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E康复方案应用对出院后脑出血老年患者运动功能、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4-26顾宇丹朱振杰周刘蕾黄庆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脑出血出院效能

顾宇丹 朱振杰 周刘蕾 黄庆锋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1神经外科,江苏 南通 226001;2康复医学科)

脑出血患者在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易突然发病,且早期死亡率较高,而诸多幸存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认知障碍以及语言障碍等〔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取得一定成效,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死亡率,但对于出院后的患者未能有效进行干预,预后较为不理想。因此,对于出院后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有效干预措施,以便减轻机体各项功能的障碍程度〔2,3〕。常规康复方案未能对患者进行更为全面的干预,预后不佳。而5E康复模式由国际康复协会提出,主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并鼓励其参与社会活动,使患者树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以便促进疾病康复〔4〕。本研究探讨5E康复方案应用于出院后的老年脑出血患者对患者运动功能、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实施常规康复方案的脑出血老年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实施5E康复方案的脑出血老年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入选标准: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中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由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年龄≥60岁;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意识清醒,能够有效进行交流;均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伴随其他肝、肾、肺等脏器疾病;存在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临床资料不全。对照组男38例,女25例;年龄60~79岁,平均(64.36±3.26)岁;出血部位:脑叶出血12例、左侧基底节区16例、右侧基底节区19例、小脑出血16例。观察组男35例,女28例;年龄60~80岁,平均(67.31±4.75)岁;出血部位:脑叶出血14例、左侧基底节区17例、右侧基底节区18例、小脑出血14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方案,在患者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出院后每2 w安排相关人员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制定好相关干预措施,包括生活指导、用药指导、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及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等。干预时间为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5E康复方案,即鼓励、教育、运动、工作及评估。干预时间为3个月。具体如下:①鼓励。增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于自身疾病的康复需求,与其建立良好关系,以便干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积极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实施康复方案的重要性,令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干预措施的实施,并向患者介绍疾病成功治愈的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此外,鼓励患者家属、亲友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给予患者精神支持。②教育。按照患者的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康复方案,包括脑出血相关知识、饮食注意事项、自护技能、康复锻炼及预后等内容。每月举行1次专题讲座,每次30 min左右;每2个月1次组织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为其他患者讲授康复经验及锻炼体会等。③运动。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由相关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共同设立康复目标,以表格的形式制定较为具体的干预措施,安排专人密切监督患者及其家属完成各项干预措施。早期注意患者良肢位的摆放,采用健侧、患侧与仰卧交替变换体位,鼓励其积极参与活动。沿着患者上肢桡侧、尺侧刺激线由上向下进行按摩、推拿,并给予屈曲内旋、背侧按摩;下肢沿着患者的胫内刺激线由上向下进行按摩,揉按其大腿内侧肌肉,并轻度按揉其腘窝部位,每次20 min左右,3次/d;按照患者近端大关节至远端小关节逐步进行,给予上肢肩关节外展、外旋活动,肘、指关节屈伸运动,下肢给予髋关节外旋,引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踝关节及足趾关节的屈伸运动,3遍/次,2次/d。患者出院2 w后鼓励其进行较为简单的动作训练,如使用患手托碗、患手梳头、床上练习腹式呼吸、抗阻腕关节与踝关节活动、独自洗漱与坐厕、早期下床活动、上下楼梯、打太极拳等。对于语言障碍患者,早期对其进行语言训练,诱导其发音,在患者语言障碍减轻后,向其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相关人员使用患者身边熟悉的东西对其进行反复提问、反复训练。④工作。在患者能够进行独立运动时,鼓励患者完成洗衣、扫地、做饭等简单工作,使患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有效减少其自卑心理;当患者的疾病症状得到改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时,鼓励患者重返工作岗位。⑤评估。出院后每个月对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对康复方案进行改善,并不断循环,直至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汉化版的运动功能评定简表(FM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该量表分为两个分量表,即上肢运动量表8 项,共有33 项任务条目,下肢运动量表6 项,共17项任务条目,每项均采用Likert 3 级评分法,0分表示不能完成,1分表示部分完成,2 分表示充分完成,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5〕。

②采用自我效能表对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评价,主要包括10个维度,共有33项条目,即运动规模(3项)、疾病信息(1项)、获得帮助(4项)、与医师沟通(3项)、一般疾病管理(5项)、做家务(3项)、社会娱乐活动(2项)、症状管理(5项)、急促呼吸管理(1项)、抑郁控制(6项)。每项条目均采用Likert 10级评分法,1分为完全没信心,10分为完全有信心,总分为33~33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越高〔6〕。

③采用生活质量(QOL)量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4个维度,共有24项条目,即心理功能(6项)、生理功能(7项)、环境适应能力(8项)及社会功能(3项)。每项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各维度得分1~5分,总分为24~120 分。得分越高表明QOL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对比 两组干预前后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对比分)

2.2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对比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运动规模、疾病信息、获得帮助、与医师沟通、一般疾病管理、做家务、社会娱乐活动、症状管理、急促呼吸管理及抑郁控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2.3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各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环境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3。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对比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分)

3 讨 论

脑出血通常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脑出血的发生主要与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的老化及吸烟等密切相关,在患者出院后,需要给予患者有效干预,避免出现不良事件〔7,8〕。而在患者出院后,未能得到医护人员的干预,导致预后效果不佳。因此,需对出院患者实施有效康复方案,以改善其运动功能、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9〕。将5E康复方案应用于出院后的脑出血老年患者,分别从鼓励、教育、运动、工作及评估5个方面进行指导,使患者逐步开展康复锻炼,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并鼓励、协助其正确认识疾病,相关人员为患者讲解开展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康复方案的实施〔10,11〕。

本研究结果说明5E康复方案应用于出院后的脑出血老年患者可改善其运动功能。其原因为5E康复方案通过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方案的开展,并通过对患者运动方面进行指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设立康复目标,并安排专人监督患者及其家属完成各项干预措施。注意其早期良肢位的摆放,鼓励其积极参与活动〔12〕。此外,患者定期对上肢桡侧、尺侧刺激线等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有效改善肢体僵硬状态,鼓励在患者出院2 w后进行患手梳头、床上练习腹式呼吸、抗阻腕关节与踝关节活动及独自洗漱与坐厕等简单的动作训练,进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13〕。本研究结果说明5E康复方案应用于出院后的脑出血老年患者可提高其自我效能。其原因为5E康复方案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文化程度等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康复方案,加强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并定期组织患者交流,患者之间传授康复经验、锻炼体会等,不断完善康复方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14,15〕。本研究说明5E康复方案应用于出院后的脑出血老年患者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其原因为相关人员在患者出院前给予其出院指导,并定时进行电话随访,而5E康复方案从鼓励、教育、运动、工作及评估5个方面,使患者能够自主地进行康复锻炼,并且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其生活、病情进行评价,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对康复方案进行改善,进而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6〕。

猜你喜欢

脑出血出院效能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