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机理与路径分析
——以湖南邵东县为例

2019-04-28坚,

关键词:邵东子系统县域

李 坚, 马 骥

(1. 邵阳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2. 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企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要素。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小企业发达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和互动的发展关系,[1-2]企业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并存在藕合性特征,藕合特征影响区域整体发展。[3-4]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一种行政区划的类型,同样与企业存在着耦合的关系,耦合的程度受到它们之间的协调性的影响。因此,分析企业与县域经济之间的协调机理和协调路径,有利于实现企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企业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理

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相关发展要素一种融洽、和谐、互补的状态,相关发展主体利益共同享有的结构。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具体类型,从企业之间经济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是构成生产子系统的要素,[5]区域经济是一个以生产子系统为核心,从里到外由生产子系统、经济系统、发展环境构成的圈层结构。[6]可见,由企业构成的生产子系统与县域经济系统是要素与整体的关系,这一关系决定了企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能够协调也必须协调,协调的机理如下:

(一)企业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互动的关系

从系统的整体性要求看,生产子系统作为县域经济整体的要素,在县域经济系统中承担着特定的生产功能,要适应县域经济整体性的制约,应按照县域经济整体目标的要求发挥作用;从企业的功能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分析,生产子系统的生产功能作用于县域经济,能对县域经济整体目标产生影响,生产子系统的功能是否优化,取决于生产子系统内各类企业的联系,以及这些企业与县域经济整体的关联,即各类企业是否有机结合、企业是否发挥县域经济的相对优势和与县域经济发展保持相同的战略方向。因而,要实现县域经济系统整体性优化,客观上要求企业发展必须与县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企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发展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第一,企业发展是县域经济增长的源泉,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带动县域的投资,增加县域资本的流动,从而活跃了县域经济,并能给县域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县域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县域经济的劳动力投入,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增长。第二,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会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技术或制度创新上来,特别是形成企业集聚效应,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企业发展水平决定了县域经济实力的状态,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县域经济竞争力。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2000—2017年,全国百强县域的长沙县、浏阳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远远超过我省一般县域的企业数量,而在邵阳市辖的县域经济内,进入全省前十强的邵东县,其规模工业企业数量也较邵阳市其他县域多(见表1)。这说明,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凡是企业发展好的县域,经济实力就越强。因此,企业是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企业的发展是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

2.县域经济为企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为企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一是县域经济发展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如公共交通、电网排水、环境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工业园区的布局、集中与相关条件的改善。二是县域经济内在制度体系的创新与完善,为企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制度环境,如政府服务、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公平竞争、社会安全等方面的制度,为企业健康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县域经济发展所形成的企业集群、优势产业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相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要相互适应

由于企业发展的主体多元并且与县域经济发展主体不同,由企业构成的生产子系统并不是自然地与县域经济整体保持着一致性,企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 有同向叠加的行为,也有相互制约性或不一致性的行为,这就主观上要求通过一定的措施,促使企业发展保持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

表1 2000-2017年邵阳市辖县域与发达县域的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家

数据来源:中经统计数据库。

首先,企业发展要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县域经济作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增长点,[7]它受到国家政策的指引。新常态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互联网+”基础上的产业融合等,都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使得县域经济面临着转型、增效升级的战略任务。这既给县域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要求企业适应这一要求。而适应这一要求的企业,可以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而获得超速发展。[8]

其次,企业发展质量也能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主体,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有时也可以依据主导企业组合、龙头企业规模来选择。当龙头企业的经营规模占整个县域GDP的很大比例的时候,县域经济可以围绕着该企业建立相关企业集聚、特色产业链来发展,形成企业带动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9]如广东顺德的县域经济基本是围绕美的、万家乐、格兰仕等数家家电企业发展的,从而使顺德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总之,企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协调就是在发展的战略目标、内容、方法、路径等方面实现融洽与和谐。其中,互动关系与相互适应是它们之间协调的机理。

二、企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协调的内容

企业发展要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否则就需要协调。邵东县曾是“湖南省民营经济发展和改革试验区”,有“百工之乡、商贸之城、民营之都”的美誉,目前拥有全国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全国打火机和箱包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省特色县域经济县等名片,在县域经济方面具有的代表性,其企业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具有可借鉴性。

(一)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与企业行为的协调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着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决定着县域经济与相关政策制定的内涵与范围,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连续性事关整体经济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从1996年到现在,邵东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四个五年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兴商建县”的战略,充分利用了邵东善于经商的历史传统;“兴工强县”的战略则希望利用商业发展(西南集散中心)带来的溢出效应,扩大工业生产;“兴工旺市”战略把做大工业、做强市场看成同等重要的大事;“兴工旺商”战略则把做大工业、做强商业放到重要战略地位,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产业基础。

但是,这些战略的目标不清晰,对企业引导不够,从2002年提出工业兴县战略,直到“邵东智造”的提出,邵东县域经济战略就一直在“以商业为主”还是“以工业为主”之间徘徊,县域经济战略本身带有探索性与自我否定的含义。尽管2016年邵东在全省县一级率先组建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引进锐科机器人、杭州先临3D打印,建成快速加工中心,从技术、设备、管理、品牌方面对五金、箱包、打火机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企业实现提质增效,使产品更具竞争力,使产业更具发展潜力。[10]但大多数企业业主还难以跳出传统从商思维,经商仍然是邵东大多数企业的选择。即使是工业企业的发展,也主要停留在传统优势行业,如小五金、打火机、箱包等,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很少,企业的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不相协调。

(二)生产子系统结构与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协调

邵东县域经济主要由民营企业支撑,缺乏龙头企业。邵东民营企业以家族企业为主,规模偏小,企业结构不优。全县虽然共有38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但税收过亿的工业企业还没有1家,多数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小微企业等,它们占企业总数的80%左右,工业企业没有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商贸服务业看似繁荣,全县有工业品市场、廉桥药材市场、家电市场、副食品等几大专业市场,经营户将近2000户,但规模企业极少;餐饮业等其他服务型行业小规模企业遍地都是,大的凤毛麟角。[11-13]如此小、散、多的企业分布,明显表现出县域经济中企业结构的不优,特别是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及知名品牌产品,使得县域经济生产子系统缺乏足够的辐射与极化效应,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规模与质量。

(三)企业人才结构与企业发展的协调

邵东县内民营企业多数是从家庭小作坊起步的,创建之初期往往依靠亲戚朋友来发展,先天性地缺乏优质的技术人才。加之邵东地处的邵阳市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区位的制约,引进人才始终是一个难题。

首先是企业家人才缺乏。邵东的民营企业主多为农民出生,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较保守,观念较落后,缺乏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搏击市场的勇气。而且长期以来以家庭血缘关系为纽带对企业实施管理,企业不仅普遍存在经营粗放、规模小、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管理方法与制度也比较落后。

其次是创新人才的缺乏。民营企业内部人员素质低、科技创新能力差。由于长期缺乏技术创新,邵东县的民营企业一直以低价为主要竞争手段。如域内的打火机、箱包、永吉红包等主要轻工产品,都是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主要靠低价格的相对优势发展,只能占领低档消费品市场,附加值很低。这些产品尽管产量高、市场份额大,具有一定规模和渠道优势,但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的环境下,不仅利润空间会被不断压缩,市场也可能被成本更低的竞争者抢占,企业的持续发展令人担忧。

(四)县域经济城乡结构的协调

当前邵东县域经济发展在城乡分布上很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较大。尽管邵东有不少富商,但农业人口和工薪阶层数量依然众多,他们的总体收入水平偏低,贫富差距较大。二是邵东城乡差距较大。县城已经开通高铁,进入“都市一小时经济圈”,而大部分乡村地区仍然交通不畅,乡道是单车道,较窄。

三、企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协调的路径

(一)做好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规划

科学做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规划是协调企业发展与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条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事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它从总体上决定了一个县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指导原则和谋划,对域内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企业是县域经济中生产子系统的构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子系统从属于县域经济整体,在县域经济整体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发挥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在确定发展方向时有两个基本选择:一是要发挥资源禀赋的相对优势,包括经商传统所表现的人力资源优势;二是创新生产要素,用现代的跨界融合的思路,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因此,实现企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前提是要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向、发展目标,确保生产子系统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要成为企业发展的指南,发展战略首先要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等传统要素相适应。它们在决定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样可以影响着企业的类型、企业的发展方式选择以及企业的发展水平等。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与长期形成的企业发展的共性文化,直接影响着县域中企业发展的状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还要做好时间跨度上的协调,做到与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步,这样才能引导企业的持续发展。

如邵东的县域经济“兴工旺商、转型升级”战略规划,要充分思考保持传统优势、占领新技术应用高地两个方面。为此,要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提高五金、铝制品、箱包、打火机等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同时,发挥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的作用,引进智能技术,推动“邵东制造”向“邵东智造”转变,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

(二)优化县域内企业结构

企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需要优化生产子系统的结构,形成各企业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协调关系。县域内的企业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域内企业与区际企业。[6]由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存在,域内企业之间在生产和经营时必然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联系和关系,这些经济联系与关系就构成本地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网络。区际企业是联系域内外市场的节点,区际企业与域内企业在形成域内的经济关系网络的同时,与区域外的企业、市场存在着经济联系,是县域经济向外发展的增长极。域内企业是区际企业的内部市场与生产的协作者,它与区际企业生产互补性越强,就意味着域内的产业链越长,越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越有利于区际企业对外发展。为此,需要加强区际企业的发展,带领县域内企业的整体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进步。

如邵东的打火机、箱包企业,已经形成销售在国外、生产在邵东的格局,要不断加强企业组合,形成规模型大企业与县域经济增长极,同时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做大做强产品品牌,带动邵东县域内配套企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实现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构建企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环境

企业、政府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政府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设计者,企业实践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要使企业与县域经济在战略目标形成互动关系,必须尊重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协调机制作用。

首先地方政府要尊重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按照市场规律改革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让市场在资源、技术的优化配置中发挥关键作用,使各类市场主体行为更加活跃,形成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机制。其次,要发挥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作用,就是通过政策调节人们利益的功效,直接影响企业的行为。为此,政府可以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出台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措施,制定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实现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有机结合,构建出企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协调的环境,促进企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协调。

(四)培育龙头企业

培育好龙头企业或主导产业是优化生产子系统结构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县域经济结构优化的表现。积极培育好主导企业或龙头企业,可以有效地增强县域经济的向心力,获取较多集聚效益。它是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赶上先进地区的重要手段。[13]由于区际企业具有联系县域内外经济活动的特点,要把代表现代技术发展趋势的区际企业培育成主导企业或龙头企业,使它们成为县域经济内外发展的节点和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辐射带动甚至主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形成分工协作、相互协调的生产子系统,促进企业与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目前邵东通过大力振兴实体产业,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抓新兴产业引进培育,形成了以打火机、五金工具、皮具箱包、印刷包装、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的新兴产业。要在这些产业中,选择出主导产业,培育出龙头企业。

(五)促进创新要素在企业与县域内集聚

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发展要素必然向综合化、高级化发展,[14]人才、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在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将成为县域内企业与县域经济相互联动与协调发展的联结点与支点。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要优化环境、创新措施,吸引与培育人才,带动资本、技术与信息流在县域内集聚与流动,实现企业与县域经济的协调联动发展。

邵东民营经济要获得大的突破,关键在人才的引进。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强与市内邵阳学院、省内培养相关行业人才的长沙理工大学的联姻,在现有基础较好的工业园区探索建设一批大学创新港,力争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要以现有的智能制造研究院、锐科机器人为基础,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为本土企业提供整体技术、设备、人才支撑,提升行业整体水平。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对潜在就业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使他们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同时要针对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创新培训。

猜你喜欢

邵东子系统县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Four Folk Customs of 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民俗四则)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邵东:教师两天献血近10万毫升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