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在国际商务单证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26高明
高明
国际商务单证是国际商务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阐述了进出口贸易中单证的制作方法,通过单证的缮制和业务的处理,掌握国际商务单证制作的知识和技能。任务型教学是以杜威的实用主义作为教学理论基础,强调从做中学,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对中职学生而言,任务型教学是将教学内容包含在各种不同的工作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学习领域向工作领域转变,从而获得职业技能,并积累初步的工作经验。教学实践表明,国际商务单证这门课程运用任务型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本文从教材选择、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分析了任务型教学在国际商务单证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一、教材选择
对任何一门课程而言,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笔者在长期的国际商务单证教学中,选择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童宏祥主编的常用国际商务单证制作这本教材。这是一本任务引领型教材,通过设置符合国际商务实际的工作任务来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各方面得到提升,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这本教材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进出口贸易单证的制作这一主线,系统地阐述了各项主要单证的种类、作用、格式、内容和缮制方法。针对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材结构上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边学边做,运用实例与体验活动等具体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
二、实施过程
本文以出口商审核信用证为例来说明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过程。
1.情景导入,布置任务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前,教师首先介绍一个跟学项目。介绍项目概要、出口商或进口商提出的任务要求。通过情景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学什么,要做什么。
在出口商审核信用证这一任务中,通知行收到信用证后,经审查无误在信用证正本上加盖“证实书”印章,并随信用证通知书交广州进出口贸易公司审核。广州进出口贸易公司则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审证,如发现不符点,并属于非改不可的,应及时要求改证;如确认无误,则开始履行合同。
2.要点讲解,分析任务
布置任务后不要急着让学生做,教师应该对审核信用证的要点进行讲解,出口商审核信用证的要点有两个:一是审证的依据,审核信用证的主要依据是买卖双方签订的贸易合同、国际贸易惯例、UCP600和进口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二是审证的重点项目,审证的重点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凡是信用证中要求的单据与我国政策相抵触或根本办不到的,应及时与对方联系修改。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因信用证条款较多,课堂时间有限,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审核信用证的任务,每4人一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组长负责分解任务,给每名成员分发具体任务单,在审核信用证时,每名成员各负责一小段信用證条款,对自己负责的信用证条款与合同对照进行仔细审核与分析,思考有没有不符点,将不符点记录下来。审核完之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检查和讨论,并做好笔记,把操作过程中的难点记录下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也要参与到这一环节中来,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会出现不同问题,这时教师要成为学习的支持者。通过课堂巡查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反应,对学生碰到的困难加以引导,使学生思路得以扩展;另外,教师要控制课堂上的活动进度,熟悉每位学生的完成情况,使之成为下一环节点评学生成果的有效依据。
4.成果展示,评价任务
任务完成后,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的成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抽取1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多媒体演示,对信用证存在的不符点进行逐条解释,要求其他学生对其中的错误进行改正,再由教师评析。教师应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评价审证的结果,还要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会对以后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效果
通过期末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国际商务单证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后作业和期末实操能检测出大多数学生可以较好地完成相关单证的缮制。更重要的是,任务型教学通过让学生扮演单证员工作的角色,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四、教学反思
1.运用任务型教学设计任务一定要明确具体
从实施过程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是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为基础,以完成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一定要明确、具体,把教材中的一个大任务分解为几个容易操作的小任务,通过一步一步完成小任务来实现大任务。
2.运用任务型教学教师的参与和反馈也很重要
任务型教学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对任务的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分析,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和活动,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夸奖他们做得好的方面,指出还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