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2019-04-27翟翠平
翟翠平
【摘要】通过社会科学教育,既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又可以让幼儿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意义重大。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幼儿教师在展开社会科学教育时,经常忽略幼儿主体地位,按照自己意识进行区域活动的乡土材料投放,无法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对乡土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展开探究,以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乡土材料 区域活动 运用对策 幼儿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10-02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此,幼儿教师在展开教学时,不能局限于课堂,需要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园,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进行学习,为幼儿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对乡土材料的选择方法进行阐述,并提出乡土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对策,以期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
一、乡土材料的选择方法阐述
乡土材料中涵盖内容众多,如,乡土文学、乡土历史、乡土地理等等,这些种类不同的资料,可以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观察能力。但是由于乡土材料种类多,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乡土材料选择时,需要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幼儿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幼儿兴趣爱好,在幼儿兴趣爱好基础上进行乡土材料选择工作。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小兔子、小老虎、小狮子、小金鱼等造型各异的卡片,摆放在固定区域中,然后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观察完毕后,让幼儿进行选择,并模仿自己所选择的小动物卡片,有效培养幼儿模仿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是,幼儿教师在展开乡土材料投放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循“一物多玩,分类利用”的原则,准确的说就是将乡土材料的多用性发挥出来,在区域活动进行使用,有效提高乡土材料价值。
二、乡土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方法阐述
众所周知,幼儿园区域活动种类多,教师在进行乡土材料投放时,需要做到有针对性,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保区域活动中所投入的乡土材料质量高,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乡土材料在社会科学区的投入方法分析。社会科学区作为幼儿最常活动的区域,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索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力求让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能够提高科学素养。面对此种情况,幼儿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时,就需要充分利用乡土材料,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探索,培养幼儿体探索精神,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幼儿教师在社会科学区域进行乡土材料投放工作时,需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提前了解每一位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然后针对性为其选择乡土材料,确保所选择的乡土材料符合幼儿成长规律,能够帮助幼儿进行科学认知。另一方面,上述工作完成后,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组织科学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在科学活动中主动观察、认真学习,了解科学道理,潜移默化中增加生活认知。
二是,幼儿教师需要做好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整合工作[1]。幼儿教师在展开教育活动中,需要尊重幼儿爱活动的天性,做到“寓教于樂”,针对此种情况,幼儿教师要想将乡土材料在社会科学区域中顺利投放,就需要做好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整合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俗话讲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要想快速实现教育目标,就需要从幼儿兴趣入手,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社会科学教育内容、季节变化等内容针对性选择乡土材料,确保所选择的乡土材料能够发挥出作用[2]。第二,乡土材料选择完毕后,幼儿教师需要合理为幼儿组织区域活动,通过区域活动吸引幼儿注意力,让每一位幼儿都可以充分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做到高效率学习,潜移默化中增加知识储备量。第三,幼儿教师需要确保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互相吻合,在此种情况下,幼儿教师就可以充分把控集体活动,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让幼儿可以充分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组织收集大自然中石头、树叶,让幼儿将所收集到的石头、树叶分类,增强认知。
总结语:
总而言之,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幼儿的自主活动形式,主要是指利用教学资源为幼儿制定开放性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可以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区域活动中应用乡土材料意义重大,既可以让幼儿真正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产生快乐感;还可以让幼儿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特点,将乡土材料在区域活动合理应用,从而丰富幼儿思维,让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贾国珍.浅谈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J].时代教育,2017(20):207.
[2]李燕.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