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在写作教学中的价值及学生应备意识
2019-04-27朱林冯红梅
朱林 冯红梅
一、新闻评论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价值
新闻评论是写作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高中写作教学中的新闻评论,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一种文体。把新闻评论写作纳入高中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新闻评论写作训练高中生参与社会的能力,培养公民品质,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新闻评论讲究公共说理,蕴含着作者的思想状况与价值判断,还能反映出作者的思维水平。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写作者能够有效锤炼思想、修正价值、锻炼思维能力。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社会带给个人全新的挑战,参与公共话语生活是未来的社会公民必不可少的社会生活能力,甚至是必备能力。研究表明,新闻评论的作者们“在论述时将议题置于‘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公民参与等话语框架下,与‘公民有关的关键词成为其诉求的对象,将事件的落脚点聚焦于‘公民,并从媒介话语的角度建构了社会公众的公民身份。”①中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公民,教育应该培养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公民素养。同时,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闻评论写作对中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文化生活,对其关注当代文化,形成文化自信有重要的意义。新闻评论写作能促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形成公共美德,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其次,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新闻评论写作模拟真实的交际语境,将破解我国写作教学的核心难题。我国写作教学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缺乏写作的兴趣与动机;缺乏写作的内容;缺乏写作的技巧与策略。这三个问题中首先应解决的是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动机,只有学生清楚“为什么写”,即写作目的(考试作文是一种特殊的写作目的)时他才愿意写。根据选择理论,只有学生愿意写作,有写作的意愿,他才能有写作的兴趣,也才有了写好的可能。传统的作文教学注重作文方法与技巧的传授,但是“少慢差废”的现状难以改变。荣维东教授认为:“读者意识的缺失、写作目的的不明、文体淡化、学生写作时的语境意识缺乏,是导致我国目前作文教学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荣维东提出了交际语境写作理论,他认为交际语境写作“赋予写作活动充分而具体的言语动机”“有效解决写作过程中的思維和内容创生问题”,并“克服滥用文采的虚假表达现象”②。新闻评论是学生生活中较常见的一种文体,学生在阅读报刊的过程中对新闻评论并不陌生。新闻评论写作模拟真实的交际语境,增强了实践性,将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新闻评论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价值不容忽视。
最后,将新闻评论写作纳入高中作文教学将弥合平常的写作教学与考试作文的分歧,避免二者的割裂。考试中的写作有其独特的要求与追求,还可能与平常的作文教学形成冲突。有语文教师在两难选择中想出调和折衷的处理方法,把考试作文写作与平常的写作割裂,形成两条不同的路径。他们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高中作文“为生命写作”与“为生存写作”双线并行的训练体系。该体系中的“为生命写作”,力求回归写作的本质,促进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与健全人格的形成;“为生存写作”,力求遵循高考作文的写作规律,解决高考作文得分不高的问题。这种割裂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线教师面对高考作文的现实选择。现阶段高考作文命题大量采用新材料作文的方式,扩大了写作的内容范围,其中有部分作文题目,对学生而言难以辨析关键概念与比较说理论证。这些题目适合“评”而不适合“论”。比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与北京卷作文题目。以北京卷作文第一小题为例。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与命题写作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在说理,说理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见解,说服他者。谈新青年在祖国的发展中成长,比较适合评述而不适合发挥议论,比较适合说明阐述而不适合辨析甄别。面对这个题目,写作一篇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新闻评论比写作一篇常规的议论文更为适当。
同样,如果考生将考试中的时评类材料作文(包括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成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也能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把新闻评论纳入高中作文教学将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平常作文教学与考试作文指导上“两张皮”的现状。
二、新闻评论写作中学生应具备的写作意识
第一,新闻评论写作的假想读者是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普罗大众。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优秀的写作者往往有较强的读者意识,而新手作者或不成熟的作者的读者意识较弱。读者将规范、引导写作者的写作行为,写作者在写作时往往关注读者的需求,并针对不同的读者采取不同的写作策略。同样的写作内容,如果写作者知道读者不同,那么最后的作品也将不同,甚至大异其趣。
有人认为中学生写作的读者对象仅仅是语文老师和阅卷老师,这样的认识是不准确的。虽然确确实实阅读学生作文的人就是这二者。但实际上,语文老师或阅卷老师对作文的评判也是随着时代、文化、阅卷标准而改变的。比如前些年流行王荣生教授所谓的“小文人语篇”,流行“文艺腔”,这些年则比较注重说理,“说理就是硬道理”。从整体上而言,作为阅读者的语文老师与阅卷老师没有特别的阅读需求,批改作文是他们的工作,这个群体的阅读共性不明显,对考场作文评分的主观性较强。所以学生在写作时缺乏读者意识,根本原因是作为读者的语文老师与阅卷老师本身没有明确的阅读需求,作文本身也缺乏交际价值。考试大纲上的作文要求与作文评分标准比较宽泛,难以对考生的作文形成规约塑造作用。
新闻评论有明确的读者对象,他们就是阅读新闻报道的人。实际上新闻评论的读者就是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普罗大众,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报刊文体从上世纪初期出现以来到网络时代的大发展满足了人们对新闻报道中涉及事实的意义、价值、冲突性、可能性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所产生的期待。写作者需要针对新闻,表明观点,就事论理,满足读者的需要。学生练习新闻评论的写作将培养其假想读者的意识,将考虑普通民众对新闻评论的阅读需求,谨慎地提出问题、选取观点、就事论事、以理服人。假想读者要求学生对新闻本身的介绍用简略的语言,对读者已经知晓的事实审慎取用,对读者难以发现的细节充分剖析,“思人所未思,发人所未发”,在文风上不吞吞吐吐,力求尖锐、泼辣、鲜明。
第二,高中写作教学中新闻评论的作者立场是当代中学生,他们是未来的公民与社会主义接班人。《如何阅读一本书》警告读者在阅读新闻报导时“要擦亮眼睛”(Caweat lector),“最重要的是,在阅读当前的事件报道时,要知道谁在写这篇报道。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要认识那位记者,而是要知道他的写作心态是什么。”③可见写作者的心态对一篇新闻作品是影响巨大的。不管是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写作者都有自己的写作心态,某种意义上也称为作者立场。那么在中学生新闻评论写作中,我们认为其应该秉持的作者立场是当代中学生,未来的公民与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作为当代中学生,他在写作中不可卑琐,不可圆滑世故,要有中学生参与社会的热情和朝气,要真诚勇敢。作为未来社会的公民,他要站在公民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培养自己参与公民社会的素质和道德,要理性思考,提出理性建议。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要对社会主义祖国充满自豪感和责任感,抱着“苟利国家”的态度,要对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提出力所能及的建设性意见。
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立场。他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和社会公民,他们应该在中学阶段锻炼自己的思想,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学生摆正写作立场开展新闻评论写作是不错的方式。写作者在明确了自己的身份立场后就获得了真实对话者的身份和感觉,这样的身份立场会规约并激励着他的写作。文章的立意、组织、表达形式、选择的材料、落脚点等等写作要素就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写作作为一种意义建构方式,中学生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真切地感受到写作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高中生写作新闻评论要体现出理论性、知识性与思想性。新闻评论的理论性、知识性、思想性是该文体的重要特性。“新闻评论论说的理论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它的论说要有科学性,即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论述时遵守论说的一般规律;二是它的论说要有理论根据,而这种理论也是经过历史的检验,是科学的。”④中学生写作新闻评论不一定体现出多高的理论高度和理论价值,但一定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新闻事件的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中,论事说理要有理论根据,要得出明确的结论,以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新闻评论的思想性决定了文章的层次,新闻评论写作应抓住事理,发现事件的真相,揭示事物的本质,在论说评论中体现出比较深刻的思想。各家媒体对同一新闻现象的报道角度不同,这组成了非连续性文本,学生需要对新聞时事作一番透彻的事理分析。观点的集中,思考的深入,其实表现为作者在某一个方向、某一点上的持续、连贯的思考能力。饱含思想性的新闻评论写作就是一种思辨性写作,它要求写作者全面、多角度地看问题,要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要体现出思维的含量。新闻评论还有责任和义务传播知识,特别是有益的知识。这是新闻评论“脱虚向实”的要求,新闻评论中所传递出的知识将给读者真实的助益和帮助。
第四,中学生新闻评论写作应该有强烈的批评性,但其根本目的是利于社会建设与促进社会进步。新华社对“新华时评”的要求是“缘事而发”“抓住新闻事件,紧扣时代脉搏”“针对性强”。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必须得发现纷繁芜杂的新闻事件中的真问题,只有发现了真问题,才能对问题进行有价值的分析,才有可能提出破解社会问题的方法与建议。
应试教育环境中的写作是功利性的,写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即获得阅卷老师的分数,这种纯粹的功利写作长久以来破坏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逐渐在写作中丧失了明确的写作目的,在具体的文章的创作中,观点缺乏针对性,结构上僵硬死板,语言表达没有生气,总体上死气沉沉,体现不出真表达与真感情。中学生新闻评论写作要始于批判,终于建议,要在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中发现背后的事理,要“及物”,要有针对性,层层深入,“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为准绳”,最终提出建设性的观点或意见。
第五,选择合乎语境的言语形式决定了新闻评论的表达技巧与语言特点,观点集中,逻辑清晰,语言简洁、清楚。一篇新闻评论或几百字,或上千字,要从头到尾、坚定不移地表达清楚一个观点,不蔓不枝。这样方能切中肯綮,直击要害,把事理分析到透彻深入。这需要写作者在思维上集中,在观察上集中。结构清楚、逻辑清晰也是观点集中的表现,文章结构要紧凑、合理,逻辑脉络显豁,各种观点应围绕中心观点。语言上要做到鲜明、准确,要直接表明清楚观点,要对事物作出具体判断。直接表达观点和间接表达观点都可以,但一定要用鲜明、准确的语言表明清楚对事物的具体态度。
————————
参考文献
①付亮.《时事评论中的公民身份构建——以〈南方都市报〉的时事评论为例》,《新闻世界》,2010年第6期。
②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年版第50、56页。
③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19页。
④赵振宇.《论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新闻大学》,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