的导联发生>50%的R波振幅时,表明QRS波终末发生变形,若QRS波终末未发生变形,则无上述表现。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包括5000u低分子肝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29)皮下注射治疗,2次/d;100mg阿司匹林(天津敬一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68)口服治疗,1次/d等;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可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对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峰值、ST段抬高导联数进行观察对比;同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其住院期间梗死后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观察两组CK峰值、QTd值、ST段、LVEF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CK峰值、QTd值、ST段、LVEF情况对比()

表1 两组CK峰值、QTd值、ST段、LVEF情况对比()

组别 CK峰值(u/l)QTd值(ms) ST段抬高导联数(个)LVEF(%)对照组(n=44)867.24±120.35 57.82±16.13 3.51±0.29 53.67±11.02观察组(n=48)1683.59±422.37 74.69±20.85 4.06±0.58 42.91±10.38 t 12.364 4.312 5.672 4.822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及Killp分级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及Killp分级对比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有较大相关性[4]。如何根据心电图形态识别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并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目前需深入探讨的课题。以往该疾病患者的预后主要根据心电图ST-T动态演变过程进行判断,主要包括ST段抬高导联数、幅度及坏死性Q波出现的导联数。近年来,经大量研究发现,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中较ST段抬高导联数及幅度可能更有价值[5]。

为进一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与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通过追踪QRS波终末变形与未变形患者住院期间变化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梗死后心绞痛、病死及Killp≥Ⅲ级患者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心源性休克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CK峰值、QTd值、ST段抬高导联数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表明心电图有QRS波终末变形患者较无QRS波终末变形患者患者预后差。目前对于QRS波终末变形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缺血区浦肯野纤维传导延迟,致使缺血区点活动受损,极易导致Qrs波终末向量被背离缺血区域的其他电活动抵消,最终使电向量朝向该区域的导联R波幅度增加,背向该区域的导联S波幅度降低,同时因浦肯野纤维对缺血心肌细胞不敏感,故只有更加严重的心肌缺血才可反映出来[6]。且当发生心肌缺血时,心室颤动阈值将明显降低,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及QTd值增加,可引起折返激动,进而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此外,心电图有QRS波终末变形患者在心肌梗死前极少发生心绞痛,若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引发急性缺血,可因缺乏“预适应”现象,无法建立侧支循环,最终导致梗死面积增大、程度加重[7,8]。

综上所述,心电图检查时观察QRs波终末变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终末导联峰值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的预测价值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宽占空比峰值电流型准PWM/PFM混合控制
基于峰值反馈的电流型PFM控制方法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冠脉舒张功能受损
终末热灌注对心脏移植术中猪供体心脏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