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新生儿脐炎的疗效观察
2019-04-26周淑琴
韩 静,周淑琴,杨 闯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1)
聚甲酚磺醛的结构为m-甲酚磺酸聚合物,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真菌、原虫感染,广泛应用在妇科疾病、外科疾病、皮肤疾病、口腔疾病中。聚甲酚磺醛临床上主要进行局部治疗,且严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新生儿脐炎患儿脐部存在黏液、脓性分泌物,同时伴有臭味,症状轻微的患儿表现为脐部异常,体温以及食欲无明显异常,病情严重的患儿则存在发热、吃奶少等症状[1-2]。新生儿在断脐或者出生后因脐部处理不合理,细菌侵袭残端,继而引起新生儿脐炎。同时脐血管留置、换血过程中因污染也可导致局部感染。新生儿脐炎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感染扩散,引起腹壁蜂窝织炎、皮下坏疽。所以新生儿脐炎倍受产科医护人员高度重视。一直以来我科在针对新生儿脐炎的治疗及护理上也是倍加谨慎[3-4]。当发现聚甲酚磺醛溶液符合治疗新生儿新生儿脐炎条件后,我科对新生儿脐炎通过涂抹患处聚甲酚磺醛溶液护理,病灶部位短时内明显干燥,连续涂抹几次后使患处结痂脱落,患儿脐炎很快得到痊愈。在整个涂抹,护理过程中均未发现婴儿有不适表情,由此可见聚甲酚磺醛溶液对患处没有太大的刺激作用,也是目前治疗新生儿脐炎的理想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脐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100例。实验组予以聚甲酚磺醛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新生儿脐炎观察要点
1.新生儿脐带在脱落后,伤口出现愈合迁延以及潮湿渗液等症状,则可诊断为早期感染,同时脐围皮肤存在红肿症状,累及皮下。残端存在脓性分泌物,伴有臭味,同时腹壁存在水肿,存在蜂窝组织炎、皮下坏疽。2.辅助检查。对脓液进行涂片检查,可显示细菌、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脓液培养显示阳性率较高。
1.2.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无菌棉签蘸聚甲酚磺醛溶液,涂抹新生儿脐部,使局部坏死化脓组织变性,可覆盖无菌纱布或者暴漏。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
1.2.3 操作要点及预防
1.仅涂抹患处表面是不够的,必须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涂抹,使坏死化脓组织均可被聚甲酚磺醛溶液作用,作用后病变部分必须改变颜色。2.防止尿粪的污染,尿布宜选择吸水性、透气性理想的类型,孩子出现哭闹时观察尿布是否需要进行更换,确保尿布干燥。3.洗澡过程中严禁脐部受湿,洗澡后应用消毒棉吸除脐窝水分,并取聚甲酚磺醛溶液涂抹,保持局部感染。4.观察脐带是否存在潮湿、渗液、脓性分泌物等情况,及时予以治疗。5.脐带残端脱落后观察脐窝内是否存在肉芽肿增生的情况,并及时予以处理,防止肉芽生长导致治疗延误。6.观察新生儿是否存在脐茸、脐瘘、脐渗血或者脐部蜂窝组织炎等情况,并及时予以处理。7.脐带残端长期不脱落的新生儿,观察断脐是否结扎不合理导致部分血循环残留,并及时重新进行结扎。8.严禁进行土法接生,剪刀消毒不彻底可导致感染。9.医护人员要求洗手后再对婴儿进行脐部护理,注意对婴儿腹部进行保暖。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3天内的治愈数量、周围皮肤损伤数量、脓肿形成数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并予以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临床观察,治疗新生儿脐炎3天内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对照组为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为(4.5±2.5)d,对照组为(7.5±3.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比较
3 讨 论
通过结果可分析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新生儿脐炎安全有效,患儿住院时间短,效果好,痛苦小,临床未发现副作用,而且费用低,深受婴儿家属一致好评。由于操作方便简单,不管在治疗上或护理上都极为简便,以及聚甲酚磺醛溶液材料易得,因此受到医护工作者认可并运用于临床[5]。由于治疗时间短,不易给患儿造成反复感染,及时减轻患儿病痛,早日解除家属的担忧。同时又能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