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定量审核方法初探

2019-04-25杨森山

市场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增加值规模工业

杨森山/ 文

一、引言

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是反映各地工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各地党委和政府极为关注的工业经济发展的成果表现。一般情况下,工业企业通过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向国家统计局直接报送工业总产值等有关指标数据,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速就可以通过相应的计算得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尤其是在目前的考核体系下,某些地区存在盲目追求高速增长的冲动,企业统计数据上报过程受到体制与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干扰,一套表平台上报的统计数据在较大程度上存在着失真的危险性,在企业联网直报数据基础上对地区工业增加值指标进行定量审核评定愈加紧迫与必要。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加强对所属各地区重要统计数据的监控和评估,也是《统计法》、中央《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赋予上一级政府统计部门的重要职责。多年的统计实践中,虽然各地各级统计人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付出了许多艰苦的努力与代价,尽管在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认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公开性、公正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尚缺乏系统公开透明、科学公正的评审体系。研究科学、有效的工业增加值定量审核评审方法,实现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认定的科学量化,对实现统计数据认定标准公开、程序公开和结果公开的“三公”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定量审核的基本思路

除了综合部门使用的一套表平台以外,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定量审核,也可以用与工业增加值紧密相关的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等部门指标进行度量。部门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工业发展趋势,却难于反映工业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与数出有据、数出有源的统计原则相背离,也与统计工作规范化要求相偏离。单纯依靠一套表平台数据,在目前考核体制下,很容易助长地区统计数据弄虚作假、代填代报等情况发生,地区工业整体数据质量也难以保证,也存在严重的统计违法风险。

基于以上因素综合考虑,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定量审核的基本思路是:以联网直报平台为基础,在努力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地区基础数据和基础工作质量在评审体系中的运用,适度参考电力部门提供的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以及税务部门提供的工业增值税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审,建立以平台数据为基础、以相关指标为印证、以数据质量为支撑的数据评审体系,通过计算,将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全量化,最大程度减少人为自由裁量权,从而实现评审体系的公开透明、科学公正。

三、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定量审核的主要指标及内容

分地区月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速;分地区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产业集聚区年度工业增加值及增速、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速及比重;分县(区)年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及增速。

基于月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整个工业统计数据评审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本方案侧重于研究月度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评审,其他指标的定量审核可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延伸。

四、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定量审核操作路径

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各地区企业分行业中类增速偏离度、各地区企业总产值速度分布合理度对微观企业数据质量进行度量;选取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工业用电量增速、工业增值税增速等相关部门指标数据进行趋势验证;与相关指标关联审核,对各地区一套表平台增加值增速调整再确认;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检查与数据质量抽查得分对地区综合工作进行度量。操作路径为:首先将地区企业分行业中类增速偏离度、企业总产值速度分布合理度、工业相关指标、联网直报地区平台增速、地区数据质量等5 项指标指数化,计算各地区单项评价指数;然后将5 项指标赋予权重,计算分地区综合指数;最后利用各地区综合指数确定分地区增加值增速等指标。具体步骤如下:

(一)计算各地区单项评价指数

1.计算各地区分行业中类增速偏离度评价指数

评价方法:标准差法衡量。

第一,剔除本年新建企业,即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扣除本期倒推一年内的新建企业,不扣除本年年度审批纳统的规下升规上企业。

第二,设全省28 个地区某中类行业的可比价增加值当月增速分别为a1、a2、a3…a28,计算该中类行业各地区标准差ρ。

第三,设该中类行业的全省可比价增加值当月增速为a,计算28 个地区该中类行业的标准化偏离度:

第四,依据步骤二和三,计算28 个地区所有中类行业的标准化偏离度。

第五,考虑基数影响,按照各地区上年的现价增加值比重,分别加权各地区中类行业标准化偏离度,测算出各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偏离度指数。

由于偏离度指数是逆向指标,在计算综合指数时采取相反数法进行计算。

2.计算各地区总产值速度分布合理度评价指数

第一,设定工业总产值增速区间,分六个区间,如表1 所示。

表1 工业总产值速度分布区间及权重

第二,计算各地每个区间内的工业总产值占本地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记为i)。

第三,以全省每个区间工业总产值平均比重为标准值(记为I),低于标准值的地区,区间指数为1,高于标准值的地区,该区间指数按照衰减函数计算:

第四,将上表中所列六个区间的指数按照相应权重加权得到综合评价指数。

3.计算各地区工业相关指标评价指数

选取影响工业增加值增速的相关指标,通过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计算各地工业相关指标单项指数(见表2)。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确定相关指标及权重。

表2 工业相关指标选取及单项权重表

第二步,单项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先要对相关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方法同可信度评价指数。

第三步,计算相关指标评价指数。相关指标评价指数为各单项指标的标准化指数与该指标权重的乘积之和。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4.计算联网直报平台增加值当月增速单项指数

第一步,对各地平台当月增速进行调整。平台增加值当月增速位次和相关指标综合指数位次差距不超过5 位的地区,平台增速不做调整;平台增速位次超前于相关指标5 个位次的地区,比如差距为N(N≥5)位,平台增速按照后移N+1 个位次的水平进行调整。

第二步,对经过调整后的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本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出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的单项指数。

5. 计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与数据质量抽查得分单项指数

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与数据质量抽查得分结果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出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与数据质量的单项指数(在该项工作尚未开展之前,各地区本指标均按100 分计算)。各地基础工作与数据质量以推磨检查结果为基准,检查结果无限期使用至此后国家局或省局进行的同类型检查为止,但一次检查结果至少使用3 个月。如果各地对本期检查结果有异议,可以申请省局重新检查,基础工作与数据质量得分以重新检查结果为准。

(二)计算各地区综合评价指数

根据各地区偏离度评价指数、合理度评价指数、相关指标评价指数、规模以上工业平台增速单项指数、工业企业基础工作与数据质量得分单项指数(见表3),计算各地工业综合指数。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确定各评价指数权重。

表3 工业相关指标选取及单项权重表

第二步,根据权重计算综合指数。

(三)计算各地区工业增加值初步增速

1.当月初步增速计算

经过量化计算的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当月工业增加值综合指数位次即为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本月工业增加值初步增速位次。

依据综合指数对28 个地区进行位次排列,同时标出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上年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将国家统计局认定的本月河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赋予处于比重累计点在50%左右的被评审单位,以该被评审单位的综合指数为基准,按照下列计算公式推估出其他被评审单位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

被评审单位工业增加值本月增速=(被评审单位综合指数/ 基准单位综合指数)×全省工业增加值本月增速。

2.计算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3 月份开始,各地本月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速用加权方法计算。即:

按此方法计算的累计增速大于直接汇总累计增速时,原则上直接评审认定企业直接汇总累计增速。每年2 月份,评审1- 2 月数据作为累计增速,不评审2 月份当月增速。

3.测算各地区基础数据可信度等次

(1)计算本年和上年同期老企业平台工业增加值增速。

老企业范围界定规则: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扣除本期倒推一年内的新建企业,不扣除本年年度审批纳统的规模以下升规模以上企业。

(2)标准差法评审本年和上年同期老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区间等次。

首先,计算各地老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标准差(记为S);

其次,计算各地老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本地值与全省值(标准值)的差(记为Y);

最后,以标准差为尺度划分区间,量度各地老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本地值与全省值(标准值)的差在何区间内(记为X),进而评审老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水平区间等次。标准差法计算结果X=Y/S。

具体区间等次定义如表4:

表4 标准差法计算结果与工业增加值增速水平对照表

根据标准差法分别评审本年和上年同期老企业本月和本月止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速区间等次(见表5)。

(3)根据本年和上年同期老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区间等次评定可信度等次。

根据各地本年和上年同期平台增速分档16 种组合,评定本年平台工业增速可信度等次,按照如下规则分别评定各地本月和本月止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速可信度等次。

表5 老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区间等次与可信度等次评定

(4)根据本年和上年同期老企业增速水平和新建企业贡献率变动情况,调整可信度等次。

如果某地本年和上年同期老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动幅度较大,且新建企业对工业增加值增速贡献率变动百分点较小,则认为该地工业生产数据质量较差,在上述可信度评审基础上,向下调低一档该地区可信度等次。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分别计算各地标准差法计算的老企业两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区间变动值(记为X)和新建企业贡献率变动百分点(记为Y),判断若X≥1 且Y≤5 个百分点,则将该地可信度等次下调一级,五级下调一级为六级。

4.负面情况处理

(1)对于可信度等次连续两月为“五级”或“六级”的地区,评审认定的累计增速不得高于上月累计增速,并低配当月增速。

(2)发生统计执法案件的地区,基础工作与数据质量得分本年度按0 分计算。

(3)各地修订数据的企业,修订前后增速正向变动大于5个百分点的地区,基础工作与数据质量得分本月按0 分计算。

(四)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最终审核认定

1.工业增加值增速定量认定

召开地区工业增加值评审小组会议,对计算出的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初步增速进行综合评审,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工业增加值当月和累计增速评审结果。在对各地工业增加值增速评审认定后,进一步评审认定地区的产业集聚区等分组数据。评审认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不得大于相应分组的企业直接汇总增速;各分组合计增加值增速与所在省辖市相应分组增加值增速差率要控制在数据质量规定范围内。

2.工业增加值总量认定

各地工业增加值总量按季度进行审核认定,依据认定的累计增速和上年同期数进行计算取得,评审认定的总量不得大于企业直接汇总量。各地区计算的各分组总量合计与所在省辖市相应分组总量的差率控制在数据质量规定范围内。

五、实证分析

根据前述方法,河南省统计局构建了《2018 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数据审定“三公”方案》,根据本方案,对2018年以来河南分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进行了月度测算,有关结果及实证分析如下:

(一)各地区一套表平台增速趋于合理,数据质量可信度不断提高

各地区一套表平台工业增加值增速合计数和国家统计局认定数的差率不断减小,从3 月份的0.75%,减小到6 月份的0.30%,9 月份减小到0.20%。数据质量可信度不断提高,可信度等次处于4 级以下的地区明显减少。全省18 个省辖市和10 个省直管县,可信度等次处于4 级以下的地区从2 月份的6 个地区,减少到9 月份的4 个地区。

(二)各地区平台增速和定量计算结果趋于接近

全省28 个地区中,平台增速和定量计算结果一致的地区,3 月份有4 个,5 月份有6 个,6 月份有11 个,9 月份有10 个。国家统计局直接认定了河南省平台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28个地区平台增速和定量计算结果完全一致(见表6)。

表6 2018 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平台汇总增速和核定增速对比(%)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定量计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计算结果能够反映的全省各地区工业发展状况,基本符合河南各地区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该评审认定体系运行一年多来,其运行结果得到河南省统计系统的热烈相应,得到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与贸易外经司的高度认可,大家一致认为该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数据评估认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与可操作性,有效减少了人为裁量空间与跑数要数现象的发生,有效避免了廉政风险与违法风险,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增加值规模工业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规模之殇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工业人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