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共同推进

2019-04-27韩通武

新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预案预设笔者

韩通武

驾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相生互动,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有效。本文从提高教学预设能力、捕捉生成、整合预设、创造生成等方面,探索如何精巧预设并驾驭生成,让课堂气氛更加活泼,教学过程精彩纷呈。

一、精心预设,预约精彩

1. 做好课前预备工作。上好每一节课,要在预设上下足功夫,要在备课和写教案的过程中,努力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教学方法有效、辅助手段得当、问题灵巧周密、时间控制恰当。教风严谨的教师总能对所预设的教(学)案不断地进行审视和斟酌,以备在课堂中做到胸有成竹。

2. 預设教学情境,做好整体把握。在预设教学时,教师应模拟课堂教学进程,充分考虑教材文本、教学资源、师生情智等诸多因素,充分设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首先,应明确教学内容,为材料的选择、整合,教学的推进提供参考体系,确定问题的启停位置和互动方向。同时,教学也是一个特殊的行知过程,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与互动,即便采用最好的教学设计,其产生的效果也会降低。所以,教师在预案的基础上,还需要预设课堂的“微笑与耐心”,预设能够让学生拥有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

其次,以生为本,把握起点。教师在预设过程中,应廓清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知识链”的递进顺序,掌握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厘清为上好本节课学生需要进行的知识储备有哪些,分析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会是如何思考的,这为起始材料的选择与环节的梯度把握提供了依据。

再者,活备活用,整合融通。教师备课的状态有以下不同的层次:抄教学预案—写教学预案—备教学预案—用活教学预案。“用活教学预案”是指教师能控制课堂中的“预设生成”和“非预设生成”,因此教师不但要在课前进行灵活的预设,在课后还应进行教学诊断,及时发现方案设计和教学效果的差异,寻求预设生成与非预设生成的链接点、实际教学效果与再设计的生长点,研究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融合点。

二、动态生成,演绎精彩

1. 不落窠臼,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教师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及时解答学生的学习疑惑,以学生有价值的、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为契机展开教学。当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也就有了许多可遇不可求的动态生成资源。

2. 互动对话,引发生成。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的内心世界与情感表现,互动生成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多界域的交流、融入与整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学生的认识偏差。在课堂上,答案可以在师生的讨论中生成而不是事先有“标准答案”,整个讨论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探索者,允许失误与异议,在师生对话中“找到答案”。

三、让预设与生成相互促进,使课堂教学散发蓬勃生机

1.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的教师认为追求生成就要淡化预设,教学上从牵着学生走的“一统到底”矫枉过正为被学生牵着走的“一放到底”,偏离了课程目标,偏离了教材文本。如若没有“预设”,“生成”就成了无根浮萍,如若没有“生成”,“预设”则暗淡失色,“预设”与“生成”的携同推进,才能使课堂散发蓬勃生机。

2. 善于捕捉,助力生成。课堂上需要教师敏锐的视听能力,善于捕捉并甄别学生生成的信息,及时整合预设,通过追问质疑、反思纠错的方式化“错”为“对”,对学生的问题闪光点更应融入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的内容时,笔者将一个红球、两个黄球、三个蓝球放入盒子内,让学生体验“颜色的可能性”。

师:老师从盒子中随意摸出一个球,猜一猜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呢?

生:蓝球,因为蓝球的个数比较多。

生:不一定吧?可能摸到红球。

生:三种颜色都有可能。

师:想一想,我们能准确预测摸到什么球吗?

生:不能,三种颜色的球皆有可能。

生:不同颜色的球被摸到的机会也是不同的。

师:摸到哪一种颜色的球可能性大些?

生:应该是蓝球。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动手取出4个球,并记录每次分别摸到什么球。

小组合作后学生开始汇报,试验结果显示摸出蓝色球的次数比较多,因此摸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更大。而有个小组的学生提出质疑:“我们小组试验的结果分别是黄、黄、红、蓝,前两次都是黄球,那么可能性的大小还是确定蓝色球最大吗?”笔者:“问得非常好,同学认为该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再经过越多次的实验,学生发现蓝色球被摸到的次数越多,可能性也越大。在本课中,笔者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来产生疑惑、解决疑惑和获得认知的过程,然后再借助学生的疑问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印象。

3. 调整预设,创造生成。在课堂中,当预设遭遇“意外”,学生无法切入正题,教师要及时分析、重组信息,并理智地将“意外”纳入课堂临场设计之中,或改变探究流程,或“升降目标”,或适度更换探究主题。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后,笔者让学生从上面图形中找寻角。结果发现,仍然有些学生对于如何找寻角感到茫然,有的对图2不能确认,有的认为图4有两个角。显然,这些学生已经形成认知不足与偏差,此时笔者不做点评,而是让学生感受三角板、直尺的角。学生回答,“三角形的角是尖的。”“三角板和直尺的边都是直的。”“三角板有三个角,直尺有四个角。”笔者随后让学生用活动角展示出不同的角,感知角的大小,并用活动角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一边画角一边强调角的概念,并用小弧线标记画出的角,表示活动角一条边的运行轨迹。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感性认识并抽象出角的本质属性。

综述以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重视课前的科学预设,课堂敏锐捕获资源以灵活调控,促进有价值的资源动态生成。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心小学?摇?摇?摇?摇本专辑责任编辑:王振辉)

猜你喜欢

预案预设笔者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老师,别走……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