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2019-04-25孟金鑫

关键词:数感数学素养数学课堂

孟金鑫

【摘要】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建立数感意識,发展和强化数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数学素养 数感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4-117-01

中国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经历数学化活动之后所积淀和升华的产物,这种产物对学生在数学上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起决定作用。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数学化活动,才能真正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包括“数感”在内的10个关键词,数感位于关键词的首位,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比如:在数的概念学习中,结合数学史激发兴趣建立数感意识;在数的运算过程中,创设情境发展学生数感;在对数进行比较大小时,通过数形结合强化数感。

一、在数的概念学习中,结合数学史激发兴趣建立数感意识

在教学中引入“负数”概念时,课本通过几张图片说明数的发展与现实需要的关系,再以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为载体,给出负数的概念。但实际上学生对于负数的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

教师应在教学中穿插有关负数发展的视频,指出中国早在两千年前就认识负数并使用它,比如在古代商业活动中,以收入记为正,支出记为负等。然后对中西方认识负数时间进行比较,负数最早记载在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就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黑色的算筹表示负,给出了负数的记载。

在负数的概念教学中引入负数的发展史和洋葱视频,让学生对于负数有个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认识负数的本质含义,掌握它的应用,从而建立数感意识。

二、在数的运算过程中,创设情境发展学生数感

在《整式的加减》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首先要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我的设计为: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

生:当然去过啦!

师:那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动物呢?

生:有猴子、大象、老虎……

师:是啊,动物园里有很多种动物,那它们分布在动物园不同的地方,有什么规律吗?

生:(显出一些动物园的幻灯片)同种动物放在一个笼子里,或者一个湖中。

师:很好,对动物进行分类便于动物园管理者管理。那么在数学中也有分类的现象,便于数学中的计算。上节课学过的单项式也能进行分类,那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同类项”。

在课堂上把单项式看作是“动物园”,每个单项式看作“动物”,让学生扮演动物园管理者的身份,将“动物”进行分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最后在讲完同类项的概念后,让学生重新回到动物园管理者的角度思考:

师:我们再回到动物园来,在数动物时,是怎么数数的呢?你能给出下面三个式子的结果吗?

①2只猴子+3只猴子=?

②2只老虎+3只老虎=?

③3头大象+2只老虎=?

生1:第一个是5只猴子。

生2:第二个是5只老虎。

生3:第三个不能数数哦。

师:对了,只有同种的动物才可以相加,不是同种动物就不可以相加。那数学中的同类项可以相加吗?现在把猴子换成a,老虎换成b,大象换成c,那上面的式子可以写成什么?

生9:①2a+3a=5a②2b+3b=5b③3c+2b

师:很好,这就说明同类项是可以相加的。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那同学们观察一下在合并同类项的时候,同类项的系数和字母是怎么变化的?

教师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既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通过“物的分类”,让学生类比得到“单项式的分类”。由于字母是可以表示数的,所以本节课堂主要是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在数学课堂中寻找数量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感。

三、在对数进行比较大小时,通过数形结合强化数感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问题:假如用每分钟可抽水30t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超过1200t而不足1500t,那么将污水抽完所用的时间范围是什么?

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两个不等关系,列出两个不等式30x>1200

30x<1500,通过计算得到不等式①的解集为x>40;不等式②的解集为x<50,将两个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同一数轴上。数轴上表示40和50的两个点把数轴分成3个区间,第一区间为x<40,第二区间为4050,利用数轴的区间特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区间上数的特点。第一区间的数小于50,但是不大于40;第三区间的数大于40,但不小于50,;第二区间的数既大于40,又小于50,这个区间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40

在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过程中充分挖掘数轴的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数轴的上数的特点找不等式组的解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利用数轴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得解集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感。

总结

数学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的生活工具,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是数学教育中一项根本任务。数感的形成不是一章节或者一个学期就能完成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整个初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穿插有趣的数学史,结合学习内容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叶媛媛.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集美大学,2017.

[2]钱建芬.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7,(11):36-37.

猜你喜欢

数感数学素养数学课堂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