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第二课堂”建设探析

2019-04-28朱欣娟赵雪青石美红

纺织服装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第二课堂本科生

朱欣娟,李 莉,赵雪青,石美红

(西安工程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本科生“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1]。科研“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科研教学活动,典型的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是国家层面上引导学生进入科研“第二课堂”的具体举措。青年兴则国家兴,大学生群体的科技创新活动对国家的科技振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学组织形式上看,科研“第二课堂”更多地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没有既定的大纲条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此外它无需考试,但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部分。

目前,许多高校已将“第二课堂”活动融入本科生培养方案,规定“第二课堂”活动为必修,需修满相应的学分方能毕业。学生可以通过听讲座以及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竞赛、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获得“第二课堂”学分。调查发现,本科生对科研“第二课堂”的兴趣普遍比较浓厚,但由于“第一课堂”主要学习任务的存在,这种兴趣导向下的科研“第二课堂”在时间、精力等方面都需要巨大的付出,容易出现韧劲不足、“中途夭折”的现象,这与开展科研“第二课堂”时本科生自身的学习水平、意志力,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及对本科生的定位都有很大的关系[2]。目前,对于教学研究型高校的科研“第二课堂”,普遍存在教师因教学工作量大而指导时间、精力有限,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导致科研“第二课堂”不活跃。因此,如何搞好科研“第二课堂”建设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基于对教学研究型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本文探讨了科研“第二课堂”的建设方案、组织管理、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

一、 科研“第二课堂”的建设方案

对于教学研究型高校来说,科研“第二课堂”应该强调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虽然目前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通过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特点,但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仍不够。尽管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增加了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和学分,但是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具体引导,许多学生只有到了大三以后才有机会进行此类想法和实践。而目前的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大多是在申报科技竞赛或者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时临时组织起来进行的,一是缺乏长效机制,二是不能充分调动团队之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由于是临时组建的团队,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竞赛完毕或者项目完成后往往自行解散,学生缺乏相应科研活动的耐心,使科技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3]。为此,我校(西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相关专业在科研“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设计了如下科研“第二课堂”建设方案。

(1) 依据科研“第二课堂”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检索资料,调研国内外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方式,获得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与科研“第二课堂”建设的基础数据。研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的具体教学措施和方法,制定初步的科研“第二课堂”运作模式。

(2) 改进科研“第二课堂”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模式,将过去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追求”,培养学生对创新活动的兴趣。通过学术讲座、实验室开放等活动,吸引优秀学生加入科研“第二课堂”,按层次组建科研团队,按照“入门—提高—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科研”要求分层次培养。通过科研项目模块的案例深入学习,使学生在创新技能上迅速提高;以已经成功的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按照学习兴趣在科研“第二课堂”组成课内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延伸思考并实现独立构思的小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相关成果可以参加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将上述科研“第二课堂”实践内容作为科研“第二课堂”学习考核的依据之一。

(3) 依据科研“第二课堂”的实际运行状况与效果,改进与完善运作模式和建设方案,完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科研“第二课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科研“第二课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建设方案

二、 科研“第二课堂”的组织层次和管理

1. 组织层次

为了使科研“第二课堂”受惠面大,交流充分,我们制定了由指导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第二课堂”组织层次。指导教师按照研究方向设立若干科研课题小组,每个小组派1名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作为负责人,小组除负责人外还包含3~5名本科生。人数的设定考虑符合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人员参赛规定,以便后期参加相关项目和学科竞赛。小组负责人应对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有基本的理解,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起到导师和成员之间的桥梁作用。如果导师因为出差或科研任务繁忙,某段时间不能按时指导,“第二课堂”仍然可以在小组负责人的带领下按照计划正常运行。

2. 管理办法

对科研“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六定”的管理办法:(1)定学生。组织学生报名,确定人员,落实人数,建立学生花名册,按照科研课题小组创建QQ或微信活动群。(2)定指导教师。每个科研课题小组指定1位指导教师,在一学年里不变化,指导教师要充分做好年度的指导计划和安排,保证指导质量。(3)定时间。各个项目活动小组建立后,指导教师或小组负责人每周要组织组员按时参加活动。(4)定地点。协调好各科研课题小组的活动场所,尽力排除外界干扰,保持舒适的学习与科研环境。(5)定目标。每学期指导教师进行总结,项目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作为小组活动评价依据。(6)定项目。每个项目小组必须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这样学生也可以申请到项目活动经费并获得相应“第二课堂”学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科研“第二课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1. 调动学生积极性

科研“第二课堂”本身属于松散的组织,没有考试环节和必须上课等某些强制性的规定,属于兴趣导向。同时与其他形式的“第二课堂”相比,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时间、精力等方面都需要巨大的付出,容易出现韧劲不足、“中途夭折”的现象。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科研“第二课堂”进入良性发展的关键。

对此我们的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是以以往成功的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案例,编制了自学教材,开放项目资源(包括文档、代码等),通过深入学习科研项目模块的案例,使学生在创新技能上迅速提高,快速上手。二是科研课题小组必须由具有一定基础的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担任负责人,起到带头和核心作用,其他成员分工协作,齐头并进。研究生做论文,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学科竞赛,调动各方积极性。小组成员构成有层次,项目有分工、有协作,人人获益。这样科研课题小组的活动就能够迅速有成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主动要求教师指导或采用微信提问,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提问题,教师给思路,引导启发,循序渐进,进入良性循环。另外,学生认为他们在科研“第二课堂”能够学到东西,为将来就业或考研积累经验,就愿意积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

2. 调动指导教师积极性

在科研“第二课堂”建设中,指导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个人魅力的教师应该是学识渊博、科研能力强,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断学习,更新和丰富已有的知识体系,促使自己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4]。然而这些教师往往工作繁忙,而学校给的科研“第二课堂”指导工作量极少,如何激发教师指导学生的动力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对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有帮助,通过科研“第二课堂”,可以促进师生接触,为选拔研究生好苗子做准备。在目前高校考核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优秀的研究生资源对导师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二是通过科研“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学科竞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工作业绩。只有兼顾教师和学生双方利益的科研“第二课堂”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3. 扩大学生受惠面

扩大学生受惠面的有效措施是做好科研“第二课堂”的组织层次管理,引入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做中间层。引入中间层可以将指导教师的作用放大3~5倍,充分扩大学生受惠面。中间层要有一定的科研思维基础,这样教师将其引进门并稍作指导,科研课题小组就能够自动运转。小组内不同专业、不同性别成员搭配组合,在组织管理上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特点,让每个学生都发挥专长、独当一面。

4. 对接学生和指导教师

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新校区,教师为赶校车时间点,上完课就走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稳定、有效的联系机制。学生难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理想的指导教师,而教师也难以接触到学生,这是目前开展科研“第二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践表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科研讲座解决。每学期召集科研“第二课堂”指导教师给学生做1~2次学术报告,介绍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加入科研“第二课堂”。

四、 结语

我校计算机科学学院自试行科研“第二课堂”方案和管理方法以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指导教师团队积极开展科研“第二课堂”研究实践,一年来先后为本科生举办科研讲座9人次,受惠学生约3 000人,筛选吸收30多人参加科研“第二课堂”,指导了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2018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指导学生在2018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赛区)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全国总决赛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此外,科研“第二课堂”讲座和日常活动也增强了学院的学术气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由于科研“第二课堂”属于松散型组织,对于师生双方都没有强制性约束,为了使其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就要使课堂主体的师生双方达到互惠互利。因此,教师对科研“第二课堂”的组织管理和学校层面的支持非常重要。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这方面的课题。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第二课堂本科生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