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看电视》的制播逻辑与传播策略
2019-04-27冉华陈方会
冉华 陈方会
【内容提要】湖南卫视热播的《嗨!看电视》已产生广泛影响,或可引起电视节目制作新风尚。节目重返日常生活,将摄像机放置在客厅,较为真实地记录了电视观众的日常生活。《嗨!看电视》在回顾电视史的基础上调动观众的参与感,鼓励个性化的表达,关注“客厅”生活,展现观众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而唤起电视观众热情。这样的热播现象与电视媒体既定的编辑方针相关,也离不开电视人“自我标榜”式的积极思考与主动转向。
【关键词】《嗨!看电视》 集体记忆 电视文化
湖南卫视2018年1-4月间播出了一档全新互动方式的综艺节目《嗨!看电视》(第一季共13期),备受关注、获得好评,也启发思考。本文以《嗨!看电视》的播出内容、制播逻辑、传播策略三方面分析节目热播的原因,以期为同类电视节目的制作和选播梳理出积极有效的经验。
一、青春想象与集体记忆
作为中国首档记录家庭观看电视的实境节目,《嗨!看电视》将摄像机置于普通观众家庭中,较为真实地记录了当代电视观众客厅里的日常生活。每期各有七到十个家庭参与节目录制;地域覆盖较广,涉及东北、西南、华北、中南的大连、成都、北京、长沙等城市。
节目嘉宾有三十人次之多,中青年嘉宾占半数以上。节目嘉宾的观影内容绝大部分为湖南卫视同时在播(《声临其境》《歌手》等)或已播的经典节目(《又见一帘幽梦》等),也有少量选取中央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信中国》《经典咏流传》等),零星涉及到一些电影(《泰囧》)。选播的节目集中在影视和综艺节目,话语表达也以时下流行的网络表达方式为主。摄像机进入家庭记录在场的电视观众的日常表达,虽其所获得的影像要经过进一步的剪辑、制作,但它呈现出直播的状态,显得较为真实。
《嗨!看电视》还通过对湖南卫视的品牌节目(《快乐大本营》《还珠格格》等)来唤醒观众的美好记忆,通过对《亲爱的她们》《我的青春遇见你》等电视剧来集合各个年龄层的观众的眼光;在《亲爱的客栈》《向往的生活》中表达对现实生活和观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展望。这样共时状态的表达(或表演)是具有一定的时空社会学意义的,其具体的表达程式,可用“综艺主题 +青年表达=青春想象”来概括。当它以成型的电视节目再次呈现在观众面前时,话题的趣味性便转变成了电视机前面的观众“一起看别人看电视”。它最终重新复归于真实的客厅生活,而对观众日常生活的忠实记录,是该节目的创新之处。
二、电视观众的日常表达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嗨!看电视》不只关注电视观众的共时性表达,它还倡议并引导观众去关注电视的诞生过程与其后的发展史。以此为基,节目积极引导观众对正在播出的综艺(电视剧)和已经播出的经典影视剧(如《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做正面回应,整合电视观众的集体记忆。从这个角度看,《嗨!看电视》便成为湖南卫视“自导自演”的经典的“青春怀旧生活成长大戏”。它将各个年龄层、不同地域的观众串联、聚合在一起,试图以此重返日常生活。
可以说,《嗨!看电视》的成功得益于创作团队对新时代的文化议题、当代社会心理的准确认识。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主要是突显对个体感受的重视,表现为全面地关注社会场域内的传播。而进入家庭,关注客厅,重视电视观众日常观影生活的一举一动,既合乎“重返日常生活”的哲学潮流,也是对新时代文化议题的认真回答。早在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中就已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学者对美好生活与幸福生活进行区分,“美好生活是侧重于从社会整体面相来描绘的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而幸福生活侧重于从个体感受来认识,或者说,美好生活是希望达到的某种状态,而幸福生活则是对当下生活的真实体验。”《嗨!看电视》正是从这样的议题出发,注意到当代社会中“个体怎样生活”到“我们如何生活在一起”伦理转型的话题,既对个体的表达权利给于足够重视,又注重通过美好生活需要将大众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强调有文化的生活,整体性地提升当代人的生活品质,在这里,电视的载体作用和联结功能仍得到特别地关注。
三、传统电视媒体有意义的文化实践
从播出节目的整体形态来看,《嗨!看电视》应该源于当代电视人自觉的文化反思,当然也可算作传统媒体在融合媒体时代的主动出击。而这种有意义的尝试,可以纳入到文化实践的范围作进一步的讨论。实践来源于理论的自觉,受到真实感觉的积极推动,此时开始的实践,是有主体的实践;而实践的结果,就是塑造了全新的文化主体。
《嗨!看电视》节目一开头就讲“192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诞生,1958年我国研发出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视机”,而“电视影响了数代人的生活”。显然,我们不能将这样的话语简单理解为节目对电视史的简单回顾,而要看到它背后所隐含的“电视人”那份饱含热情的自我肯定、引以为傲的责任担当。可以说,这样的话语反映出“逆流而上”的决心,流露出一种创新求变的精神。而《嗨!看电视》正是基于这样的热情,才在电视史的回顾中关注当代电视观众的视听生活,藉此重新唤起并激发观众对电视的关注热情。这些,与湖南卫视全面覆盖的受众定位有关,也与其编辑方针紧密相连;而节目的网台同播,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引导,也是传统媒体积极寻求突破的表现。
《嗨!看电视》的积极面在于关注新时代中活跃的电视观众的自我表达的问题。以嘉宾的身份出现在电视中,当然是一种自我呈现,那些原本的“電视观众”可能会因为自我表现的缘故,正如戈夫曼先生的“拟剧”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前台后台的表演程式中。尽管如此,我们也要注意这些观众表达的真实性。这些真实而具体的生活中,有一般家庭的欢笑、有事理评断、有亲子教育、有姊妹间的调侃、情侣间的甜蜜互动。尽管《嗨!看电视》所呈现的日常生活看似无趣、无聊,那些过于嘲讽式的话语会让人感觉不适,但我们一旦知道日常生活本来就是零散、琐碎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接受它、理解它,进而重视它。这些应是《嗨!看电视》最值得肯定的地方。
四、结语
《嗨!看电视》成功热播的经验总结为:第一,电视节目制作方主动触碰社会发展的脉搏,对社会转型与文化发展的趋势有全面的认识,对观众心理有较深刻的体会,进而制定编辑方针,确立受众定位,追求全面发展。第二,传统电视媒体在新时代主动出击,注重新旧媒体融合,突出多元发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选择错位发展。第三,新时代的综艺节目制作应当具有历史感,具有文化味,应当将突破困境、追求生存的努力和完善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第四,在新时代,电视人的“职业精神”和“身份认同”必不可少,因为这既是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必需品,又是传统媒体持续发展最为根本的源动力。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传播伦理建构与社会文化实践问题研究”研究成果(编号:2017YBCB065)】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如何理解美好生活需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7(6):1.
[2]樊浩.“我们”,如何在一起?[J].东南大学学报,2017(1):5.
作者简介:冉华,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陈方会,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级本科生
编辑:长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