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侍坐章的内容解读与教学设计

2019-04-27许红明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曾皙西华子路

许红明

一、教材内容解读

教材所选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先秦诸子散文《论语》中的一篇。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古代文苑中一座异彩纷呈的花坛。它给后人的启迪无限丰富,使人叹为观止。而《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孔子的哲学、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观点,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的资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描写了师生畅谈“志”——理想的情景,气氛和谐,用生动的对话描写和传神的情态描写使人物的个性鲜明。

1.关于“哂”字

“哂”字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有两个义项:一是微笑,二是讥笑。我查了古汉语词典,“讥笑”之意举的就是第三处例子“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从课文语境看,也应该是孔子对子路的一种批评。因此,第三处的“哂”是不是应该准确理解为“讥笑”。

2.有关中心思想的确定

关于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目前说法比较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如下两种:

(1)积极的观点,认为“全文突出了儒家以礼乐治国的理想”,“末尾曾皙的一段话,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一幅阳光和煦,春回大地,一群性格活泼的青年载歌载舞的游春图。”(《中国古代文学千题解》第29页,作家出版社1985年版)

(2)消极观点,孔子“同时肯定两种对立的态度,正表现了孔子对自己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内心悲哀”,“他对曾皙出世思想的赞许,正是孔子这种悲哀心理的反映。”(《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上册第89页,语文出版社1985年版)

我赞成积极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观点。

(1)从孔子思想来说,孔子主张“礼治”,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以培养品德、陶冶性情为重点,鼓励弟子担当重任,从而形成对社会颇有影响的儒家学派。“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下文凡引《论语》只注篇名)虽然出自子夏之口,并非孔子所说,但从实际上看,这正是孔子的主张。因此,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

(2)从《侍坐》背景看,孔子当时已经六十多岁,鲁国不任用他,他在外游荡十几年,用郑人的话来说,此时的孔子“累累然如丧家之犬”,孔子到处游说不得志,他对春秋时诸侯纷争、礼崩乐坏的现实十分不满,他期待为国以礼的太平盛世。

(3)从四个弟子言志的区别来看,教材后第一题,明确指出前三人“志在为政”。

不过国有大小罢了。曾皙的“暮春图”其实谈的是以礼治国的最后结果,是太平盛世的缩影,因此,四个弟子的“志”其实都是积极救世。因此,综上所述,我认为本文的主旨应是积极的,突出儒家以礼治国的理想。

3.关于课文中孔子的形象

孔子的形象刻画得最鲜明、生动。首先,此章中写出了孔子的理想抱负。他要求弟子“各言其志”,他自己并没有“言志”,但是,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向。冉有和公西华言志时,都愿出士从政,治国安民,想干一番大事,孔子在言谈时都予以肯定。尤其是谈到公西华时,孔子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言外之意是:凭公西华的才能应该去做大事,若为“小相”,是大材小用了。孔子哂子路,是对他“不谦让”态度的不满,对他“为国”的志向并不反对。孔子赞同曾皙的说法,是因为曾皙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太平盛世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这正是孔子所渴望和追求的政治理想。总之,孔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和他的弟子们一样,都想以积极态度把国家治理成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的“太平无事”的理想之国。其次,文章中还写出了孔子是一位既能严格要求学生,又能启发诱导学生的可敬可亲的师长形象。此篇的教育性突出体现在孔子高超的教学艺术、曾皙可贵的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两方面。

冯友兰先生曾在《中国哲学简史》中高度评价孔子:“孔子是中国的第一位私人教师,他创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深远。”这一章表面介绍的是四位弟子陪先生闲坐聊天的事,实际上写的是孔子组织的一次关于理想志向的讨论,孔子提出话题,要求学生谈人生理想,在这次讨论中,孔子表现出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高超的教学艺术。

曾皙,的确是一位具有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学生。当孔子问及他的理想时,他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他的述志非常高明,所以深得老师的赞同。这体现他可贵的创新意识。然而,他并未因得到老师的称赞而沾沾自喜,相反,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探究问题的意识,“三子者出”之后,他便问孔子:“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先生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当孔子回答以后,他也并未善罢甘休,进一步向老师追根究底,曰:“夫子何哂由也?”直到先生给他一个圆满的答案才罢休。他这种探究问题的意识对一个学子来说显得多么重要啊!

二、教学设计

1.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養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文言文教学则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文言文是书面语言,口语基本上不再使用,因此培养感悟能力就有了其特殊性,而培养语感能力就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首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节奏特征,训练文言的特殊语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用了极简省而传神的笔墨,记叙了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师生之间关于“志”的一次充满情趣的对话。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完成对孔子师生不同性格的具体体认。其次,借助课文内容,重点训练对常用词语、常见句式等的理解和把握。最后,重点赏析精辟的语句,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会评价。

就本课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三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有关知识,学生初读、自学课文;第二课时检查自学,导读课文,理解本课内容;第三课时品味课文,归纳总结。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敏锐的语感,通过积累词语,熟悉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本文叙事中结合抒情、议论,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学习这种写法,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目标:本文描述人物神态、语言以表现人物性格志趣很有特色,认真分析鉴赏,可以了解孔子教学思想、人格魅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古人的政治理想和行为规范。这对我们今天追求理想,塑造自我,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仍极有启发。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3.教法学法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距今2500年,这篇文章有一个特点是记言紧扣个人的性格特点,因此肯定要读。我觉得文言文的读与现代文的读应该是有区别的,必须先疏通句意,理解内容,再通过读感知人物形象,而一节课时间有限,所以要有重点读,老师要引导。比如,“子路率尔而对曰”的一段话,着重把握“摄”“加”“因”“三年”“且”等字,轻率自负的子路就栩栩如生了。而且本单元是先秦诸子散文,学生对文章主要思想主张要有初步了解。涉及儒家思想主张理解,是教学难点,学生要相互交流讨论,老师再相机点拨,如对“暮春图”的理解,通过读、讨论、点拨,让学生理解“礼”在个人修养层面的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4.课前准备(略)

猜你喜欢

曾皙西华子路
西华大学成果展示
解读《论语》
以本为本缘本溯因
西华大学油画作品选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曾皙,我心目中的诗人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