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019-04-25聂祥政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实践活动

聂祥政

[摘   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具有普适性,应该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展开角色聆听、对话诉说、诗情诵读、个性抒写,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阅读;实践活动;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13-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设计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展开研究,以提升教学设计的匹配度。“听说读写”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角色聆听、对话诉说、诗情诵读、个性抒写,是对语文实践训练的创新设计,其效果如何,还需要实践来进行检验。

一、角色聆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角色聆听,是指让学生以角色的身份进入文本之中,聆听文本声音,聆听教师讲述,这样学生获得的学习感知会更为深刻。聆听对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精神专一,认真地听,这样才能顺利进入角色和意境,与文本内容进行融合,形成多元情感共鸣。特别是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听取教师的指导和分析,以学习到更多学法,从而快速提升学习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宰,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讲什么就需要听什么,没有质疑的权利和意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需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学生是学习主体,他们不仅可以质疑,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不再一味地讲,而是要求学生深入文本,站在作者的角度对待文本。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并给出了具体提示,这使学生顺利进入角色,课堂聆听效果显著。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声情并茂,文字优美,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学生以个性理解为基础展开互动,使聆听操作顺利进行。

在角色诵读中进行的角色聆听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能使课堂教学处于良性互动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诵读音频,这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操作。教师将聆听作为一种学法应用,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独特,为学生多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对话诉说,塑造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互动机会众多,展开对话诉说训练是最为常见的教法应用。课堂讨论、辩论、问题解读等属于对话训练;陈述课文内容、概括大意、谈阅读感受、展开阅读反思等属于诉说训练。让学生多说,是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设计的最主要关注点,在“听说读写”等训练中,“说”的应用频率最高,操作价值也最高,教师要对“说”的训练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故都的秋》是一篇小说,其情节设计精巧。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主要内容。学生开始认真阅读文本,并整合讲述内容。课堂展示阶段,教师指名让学生讲述文本内容,学生大多能够将基本情节讲述出来。但在细节处理上,很多学生并不细致,对重要的对话、动作、细节描写等的描述不够到位,大大降低了讲述的感染力。教师选取几个点,再次发动学生展开讲述活动,学生的展示意识有了转变,讲述得更为细致,训练效果也逐渐呈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设讲述文本内容的任务,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样的讲述任务没有太大难度,但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及时进行纠正,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让学生讲述文本情节片段,给学生提供更多口头表述的机会,并给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在不断尝试实践中形成综合学科能力。“听说读写”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形式,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三、诗情诵读,走进文本情感核心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最普通的教学形式,教师往往会范读,或让学生进行展示性诵读,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教师需要对诵读训练形式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学生的情绪融入诵读之中,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诵读训练效果。所谓诗情诵读,是指具有个性特点的诵读,是带有浓重情绪的诵读。

诗情诵读是极好的教学方法,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诵读基础,但大多还达不到诗情诵读的高度,需要有更多训练的加持。如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教师便为学生设计了诗情诵读任务:这篇课文从人性角度展开思考,其深刻意义发人深省,非常适合进行诵读,仔细揣摩作者表达意图,进行诗情诵读并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开始诵读尝试,教师继续给出操作提示,要求学生在把握作者情感走向的基础上,读出对生活、对光明的向往和渴望。学生快速行动起来,逐渐进入文本核心,获得情感体验。经过一番操作,学生大都能够用丰富的情感来诵读文本,课堂展示的效果也很突出。

诗情诵读带有浓重的表演色彩,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高中学生的诗情诵读训练太少,教师若能开展专项的诵读训练,将会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显著提高。

四、个性抒写,内化深度阅读认知

“听说读写”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写”,写是阅读认知内化的环节,阅读学习效果如何,唯有通过“写”才能体现出来。教师在设计“写”的训练时,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操作,为学生的个性抒写提供动力支持。读后感是教师不提示,学生也能够写出来的文章,但如果教师给出了个性设计,让学生不仅要写出个性感受,还要提出有价值的阅读建议,这样在操作上就呈现出了差异性,学生获得的学习实践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注意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发动,以提升教学有效性。

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抒情散文,阅读后给读者带来丰富联想。为深度挖掘文本內涵,教师为学生布设了读写训练任务:余光中的乡情最为浓重,思乡怀国是他散文的重要主题。认真阅读这篇散文,模仿余光中的《乡愁》写一首抒情诗,来表达作者当时的思乡情怀。学生拿到这个任务后,大多显得很为难。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渐进入角色,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一行行动人的诗句也就诞生了。“听听,那冷雨,仿佛在诉说一个故事;看看,那冷雨,好像要演绎一段京戏;嗅嗅,那冷雨,到处都是家乡的味道……”教师对学生的小诗进行专业点评,给出鼓励性评价,让学生相互学习,课堂教学互动频繁而和谐。

教师为学生布设书写小诗的任务,给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抒情机会,这个任务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其对学生的锻炼效果是值得期待的。学生大多不会写诗,教师给出这样的布设,可以给学生带来崭新的实践体验。

陶行知为什么会改名叫“行知”呢?是因为其对“知行合一”学说有更多的期待,所以在发表《行知行》一文后,改名为“行知”。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唯有强化实践,才能有效塑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有许多创新方向,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学习实践活动中,深化学生的学习认知。

[   参   考   文   献   ]

[1]  朱保勤.多重构建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8):123.

[2]  陈伟明.为写而读    以写促读:高中语文读写同步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语文,2018(27):65-68.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实践活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分析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