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爱玲隐喻性小说艺术与中国文学传统探析

2019-04-27刘梅思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化传统张爱玲

刘梅思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小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张爱玲小说受众群体多、流传范围广,创造了诸多经典作品。张爱玲小说具有的典型特征就是隐喻性,这与中国文学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讲就张爱玲隐喻性小说艺术与中国文学传统展开探讨。

【关键词】隐喻性小说 张爱玲 文化传统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52-02

引言:

隐喻性小说最核心的特征就是以诗性为逻辑,其突出特点在于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将虚拟世界和意向构成一个整体,以喻义作为一种暗示和引导[1]。就张爱玲的小说整体来看,隐喻性是其典型特征,这一特征与中国文学传统中重视喻说有着天然的联系。基于此,本文就二者之间的联系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引导更多的人对张爱玲小说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隐喻性小说的诗学设想

我们可以说,隐喻性小说是属于张爱玲所独创的一种小说类型,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文一体的特征,将喻说与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融汇于小说文本。之所以认为张爱玲隐喻性小说具有诗学设想,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依据。

(一)整体性存在的意向与隐喻的关系

我们谈到的意象,就是一种可以被感知的视觉形象,是人们心中存在的可以重现的感受;意向能够使得心理活动和感受发生直接联系,者也是意向存在的意义所在。文学中的隐喻,就是建构一种与整体意义具有极为相似关系的意向,从而给读者留下现象和感知的空间。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来看,是作者依托自身精神和心理,创造出的一个独特世界。与西方“通篇性讽刺”相似,隐喻小说将这个独特世界中意义贯穿始终,并且将其与意向建立某种相似性关系。

(二)小说是隐喻的存在形式

对于隐喻来说,通常分为宏隐喻和微隐喻;微隐喻一般只是修辞上的隐喻,而宏隐喻则对于语境、语意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宏隐喻也是隐喻小说存在和形成的学理基础。当一篇文学作品中,隐喻贯穿全文,则次文学文本就被契合了隐喻色彩。这种文学文本可以说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小说是隐喻的一种存在形式。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性的两种重要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诗性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得以体现。一方面是言之有意,我们常说的“词言情”、“诗言志”就是这个意思;另一方面是以审美为中心实施修辞比喻。当时使用小说文体来传达“志”、“情”时,就需要对语言实施一定的修辞,也只有如此,才能通过有限的语言,来表达无穷的“志”、“情”。张爱玲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选择了喻说思维来表达,从而使其作品具有隱喻性特征。

二、张爱玲小说叙事形态中的隐喻性

首先,张爱玲小说中,通常以第三人称最为广泛,第一人称叙事十分罕见,一般仅仅在开够部分出现,当开始叙事以后即以全知视角展开叙事。比如,在《第一炉香》中,“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 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 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这句话就是说书体小说中,十分常见的全知视角叙述的典型表现[2];通过这样的一种表达,一方面能够与读者保持合理距离,另一方面又能更好的将小说中的叙述与自己的观念融合。张爱玲小说中,叙述者与小说的作者是一体存在的,这也是隐喻小说的表现之一。

其次,张爱玲小说中的叙述、议论和感慨常常融合在一起;具体表现为在回忆状态下发表各种评论和感慨,并完成故事的叙述。回忆性叙述容易产生一种苍凉感,一方面能够通过叙述向读者展示作者对往事的反思和回味,另一方面有能够通过感慨和议论对读者产生某种暗示和引导,从而表现其隐喻特征。这也使得张爱玲小说能够脱离物质层面,进入到人们的精神层面的追求,表现出更突出的人文关怀。

另外,张爱玲小说中,读者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是她的感慨。这些人生体悟,已经脱离了生活层面,进入精神归宿的层面。她的小说通常依托于意象,运用隐喻来表达作品的意义。所以,对于张爱玲的小说,需要读者反复咀嚼,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感悟,才能够真正读懂了她的作品。张爱玲将诗性传统与说书体叙述传统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隐喻性小说。

三、小结

张爱玲的小说,继承了说书体小说特点,充分照顾读者的感知与兴趣,重视与读者的沟通和对话,符合大众审美;另一方面注重人生感悟,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意象化,形成喻说特征;从而让读者既能够体会到故事的曲折,又能够从故事中感知到深刻的思想和体悟,这也是张爱玲隐喻性小说的最大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昕.从相似性看张爱玲小说中的隐喻[J].海外英语,2018(02):194-195.

[2]徐克瑜.隐喻和象征——细读张爱玲小说的意象化呈现艺术[J].陇东学院学报,2011(01):43-46.

猜你喜欢

文化传统张爱玲
九月雨
浅谈清教主义思想与其对于美国早期文学的影响
浅谈设计艺术史中产品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文明体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继承和发扬根植于民族血液里的创新精神
张爱玲:生命如奇服一样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