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服务在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
2019-04-28吴洁
吴 洁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2)
在临床眼科疾病中,青光眼是发病率比较高的,青光眼的患者会出现眼压升高、视野缩小、视物模糊等症状[1],如果不能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视盘萎缩、凹陷,视神经、晶状体结构发生改变,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为不利。当前主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治疗青光眼,对将房角重新开放,使房水得以恢复,改善患者的眼压以及视功能。但是由于手术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因此容易出现并发症,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是极为必要的,有助于患者的视力恢复。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接收的青光眼患者60例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接收的青光眼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护理组各30例。实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0.4±7.3)岁。护理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9.8±6.9)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的入院宣教指导、监测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输液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服务,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将青光眼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等介绍给患者,让患者对病情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并指导患者掌握日常保健的方法,使其能够树立治疗的信心,对其治疗状态进行改善,从而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2)心理护理。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其视力低下,看不清楚事物,因此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为此护理人员要明确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与患者沟通,帮助其患者不良的情绪,站在患者的角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患者的信任度,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3)环境护理。为保证患者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要为患者创设良好的诊疗环境。治疗区域要干净卫生,并做好清洁、通风工作,按时消毒,可以适当的摆放一些花草对环境进行美化,给患者营造一种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2]。(4)手术护理。术前要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注意事项,对手术存在畏惧的患者要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使其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手术中认真协助医师,术后帮助患者呈平卧位,防止术眼被压迫,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保证患者大便通畅。(5)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要对其进行康复指导,避免用眼过度,做好眼部的清洁与护理。并叮嘱患者要按时复查,科学用药,若眼压升高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1.3 观察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以x2检验,若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组为93.3%,高于实验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2.2 两组患者的术前、后眼压情况
就两组患者眼压情况,术前患者要眼压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经过护理,护理组患者眼压情况优于实验组,有明显差异,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情况(±s)
组别 n 术前(mmHg) 术后3个月(mmHg)实验组 30 19.4±2.6 15.2±1.7护理组 30 19.5±2.5 12.0±1.4
3 讨 论
作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患有青光眼的患者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但是由于认知不足,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光眼的治疗效果。为此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分析和看待问题,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进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人性化护理服务就是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心理、精神、情感等方面为患者服务[3],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并保证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享用权等。其在青光眼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组为93.3%,高于实验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两组患者眼压情况,术前患者要眼压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经过护理,护理组患者眼压情况优于实验组,有明显差异,P<0.05。
可见,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进行人性化服务,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