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2019-04-27张雨
张 雨
(大连市友谊医院口腔科,辽宁 大连 116001)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口腔疾病的发病概率呈现持续性上升的趋势,其牙齿缺失、牙列缺损、颜面部组织缺损为常见的疾病[1]。目前,临床中治疗牙齿缺失多采取口腔修复治疗[2]。口腔修复为口腔医学中治疗的重要分支,可提高口腔修复的水平、效果。本研究为探讨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部分口腔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干预,对比其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口腔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为收治时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患者各为50例,上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咀嚼困难、牙疼等临床体征,经相关检查后确定诊断。具体如下:研究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9例、21例,平均年龄值为(46.97±8.13)岁;平均病程为(2.97±1.05)年,其中牙体缺失、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分别为21例、20例及9例。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8例、22例,平均年龄值为(46.50±8.78)岁;平均病程为(2.89±1.04)年,其中牙体缺失、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分别为22例、20例及8例。对比2组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值>0.05)。
1.2 方法。对照组方法:行常规的口腔修复治疗,主要包括病史采集,口腔检查,诊断、治疗涉及,口腔修复前准备,牙体预备,取印模,修复体试戴及复查等。
研究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磁性附着体治疗,临床医师将铸接式衔铁试戴后采取树脂粘结剂或水门汀将其粘固于基牙[3],将磁体就位于根面板后再次予以印模措施,对于咬关系进行确定,完成排牙、金属支架,并进行试戴后直至患者可完全适应[4]。制作磁附着体窝,于义齿基托组织面对应的区域制作磁附着体窝,采取自凝塑料对于磁体进行粘接,并注意磁体及衔铁中的空隙需在0.1 mm,使得义齿下沉时可有一定的缓冲空间[5-6]。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修复效果、治疗满意度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修复效果为计量数据,采取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予以t值检验;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治疗满意度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概率为计数数据,采取%的形式表示,予以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修复效果、治疗满意度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概率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 结 果
研究组口腔修复患者经磁性附着体治疗的固定力为(5.22±0.43)N,咀嚼效率为(3.80±0.58)%,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3。
表1 对比2组患者的固定力、咀嚼效率(n,±s)
表1 对比2组患者的固定力、咀嚼效率(n,±s)
注:△优于对照组,P值<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固定力(N) 咀嚼效率(%)研究组 50 治疗前 1.31±0.28 0.41±0.15治疗后 5.22±0.43△ 3.80±0.58△对照组 50 治疗前 1.38±0.25 0.43±0.14治疗后 3.70±0.39 1.68±1.07
表2 2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比较
表3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中对于义齿的要求也持续提高,已不再满足简单的义齿修复。有研究表明,磁性附着体修复具体有固位力腔,舒适,美观及体积小等优势,可对基牙进行保护[7]。
磁性附着体可对基牙进行保护,可应用于全口覆盖义齿、可摘局部义齿的应用中,且固定、稳定作用可靠,采取磁性固位可不使用卡环,适当降低了义齿的基托面积,从而提高了义齿的舒适感及美观度,较患者更易接受。对于游离缺失的患者,采取磁性附着体还可缓解基牙所承受的扭曲力,有利于提高基牙的健康度[8]。临床中将磁体粘连至义齿中为最为关键的步骤,有研究表明磁体提供的口内固位力较理论标准值更低,其因素与磁体在粘连过程种出现水平相或垂直相的位移,甚至与衔铁间构成夹角相关。临床中为保障磁力效果,发现口内直接法安装磁体的效果更佳。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口腔修复患者经磁性附着体治疗的固定力为(5.22±0.43)N,咀嚼效率为(3.80±0.58)%,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于口腔修复患者采取经磁性附着体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固定力及咀嚼效率,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满意度。
综上所述,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