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高校图书馆微视频资源应用策略

2019-04-27彭翱翔王立坤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切片板书学习者

彭翱翔,王立坤, 张 静, 王 朋

当前的教育与技术已越来越密不可分[1],图书馆应紧跟时代潮流,把握读者需求,及时探索服务创新[2]。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医学图书馆微视频教育的文献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咨询服务形式[3],其研究重点转为基于微视频资源探讨图书馆数据化管理,提出微视频的创新型策略。为深化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教育中的应用,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学习计划,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开展“短、小、精”的微视频学习;另一方面,要求馆员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图书馆服务作用。

1 图书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制作

图书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制作流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选择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案例,在图书馆数据资源中,根据需要讲授的知识选择相应的案例,而且案例必须具有深度和代表性。有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后期编辑制作时才能有更多选择性[4]。第二阶段:整合教学资源,即事先准备好资料和案例。这个阶段是整合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过程,是制作的关键,需要整合前期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操作过程的视频及演示文稿等,使其成为具有视频资源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可利用Adobe Premiere等视频编辑软件实现。第三阶段:添加注释、演示文稿。微视频虽然体量小,但信息量不小,很多画面传递不出来的信息,能够通过解说词(字幕)呈现[5]。因此,微视频不仅有特定的操作过程,还有视频资源制作的对应说明,可利用Camtasia等视频编辑软件实现。第四阶段:测试、完善、测试制作后的视频,根据使用者的反馈进一步改进微视频的不足之处。在使用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效果,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改善[6]。

2 基于微视频的图书馆资源应用策略分析

图书馆要制作服务、数字资源、活动等方面的微视频,也要制作教学方面的微视频[7]。因此,对图书馆微视频制作第二、三个阶段中资源应用采取的不同策略进行探索,让图书馆资源更好地与读者知识需求相契合,增强资源之间的衔接,拓展图书馆资源服务范围。基于医学高校图书馆微视频资源研究现状提出抓帧、切片及批注的应用策略,如图1-图3所示。

图1 微视频抓帧

图2 微视频切片

图3 微视频批注

2.1 微视频抓帧的应用策略

根据多媒体呈现的临近性原则,同时呈现与指导内容相关的图像和单词解释要优于单独呈现其中之一。在组合器的设计过程中,单词和图像的呈现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单词和图像之间的心理链接[8]。上述原则强调了图像和单词接近的原理,因此图像的意思和单词的意思需保持临近性。

动态视频是由一定量的静态图像构成的,每一个图像为一帧,抓帧便是将一个个图像读取出来。为了提取微视频中的照片,通常的操作是控制或暂停播放。抓帧策略的重点是微视频图像的捕捉控制、视频图像的保存、教育知识点的提取和课后评论资料的即时生成。在教学中需要强调特定的图像细节时,点击播放器上的“暂停”按钮往往很难准确找到所需的图像[9],可以通过捕获视频帧显示和保存视频图像的细节。目前的主流播放器软件已经具有视频捕捉功能。如Camtasia录像机,可以轻松记录任何彩色模式下的画面动作[10]。

抓帧策略的适用情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生成即时学习数据,二是呈现重要微视频画面。

在微视频播放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微视频图像对促进读者的学习非常重要。很多情况下使用的微视频资源所含的知识点与技能操作步骤的显示密切相关。微视频画面包含的这些重要细节,在不加控制的情况下是瞬间显示的,经常会被轻易忽略。通过帧处理,可支持课堂教学中细节文本信息的显示。在重视沟通的交流环境,特别是大学英语口语学习课堂上,微视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微视频资源在弥补沟通中实际语言环境的盲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抓帧策略可以用在英语课堂的很多教学部分。如在济宁医学院的英语课程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记录和编辑微视频的能力,以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7]。在英语对话教学时,教师需要创造合理的情境,以突出微视频教育的优点[11]。同时,抓帧也能有效适用于英语口语的发音教育。如果仅让学习者通过观看相关微视频进行自由学习,他们很难从微视频画面中注意到口形的微妙变化,使学习效果不明显。可以应用抓帧策略捕捉相关角色的对话场景,使脚本和交流场景相辅相成,实现知识学习从理解到应用的转变。通过使用微视频的帧捕捉策略,可以在微视频的参与者的发音中捕捉并显示多个连续帧;通过使用连续图像来视觉化地显示发音动作的细节,学习者可以边看画面边模仿发音,达到尽快掌握准确发音的目的。

除了英语教育外,医学院校也特别注重学生的“实战技能”。技术类型的微视频资源包括整个技术操作过程,复杂的操作过程的细节很容易被忽略。抓帧策略能够将微视频中的技术操作用分解手法具体化地呈现出来,可以强调各个重要步骤的细节。为了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应用帧捕捉策略也是必要的。

与传统教育相比,微视频教育的关键在于资源的即时处理。除了即时演示,抓帧后的照片既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后的作业,也可以作为教学的有效信息保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学信息的提示和指导外,还包括话题注释等教师课堂资源的即时处理。

2.2 微视频切片的应用策略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需要把无关的单词、照片、声音排除在外,按照教学要求,在课堂上教师通常采取拖拽微视频进度条的方法找到微视频的播放位置,然而微视频时长通常只有几分钟,拖拽进度条很难准确识别视频的播放位置。

微视频切片策略根据要求划分微视频,设定每个剪辑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最终形成微视频切片。切片策略的适用情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化“整”为“零”,二是将学习者注意力集中于关键内容。

微视频切片是为了支持课堂教学而配置的。多媒体学习理论认为,如果把重点放在多媒体信息呈现中的段标记和个人差异上,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12]。微视频切片将整个微视频资源划分为各个“零”。从心理方面来说,过多的内容往往会增加人们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而将视频资源划分成不同主题的各个片段,以适应不同学习者对于不同知识点的需求,这样既可消除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差异,也可减轻学习者的学习压力。通过切片策略,学习者能够集中注意力观看重要内容,这在学习者组织和整合信息的认知活动中起到引导作用。

通常情况下,教师需要在教学前使用相关的微视频处理工具处理微视频。首先,要求教师选取合适的微视频资源,除了确保所选微视频源的质量外,还要把握微视频的实用性;其次,在备课的过程中仔细观看微视频,并且设置一个简单的微视频栏目,从教育开发的角度编写脚本;最后,根据建设的简单脚本,单独进行微视频切片,测试微视频剪辑的可用性;在课堂教学的指导阶段,可以利用播放工具选择微视频片段,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关知识点。

2.3 微视频批注的应用策略

标记也是提高认知活动水平的重要方法。微视频画面注释是一种标记形式,它强调了教学难点和教育资源探索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的标记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注意重要信息和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其他多媒体资料与已有知识相结合,实现知识的内在化。

如何快速、有效地找到视频片段以对应大量教学视频中的特定知识点,对于高效学习尤为重要[13]。去除无关信息、强调重要信息是微视频批注的使用原则。微视频批注本质上是一种板书的形式,与一般的板书相比,微视频注释有特定的资源载体、IE和微视频屏幕,因此其“板书”的信息更有针对性。微视频批注策略用于标记,强调微视频上的重要信息,引导学习者从复杂的图像信息中集中注意力并进行思考活动。如果说教育是知识的传递,教师的注释活动则是传递重要的认知结构信息和认知思考的模式,掌握这些重要信息和思考模式有助于促进学习。

批注策略的适用情况主要体现在数字化特征的板书。微视频注释是一种具有数字特性的板书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板书不同,它所包含的丰富情境因素可以用来提取线索,帮助学生有效进行知识回顾和整合[14]。从操作角度来看,微视频的注释类似于手写的板书,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刷子区分不同的知识内容。微视频批注策略不仅是吸引学生注意的有效方法,也是寻求微视频资源与其他资源关联的有效方法。知识是一个立体的存在,有各种各样的空间属性,知识之间基于这些属性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连接是知识关联的基础,知识之间的这种关联是通过某种中介建立的,这种关联产生价值。

3 结语

面对医学院的大容量、长时间的课程、实践教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时间上很难实现持续观看医学技能视频,微视频需要依赖图书馆庞大的数据资源进行战略性分析和进一步处理;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学习容易引起认知疲劳,严重影响学习效果[15]。应用策略为视频资源小型化提供了便利手段,能够使教育学习更加简单和快速,同时能有效实现读者书内学习、书外实践的整合,既可拓展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又可促进教育学习改革。

猜你喜欢

切片板书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基于SDN与NFV的网络切片架构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
冰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