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分阶段多途径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

2019-04-27卞祖薇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讲座本科生

徐 春,张 静,卞祖薇

2015年2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框架》帮助图书馆员把信息素养融入到本校教育当中,并促进其深入理解受过信息素养教育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1]。2015年12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程》的第三十一条提出“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2]。自2017年国家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后,一流学科建设成为高校建设重点,随之一流本科教育也被提上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拥有一流的图书馆作为支撑,高校图书馆在建设学校一流学科和一流本科教育中起着辅助作用,信息素养教育在高校图书馆支持一流本科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通过调查2014-2019年有关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文献,发现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素养教育辅助手段(如慕课、微课及微信公众号等)、信息素养教育方法(如嵌入式教学、翻转课堂等)、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等方面。

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教育辅助手段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信息素养教育。2014年掀起了MOOC热,多位学者发表了关于MOOC对信息素养教育影响的论文。潘燕桃等[3]最早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慕课’化趋势”的观点,赵飞等[4]提出了6种信息素养教育与MOOC结合的模式,黄如花等[5]提出MOOC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2015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推出微课程[6],沙玉萍等[7]提出了微视频案例库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必要性,于静等[8]认为微课程可以弥补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不足,周建芳等[9]认为微视频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探索。

信息素养教育方法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一直在探索的,嵌入式教学、翻转课程等方法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不断被应用和改进。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开展嵌入新生导航课的信息素养教育[10],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嵌入课程开展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11],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通过嵌入院系开展信息素养教育[12],重庆大学图书馆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开展双向嵌入、全程嵌入、一次性嵌入及局部嵌入等方式的嵌入信息素养教育[13],重庆大学图书馆针对新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开展信息素养教育[14],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选取两个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试验探索信息素养教育新方法[15],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选取理学院天文学科团队嵌入院系研究生专业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试验证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适合实践性较强的信息素养类课程[16],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选取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的“医学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试验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显著[17]。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成为一些高校图书馆学者研究的热点。李金芳等[18]通过调查6个国际性xMOOC平台,提出“采用协作式的朋辈培训模式、完善混合教学模式的结构化设计、开展评价与跟踪调查研究有望成为将来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热点”;张长海[19]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状况的基本数据,提出融合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整合模式,即ILiCTiC模式;罗国锋[20]针对现行信息素养教育培养模式的不足,将在线教学、传统课堂教学、MOOC教学资源有效融合在一起,从4个维度(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构建高校研究生SPOC混合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李笑一[21]提出了包含4个层次(技能培养层、能力培养层、思维培养层、实践培养层)的SCPT培养模式;周琪等[22]通过对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成功实践的分析,提出基于元素养教育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信息素养教育受到了各高校图书馆的青睐,在信息素养教育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不断实践探索,但大多是选取少数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而面向全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文通过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寻求适合一流本科教育需求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更好地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

2 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实践

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自2015年开始探索药学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包括每学期开展专题讲座,命名为“一小时讲座”,申请了专门用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微信公众号——药学信息素养培养;2016年开始对部分班级采用MOOC混合教学探索;2017年开始对2017级本科生进行改革,将《药学信息检索》由必修课改为指选课,并将受教育时间由三年级(少量四年级)改为二年级;2019年初成立学科服务部教学组,组员2名(1名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正式开始采用分阶段多途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2.1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我馆结合学校不同的信息素养教育对象,将信息素养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供不同的途径、方法及内容,详见图1。

图1 药学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2.2 信息素养教育途径

我馆针对全校各类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包括新生入馆教育、讲座培训及文献检索课[23]。新生入馆教育主要采用“线上+线下”模式,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提供在线学习和在线测试服务,组织小规模线下讲座与参观服务(包括大一新生、研一新生及留学生新生);讲座培训包括专题讲座、临时讲座、在线讲座及预约讲座[24],确保每位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选择性参与;文献检索课采用“MOOC+实验课”混合教学模式,既节省教学人员投入,又提升教学效果。

2.3 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我馆针对全校各类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面向不同类型教育对象开设新生入馆教育,面向不同类型教育对象开设讲座培训,面向不同类型教育对象开设文献检索课,详见表1。

2.3.1 面向不同类型教育对象开设新生入馆教育

针对大一新生提供《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微视频共有4部分(总时长约为30分钟),内容包括走进图书馆、印刷型书刊借阅、电子资源检索与利用、网络资源建设与利用。该微视频在我校开设的选修课中提供,大一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8月份)便可以在线学习,开学后需要参与在线测试(考核通过后开通校园卡借阅图书功能);同时,利用“药学信息素养培养”微信公众号为大一新生推送“新生攻略”专题内容,包括资源、空间、服务等微课程(微图文)。

针对研一新生提供嵌入院部的讲座模式,为各院部的研一新生提供“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资源检索与利用”的讲座,并向研一新生推荐选修课《医药信息检索与利用》,保证能够开设4个班次的课程。

针对留学新生提供“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资源检索与利用(全英文)”的讲座,并给予现场参观指导,配备1名馆员作为联络馆员,长期向留学生提供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2.3.2 面向不同类型教育对象开设讲座培训

针对低年级本科生的“信息素养讲座”每学期固定举办10场,由馆员主讲,发布《讲座指南》供馆员选择,包括“资源利用篇”“科研素养篇”“数据素养篇”“辅助工具篇”。

2019年下半年举办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与利用”“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与利用”“中外专利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外标准文献检索与利用”等10场讲座,主要作为《药学信息检索》的有益补充。由于没有开发讲座预约系统,为了保证信息素养讲座开展效率,利用“易企秀”设计信息素养讲座预约服务,通过在线预约模式有效提高了讲座参与率。

表1 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及统计数据

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科研素养讲座”每年下半年举办10场以上,主讲主要由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的供应商选派,包括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InCites,JCR,Integrity及EndNote等)、爱思唯尔(ScienceDirect,Reaxys等)、美国化学文摘社(SciFinder)、Informa集团(Pharmaprojects)等。图书馆与这些数据库商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确保能够随时提供专业培训服务。2019年下半年,数据库商提供了“Pharmaprojects药物研发信息库培训”“SciFinder在医药学科中的应用”“Reaxys系列之事实型实验数据的运用与化学反应检索”“Reaxys系列之新药研发中专利数据的检索与利用”等13场讲座,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可以结合专业方向选择参与。“科研素养讲座”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能力,包括写作投稿、科研数据利用等方面。

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在线讲座主要由数据库商提供。为了提高讲座参与率,一般会提前通过“药学信息素养培养”微信公众号推送,并转发到3个QQ群(“《药学信息检索》交流群”“《医药信息检索与利用》交流群”“药大信息素养教育群”),实现在线讲座精确推送。2019年下半年推送的在线讲座包括“英国药典的应用暨案例分析”“Wiley高品质资源助力科研创新与文章发表”“在国际生理学期刊发表论文的诀窍”“Cortellis药物早期研发情报数据库培训”等。

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个性预约讲座,选择“易企秀”提供的Web of Science,SciFinder,Reaxys,Integrity,Pharmaprojects及EndNote 6个专业工具进行预约,凡预约人数达到20个即安排讲座。同时,接受学院、科研团队等团体预约,实现走进学院、走进科研团队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2.3.3 面向不同类型教育对象开设文献检索课

针对低年级本科生开设的《药学信息检索》(必修课、指选课)采用全新的授课模式“MOOC+实验课”(学习1门MOOC,完成3份实验报告)。MOOC采用《信息检索》(武汉大学黄如花)、信息素养——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四川师范大学周建芳)两门国家精品课程。为了获取学生信息,我们专门安排1次(第一周)课程宣讲会,介绍《药学信息检索》的学习、考核等情况,并要求学生关注“药学信息素养培养”的微信公众号和“《药学信息检索》交流群”的QQ群(课程结束后,这些学生可以自愿加入“药大信息素养教育”QQ群继续享受我们的服务);同时,针对每个班的课代表建立了“《药学信息检索》课代表”QQ群,协助我们完成MOOC成绩收集、实验报告收集等工作。实验报告于开学后第2周发给学生,安排3次机房上机实践,对需要完成的3份实验报告进行讲解,实验报告题目分别为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检索与分析、科研数据检索。现有MOOC课程为通识课,教学组录制了有关数据库操作方面的小视频放在“学习通”上供学生随时学习使用,如图2所示。该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检索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分析能力等。

针对研一学生开设的《医药信息检索与利用》(选修课)的生源主要来自校外,即95%以上的研究生本科阶段非我校学生。采用“理论授课+讲座培训”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安排4讲,包括“医药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学术图书、期刊论文检索与利用”“学位论文、专利文献及标准文献检索与利用”“Web of Science、PubMed检索与利用”;讲座培训需要每位学生参加3次“科研素养讲座”即可。考核内容包括文献综述(提供检索报告)、课题申报书(文献综述部分)、学者分析报告(需要汇报)、研究领域分析(需要汇报)及机构分析报告(需要汇报),以上五选一。课程结束前的最后一周进行一次交流课,结合学生完成的文献综述、课题申报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选派1名学生进行汇报。该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研究生的检索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能力及科研数据利用等。

图2 药学信息检索(学习通)操作视频

针对三年级留学生开设的《药学信息检索》(全英文)自2015年开始(首批全英文的国际留学生)采用全英文小班教学,教学组邀请1名具有英语专业背景的馆员参与辅助教学,授课内容包括英文资源利用、论文写作及计算机基础应用等,培养留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该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留学生的检索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能力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等。

2.4 信息素养教育媒体

近几年,新媒体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信息素养教育,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精准推送功能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服务。考虑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功能较多(包括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等),我馆于2015年申请了专门用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微信公众号——药学信息素养培养,探索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服务。该微信公众号主要用于信息推送,推送内容包括资源介绍、讲座培训、微课视频及新生专栏等(表2),已完成150余条信息推送,用户数8 000余个。

表2 微信公众号信息推送内容栏

随着微信公众号的普及,个人关注的微信公众号较多,其精准推送服务被削弱,需要其他新媒体进行辅助服务。我们建了4个与信息素养教育有关的QQ群,进行信息推送(图3)。图3中,虚线箭头表示“人员流向”,实线箭头表示“信息流向”。微信公众号每推送一条微信均转到4个群,讲座信息必须当天推送一次,同时,4个QQ群实现在线咨询服务。其中,用于教学的2个QQ群服务于《药学信息检索》(本科生)和《医药信息检索与利用》(研究生),当相应课程结束后学生可自愿加入后2个群。目前,“药大信息素养教育”群成员1 500余人,“药大图书馆文献服务”群成员500余人。2个官方微信公众号分别为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中国药科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将推送“信息素养讲座”“科研素养讲座”预告信息同步在这2个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并转发到学校科研群。

图3 信息素养教育媒体服务模式

3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

3.1 信息素养教育成为支撑学校本科教育的手段

信息素养教育作为高校图书馆支持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信息素养教育让本科生能够更早地接触和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提升本科生的检索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分析能力。实践表明,重视本科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有利于培养本科生撰写论文能力,助力提升科研素养能力。

3.2 信息素养教育由通识教育向精英教育转变

高校图书馆应针对低年级本科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通识教育,通过新生入馆教育、讲座培训及文献检索课让每位本科生都能获得最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力。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应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精英教育,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提升其科研素养能力,包括专业工具使用(Web of Science,SciFinder,Reaxys,Integrity,Pharmaprojects及EndNote等)、研究生论文开题、SCI论文撰写与投稿等。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成为当前开展精英教育的主要手段,可以嵌入课程、院系以及团队等。

3.3 开发具有学科特色的信息素养教育MOOC

实践表明,信息素养教育MOOC在开展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通识教育方面非常有利,但在引入这类MOOC时还需要结合本校学科特色。以我校药学学科为例,为了弥补不足,安排了3次实验报告,并进行了理论讲解,主要介绍本馆购买的馆藏资源,同时利用“学习通”提供一些数据库的操作视频。目前,信息素养教育通识课程较多,今后信息素养教育会更加专业,包括针对医药类的信息素养教育MOOC课程、针对人文社科类的信息素养教育MOOC课程等。

3.4 培养自有教学队伍,借助外力增强教学能力

虽然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教学队伍比较成熟,甚至成立了专业部门稳定教学队伍,但由于教学队伍专业背景不同,面对一些专业工具(如Web of Science,SciFinder,Reaxys,Integrity,Pharmaprojects及EndNote等)仍不能与专业培训师相比。因此,对于专业工具的使用,由相关数据库商选派培训师主讲非常有必要。保持与数据库商的密切联系,依靠数据库商提升图书馆教学队伍的教学能力,并与数据库商合作开展精英培训,建立强大的信息素养教育团队。

3.5 利用各种媒体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精准服务

虽然现在能够传播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媒体较多,但许多高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每学期的讲座培训。除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2个官方微信公众号)外,我们还单独申请了“药学信息素养培养”微信公众号,专门用于信息素养教育,每推送一条信息均向有关QQ群转发1-2次,目前,共有4个QQ群并参与数个学校教师群。此外,如果有学生在群里进行提问,也会把与该问题有关的推送信息在群里再发一次,包括咨询讲座时间、检索技巧等。

3.6 将研究留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新的挑战

随着各高校招生国际化,留学生逐年增长,留学生这一群体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特殊群体。一些高校图书馆也意识到留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开始向留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途径包括新生入馆教育、讲座培训及文献检索课,且均为全英文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已经有了初步实践,对开展留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高校图书馆而言,将面临专业教学馆员欠缺、图书馆资源导航不友好等问题,所以研究留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新的挑战。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如建设信息素养教育空间及写作支持服务空间等。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发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含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测试系统),并通过组建信息素养教育联盟实现教学馆员、教学资源等共建共享。同时,高校图书馆必须不断研究不同群体的需求与行为,与时俱进、持续创新信息素养的教育内容与方式,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开拓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实践[25]。总之,信息素养教育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是一个具有创新性、挑战性的工作,是高校图书馆服务一流本科教育,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讲座本科生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探讨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发展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