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新”的力量

2019-04-27

新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微创新乘法分层

教育理論的总结与提炼,是源自无数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实践积累,这种积累最常见的便是积少成多的微创新式的积累。《和易教育思想论》以“和”立论,以微创新形式在继承、吸纳、融合中,创生了教育思想,形成有别于其他与此相似的教育理论。

一、继承中的不断更新式微创新,使教育理论永葆活力

教育理论不是从天而降,它有其来源、继承和发展过程,到先秦传统文化典籍中“寻根”不是“复古”,而是让教育回到起点后再出发,是更新式的微创新。

如,“和易以思”新论提出,就体现了更新式微创新。《学记》历史上首次把“和易”作为教育思想提出来,不仅对“和易”进行了定义,还提出了“和易以思”教学模式。《学记》携带着原始文化基因,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在今天仍然能够得以保留,让教育史留下教育思想发展完整的印记;但是适应现代教学还要对“和易以思”进行新解读,对“和易以思”课堂进行改造。这种“解读”“改造”,就是继承中的不断更新式微创新,让“经典的常道”在这种诠释中实现变通损益、与时俱进,使教育理论永葆活力。

这种微创新形式不仅可以用于对传统经典教育理论的改造,对近年来新理念也一样需要这样的微创新改造。因为新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变成教育旧理念,抓住不变的东西才是正道,才是本质,课改才能在常改、常新、常复旧中螺旋式发展。和易教育思想就是这样既旧又新的微创新理念。

二、吸纳中的逐步修正式微创新,让教育理论渐趋合理

许多教育理论都有其局限性,或是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需要在吸纳过去思想时,逐步修正进行微创新,使旧理念拥有现代教育的思想价值取向;或是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需要在吸纳现代思想后,逐步修正进行微创新,让教育理论逐步趋于合理。

如,“和易以乐观”的提出,就历经三次的修正。第一次是2001年,提出“以乐学为主味”的教育主张,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五为主”素质教育观;第二次是2003年,随着新课程改革启动,把“乐学主味”与落实“情感目标”结合起来,提出“乐学是儿童主动发展的情感动力”教育微见解;第三次是2011年,在辨证思考“乐学”问题基础上,提出“和易以乐”教育观。

快乐教育思想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近代有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现代有“愉快教育”实践;而新世纪出现的“幸福教育”是当代快乐教育的新形式。客观现实是教育理论滋生、生长的土壤,在这样的沃土上采用逐步修正式微创新,以逐渐吸纳的渗透式微推进,从而把人类发现的更合理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行动。

三、融合中的因地制宜式微创新,让外来教育理论本土化

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之争,成为贯穿于文化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融合”的方式,是解决当前文化教育建设中的学习与创新、继承与发展,民族独特性与世界普遍性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最优选途径之一。

如,和易分层教学观的形成,就体现了因地制宜式微创新。和易分层教学,直面由于学生层次的模糊划分,导致分层教学的模糊性;按认知水平为主的分层,导致分层教学目标的片面性;“同层”学生的非认知性显著差异,削弱分层教学的针对性;分层达标无休止的“照顾”,丧失共同学习的基础等分层教学问题点穴开方。以不同层的关照重构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借助“互联网+”把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展到课外,增加了学习时空,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落实和易分层教学策略,改善分层教学痼疾,推动有质量的、公平与包容的教育,引发和易分层教学变革。2013年,我把这种教学理念命名为“和易分层教学”。

西方教育思想孕育于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巨大差异,如果生搬硬套,这些教育理论势必很难在中国扎根。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式微创新融会贯通古今中西的有益养分,从而创造出更具有合理性的中国新文化教育观,将外来文化本土化。和易分层教学观,就是这样的融合创新。融合创新可以跳出原先的思维局限,为自己的思考与言说增添了一种新的视角、路径、框架、方法和工具。这是人的精神成长的标志和方式,经由这样不断丰富与更新的过程,使教育理论的生命充满足够的弹性与张力,从而进入那种可以纵横捭阖的状态。

四、加法、减法和乘法式微创新,可以不断创生教育新理论

面对中西文化碰撞,首先需要具有中华文化的基因,文化自觉应该走向文化自信。游刃有余做加、减法和乘法是微创新的重要方式。在原有基础上的添加是加法式微创新;从原有基础上的删减是减法式微创新;完全摆脱原有框架重新构建是乘法式微创新。加法式微创新、减法式微创新、乘法式微创新,都是微创新的不同方式而已,有时每一种都是独立存在的,有时却要历经全过程。一些理念渐被遗忘了,通过加法、减法和乘法式微创新复又提起了;一些理念只被古人说,通过加法、减法和乘法式微创新后今人去做了;这样的加法、减法和乘法式微创新,可以创生东方色彩教育新理论。

如,和易思想中的“三易”之道,就是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式微创新创立的。所谓“三易”就是:崇尚简态,追求核心的简易之道;崇尚动态,追求生成的变易之道;崇尚常态,追求规律的不易之道。“不易”是相对的,“变易”是绝对的,只有“不易”的存在,才会有客观规律的形成。人们才能够认识世界,认识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来服务于我们人类。只有“变易”的存在,人类和社会才会向前发展,才会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只有“简易”的存在,我们才不会把宇宙中的事物看得太复杂、看得高不可攀,才能解放我们的思想,让我们轻装上阵,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地去看世界。

历史发展的脚步是永不停息的,只有不断用加法、减法和乘法式微创新,教育的内涵才能紧随时代,即时调整教育的发展方向,不断创生教育新理论。

五、逐渐渗透的案例式微推进,让和易教育思想落地生根

所谓案例式微推进,就是以一篇一篇论文发表,推进“和易教育思想论”形成,笔者坚持和易思想研究18年,在CN刊物发表相关文章160多篇,或以一节一节的教学原创设计,推进“和易特质课堂”变革,在发表的160多篇相关文章里,有五分之一文章是能够说明和易思想的课堂教学案例,如《和易以乐教学论》就用2007年发表于《福建教育》上的《最美故事是童话——“小猴遇0记”原创教学设计与评析》一文作为案例篇,《和易化错教学论》就用2007年发表于《四川教育》第3期上的《把错误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小刺猬运苹果”情境图教学思考》一文作为案例篇,《和易人本论》就用2009年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第9期上的《让课堂充满童真童趣——〈抛硬币〉教学片段与评析》一文作为案例篇。2012年以《和易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中国教育学会立项课题;2015年在《和易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的同时又以《和易教育思想及其应用研究》在福建省立项课题。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和易教育思想论》,由理论篇、实践篇、案例篇、随笔篇组成。

所谓逐渐渗透,就是以一所一所样本学校建立,推进“和易管理体系”更新,或以一个一个教学片段,推进和易思想各种观点的论证等。如,近年来我们以送教学精品课为载体的县级教研员“示范课”,点燃具有和易特质课堂教学的燎原星火;以年级、学校、片区、县域四个层面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催生二度创作的“研究课”,锤炼具有和易特质的教学课堂;以城乡结对,打造教学薪火相传互助圈,让具有和易特质教学成为“常态课”;形成学生发展,教师成功,学校提升的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让和易教育思想走进学校,走上课堂,走入教师心里,进而落地生根。又如,“和易教育思想微讲坛”在不同时间节点展开“和美教学环境建设”“和合班级建设”“和悦书香校园”“构筑和乐理想课堂”等专题,形成贴地行走的和易教育思想论草根实践研究。

另外,如今全国各地自发展开的“和美教育”“和雅教育”“和乐教育”“e课堂”等教育田野里的草根实践,也让人们看到了和易教育思想悄然浸润于课改中带来的教育蓬勃生机与美好灿烂的明天。

总之,《和易教育思想论》虽然是微创新,但是微创新的力量就如同周文王演《周易》一样,每一个卦象都只有少许不同,却把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阐释了远比八卦更为纷繁庞杂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微创新的力量如星火,可以燎原;微创新的力量像远足,积跬步达千里;微创新的力量似种子,“春播一粒粟,秋收万担粮”。和易教育思想犹如撒下的优良种子,终在岁月深处萌芽。它以传承、吸纳、融合的微创新方式,沿着主张与信仰,一步一个微创新地往前走,提出的许多教育新观点,获得人们的普遍关注与认同,这正是和易教育理论从量变到质变微创新的力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摇?摇?摇?摇责任编辑:朱蕴茝?摇?摇?摇?摇刘贞辉)

参考文献

[1]田奇述.和易教育思想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7(1):4-7.

[2]田奇述.教师要勇于创新教育理论[J].辽宁教育,2016(6):40-43;

[3]田奇述.和易以乐善诱也[J].教育实踐与研究,2017(6):9-11.

[4]田奇述.论和易分层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17(7):14-16.

[5]田奇述.和易思想中的“三易”之道[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8):8-13.

[6]田奇述.微行动研究的实践创新[J].教育科学论坛,2016(5):9-10.

猜你喜欢

微创新乘法分层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企业微创新与平台化组织结构
龙湖 试水“微创新”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