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文化遗产的对策
2019-04-25徐育
徐育
[摘 要] 将文化遗产融入高中历史课堂可以起到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作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文化遗产的对策包括优化融入原则、创新融入形式、侧重课堂教学融入、注重课外融合等等。
[关键词]高中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63-02
文化遗产是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遗产资源,对于学生历史课程的学習,家国情怀的培养乃至综合素养的提升,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遗产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文化遗产教育是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而历史课程则是开展文化遗产教育的有效载体。历史课程以历史的发展与演变为教学对象,其中涉及不少文化遗产的内容。文化遗产对于历史课程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首先,它能够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文化遗产分布广泛、类型众多,如民俗、手工艺、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弥补教材的局限性,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其次,它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文化遗产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智力素质均有很好的提升作用,比如参观各种历史纪念馆有助于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等,是素质教育理念下深入开展历史教学的有效平台。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文化遗产的对策
1.优化融入原则
借助文化遗产可以丰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深化历史课程教学,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价值。但高中历史教育与文化遗产教育毕竟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在主要内容、教育目标等层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融入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首先,趣味性原则。文化遗产形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与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距离,很多高中生因为不了解而对文化遗产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凸显出文化遗产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热情。比如在戏曲艺术的教学中,可以播放戏曲大师梅兰芳、周新芳、马连良等人的唱段,让学生在戏曲欣赏中产生了解的欲望。其次,科学性原则。历史是一门人文科学,既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与深刻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以求真为己任,因此,在文化资源的选择中一定要秉持科学性原则,确保文化资源的准确性,做到“信以存信”。比如,在史料的选择中要优先选择正史,然后才是笔记小说、文学作品等。最后,适度性原则。不可否认,文化遗产对历史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重合,但二者毕竟属于不同的范畴,在借助历史课程开展文化遗产教育时,需要分清主次,以凸显文化遗产的历史教学价值,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2.创新融入形式
文化遗产具有多样性,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文化遗产更是广泛地分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部分文化遗产直至今天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比如地方戏曲、民间手工艺等。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使得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创新文化遗产的融入形式,紧扣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选择最为适宜的融入形式,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比如,文字、图片融入。文献典籍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在我国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大量的文献典籍,比如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著作、唐宋时期的诗词、明清时期的古典小说等。对此类文化遗产,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展示+文字解说的融入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古典文献的图书封面,如《论语》《孟子》《春秋繁露》等,并配上相应的文字讲解。又如,实物融入。我国有大量的文物遗存,它们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对学生近距离地把握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重视文物资源的历史教学价值,与博物馆、纪念馆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者邀请博物馆举办移动展览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物中的历史气息。还如,视频融入。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传统手工业中的陶瓷制作等,难以借助图片的形式有效地呈现出来,此时,教师可以用视频来演示。
3.侧重课堂教学融入
历史课堂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文化遗产的关键载体,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对文化遗产教学价值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文化遗产融入环节中,教师首先要深挖教材资源。历史教材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凭借,历史教材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概括性的特点,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内容遍布历史教材的各个章节。就以教材中的插图为例,《秦长城遗址》《清朝的军机处》《〈天朝田亩制度〉书影》等,均是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收集整理教材中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内容,然后在教学活动中单独拎出来,进行必要的背景讲解与内涵阐释。其次要开发校本资源。如前面所言,文化遗产具有多样性,不同区域的文化遗产类型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师在以教材为中心的基础上,要善于发掘本地区的文化遗产资源,比如苏州的昆曲、南京的白话等,见缝插针式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最后要开展文化遗产讲座。针对教材中的重要文化遗产,教师可以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对文化遗产的来龙去脉有清晰的认知。比如在戏曲艺术的教学中,可以针对京剧的形成、发展、流派、著名唱段等做一个专题讲座。
4.注重课外融合
教育实践表明,仅仅依托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实现文化遗产的历史教学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更要做好课外教育的开展工作,在更为广泛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完成文化遗产的融入。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公立博物馆体系,各地级市大都设有博物馆,不少县级行政单位也设有博物馆或者文物办公室,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带领学生就近参观博物馆,加深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又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历史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我国历史遗存分布极为广泛,各地都有大量的历史遗存,有的历史遗存已经被开发为景点,比如扬州的史可法纪念馆、常熟的翁同龢纪念馆等;有的历史遗存则尚待开发,比如各种古村落等。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各个历史遗存开展深入的实地考察工作,让学生在历史遗存的考察与观摩中,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这样既能与书本中的历史知识相互印证,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中关于文化遗产的资源众多,特别是各种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纪录片,大都制作精良,是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有效辅助工具。学校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行登录相关网站,了解相关内容。
综上,文化遗产是民族发展的见证,也是民族最可宝贵的财富,一个民族的素质可以从其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中看出端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遗产,不仅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际需要,也是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章玳.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把文化遗产教育纳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J].继续教育研究,2007(1):120-123.
[2] 谢凌峰.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化遗产教育融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