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 在老年患者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4-26顾亚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骨科组间下肢

顾亚娟

(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6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作为骨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与老年患者[1]。骨科手术后的老年患者,如未进行有效的护理,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浮肿、色素沉着、疼痛、溃疡及静脉曲张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我院选取66例骨科术后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集束化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并分别采用集束化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63~80岁,平均(75.3±2.8)岁,按疾病类型分,股骨颈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其他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60~85岁,平均(73.7±3.6)岁,按疾病类型分,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干骨折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其他4例。从年龄、性别及患病类型三方面看,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

选取患者标准:患者年龄在60-8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骨科手术标准;排除术前患有凝血常规异常患者;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心血管、糖尿病、肝肾功能疾病患者;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且同意;本次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生命体征检测、饮食指导、药物治疗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评估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病情、营养情况、肢体活动能力、意识状况及自理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将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风险因素列举出来,并根据各高危风险因素制定相应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

1.2.2 心理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访视,术前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树立治疗信心,增加治疗护理配合度,术后患者易受并发症及疼痛影响,对康复信心不足等情况,与患者积极有效沟通,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提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意识。

1.2.3 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危险因素及危害,提升患者及家属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意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争取早日康复。

1.2.4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训练

根据患者的病情的不同发展情况,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并安排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对患者主动及被动运动加以正确指导,鼓励患者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减压弹力袜,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有效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3 指标观察

应用生活质量评估(QOL-100)量表从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环境及社会信仰五个方面评估,每项满分100分,总分500分,分值高低代表患者生活质量高低;观察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0软件分析处理相关数据,以例数(n)、百分数(%)及(x±s)表示计数与计量资料,采用x2和t检验,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QOL-100)评分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总分为(310.8±20.3)分,高于对照组的(278.6±23.5)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的生活质量(QOL-100)评分对比情况

表1 两组的生活质量(QOL-100)评分对比情况

分组 n 观察组 对照组 t P生理健康 33 (42.3±3.3) (34.7±2.3) 18.32 <0.05心理健康 33 (67.3±4.5) (53.4±3.6) 10.45 <0.05独立能力 33 (62.9±5.8) (52.1±4.6) 9.24 <0.05社会关系 33 (43.2±3.5) (32.2±2.9) 10.37 <0.05周围环境 33 (83.6±5.4) (78.4±7.2) 6.85 <0.05社会信仰 33 (8.9±0.9) (8.1±0.8) 3.23 <0.05总分 (310.8±20.3) (278.6±23.5) 15.63 <0.05

2.2 对比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数量为1例,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1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的下肢神经明显血栓形成情况对比(n,%)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盆腔、产后等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指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静脉血液存在凝结情况[2]。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易导致患者出现皮炎、静脉曲张、瘀滞性溃疡及色素沉着等症状[3]。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术后恢复较为缓慢,如得不到有效护理,会引起患者肾静脉堵塞,易造成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危机患者生命[4]。因此加强骨科手术老年患者的护理是至关重要。本次研究选取66例骨科术后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集束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总分为(310.8±20.3)分,高于对照组的(278.6±23.5)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数量为1例,形成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1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骨科术后老年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护理效果明显,降低了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的同时,也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猜你喜欢

骨科组间下肢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