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众对郑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

2019-04-25范俊华杜卫东

市场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郑州市结果显示城镇

潘 勇 范俊华 杜卫东/ 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5 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确保到2035 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为生态环境建设指明了总目标,给定了时间表。为了解郑州城乡居民对居住地周边自然环境、卫生环境状况的满意度评价,掌握公众对区域内污染发生和治理情况感知和评价,我们于2018 年8 上旬至9 月下旬,对郑州市中原区等6 个市辖区、中牟等6 个县(县级市)以及高新区等4 个开发区内的常住居民开展随机电话访问,共成功访问有效样本8520个,在分析调查数据和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一、受访者对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评价

1. 73.9%的受访者对郑州市生态环境评价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12.5%的受访者对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评价为“非常满意”,表示“比较满意”的比例为61.4%,两者之和接近总体的3/4,由此可见,近年来郑州市大力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受访者初步认可。对生态环境评价“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21.6%和4.3%,另有0.2%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 不清楚。

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评价略高于农村受访者。城镇受访者对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评价为满意(包括“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下同)的比例为74.4%,农村受访者为72.8%。

分地域看,中心城区(包括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金水区、惠济区和郑东新区,下同)受访者评价低于周边县(市、区)(包括中牟县、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和上街区,下同)和开发区(包括经开区、高新区和航空港区,下同)。中心城区受访者对所在地区生态环境评价为满意的比例为69.9%,周边县(市、区)为77.7%,开发区为73.0%。

2.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郑州市生态环境比上年好

调查结果显示,24.4%的受访者认为郑州市的生态环境比上年“好很多”,44.5%的受访者认为比上年“好一些”,两者之和占总体比例68.9%,由此可见,大多数受访者对郑州市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成效持肯定态度。另有23.6%的受访者表示生态环境“没变化”,表示郑州市生态环境比上年“差一些”和“差很多”的比例分别为3.5%和2.0%。另有2.0%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不清楚。

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评价略高于农村受访者。城镇受访者认为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比上年好(包括“好很多”和“好一些”,下同)比例为69.4%,农村受访者为67.6%。

分地域看,受访者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认可状况呈现中心递减趋势。中心城区受访者认可生态环境比上年好的比例为74.0%,其次是开发区比例为69.6%,周边县市区比例最低,为62.5%。

3. 超七成受访者认为郑州市政府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政府重视是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和关键。调查结果显示,25.5%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地政府“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47.6%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地政府“比较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两者之和占总体比例73.1%。认为“不太重视”的比例为16.7%,“很不重视”的比例为3.8%,另有6.4%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 不清楚。

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评价高于农村受访者。城镇受访者认可政府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包括“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下同)的比例为74.7%,农村受访者为69.4%。

分地域看,受访者对政府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认可状况呈现中心递增趋势。中心城区受访者认为政府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比例最高,为71.3.%,其次是开发区比例为71.3%,周边县市区比例最低,为70.2%。

二、受访者对郑州市生态环境各细项指标的满意度评价

按照公众能够感知原则,对生态环境指标进行细化,获取公众对空气、饮用水、环境绿化(针对城镇受访者)、村庄环境(针对农村受访者)、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公共厕所卫生条件(针对城镇受访者)和家用卫生厕所的建设和改造(针对农村受访者)等方面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因居住地附近没有污水处理企业、相关治理污水宣传少等原因,17.2%受访者对污水处理不清楚/ 不了解无法做出评价;在城镇地区,因居住地周边没有公共厕所,公共厕所无法正常使用等原因,14.4%的受访者对公共厕所卫生条件不清楚/ 不了解,无法做出评价;在农村地区,因居住地没有建设/ 改造家用卫生厕所等原因,14.6%的受访者对家用卫生厕所的建设和改造情况不清楚/ 不了解,无法做出评价。具体见表1。

表1 受访者对郑州市生态环境各细项指标满意度评价(%)

从各细项看,受访者评价为满意的比例均在50%以上,其中“城镇地区环境绿化情况”评价最高,超过70%;其次是“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比例为67.0%);“饮用水质量”(比例为65.5%)、“农村地区村庄环境”(比例为65.1%)、“空气质量”(比例为65.0%)也达到或超过65.0%;超过60%的还有“农村地区家用卫生厕所的建设和改造情况”(比例为63.2%)、“城镇地区公共厕所卫生条件”(60.4%);“污水处理”最低,仅有51.2%,由此可见,污水处理是最薄弱环节。

分城乡看,除“空气质量”农村受访者评价满意比例高于城镇受访者外,其他可比细项“饮用水质量”“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污水处理”农村受访者评价均低于城镇受访者,其中“污水处理”农村受访者评价为满意的比例不到50%,仅有46.7%,具体见表2。根据《郑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显示,2018 年要实现郑州全市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覆盖率累计达到65%以上,农村地区污水处理任重道远。

表2 分城乡受访者对郑州市生态环境各细项指标回答满意比例(%)

三、受访者对主要污染源污染感知情况

1. 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水体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呈现出迅速恶化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13.7%的受访者表示河流、湖泊“没有污染”,49.7%的受访者表示“污染较轻”,还有22.9%的受访者表示“污染较重”,两者之和占总体比例超过70%,达到72.6%,由此可见保护水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性。另外,还有13.7%的受访者表示因为本地没有河流湖泊、不关注本地河流湖泊等原因不清楚/ 不了解,无法做出评价。

2. 近六成农村受访者认为所在地土壤受到污染

近年来,化肥和农药超标准、大剂量使用,利用污水灌溉土壤等导致农村土壤污染呈现扩大趋势。调查结果显示,32.8%的农村受访者表示土壤“没有污染”,43.4%表示土壤“污染较轻”,14.2%的表示“污染较重”,另有9.6%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 不了解土壤污染情况。土壤污染直接后果是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品质降低,并且还会严重影响食品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公众绿色生活方式参与情况

1. 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电、用水

把杜绝浪费上升到自觉行动,需要每一个公民参与。调查结果显示,41.5%的受访者表示日常生活中“非常注意”节约用电、用水,表示“比较注意”的比例为53.5%,表示“不太注意”和“根本不注意”的比例分别仅有4.4%和0.5%,另有0.1%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 不了解。由此可见,郑州受访者节约意识自我评价处于较高层次,构建节约型社会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

2. 七成以上受访者表示“经常”主动选择绿色环保出行方式

绿色出行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又益于身体健康、减少拥堵。调查结果显示,70.3%的受访者表示日常生活中会“经常”主动选择绿色环保出行方式(如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地铁等),23.4%的受访者表示“偶尔”主动选择绿色环保出行方式,有6.0%的受访者表示“基本不选择”,还有0.4%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 不了解。由此可见,郑州对绿色出行已经形成广泛共识。

3. 近三成受访者选择“基本不会”垃圾分类后再丢弃

垃圾分类丢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8.0%的受访者表示“通常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进行分类后再丢弃,33.1%的受访者选择“偶尔会”,高达28.1%的受访者表示“基本不会”,另有0.8%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 不了解。由此可见,郑州居民对垃圾分类丢弃意识亟待提高。

五、对策和建议

1. 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能力

农村污水处理呈现“双低”状态,即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覆盖率低,农村居民对污水处理满意度低。目前,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筹资困难、不集中、不经济等诸多制约因素,面临重重障碍,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迎难而上,积极探索破解之路,补齐这块短板。

2. 加大引导,提升公众垃圾分类丢弃意识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只有对垃圾分类才能从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化和减小环境污染,通过分类可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难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当前,郑州居民垃圾分类丢弃意识低,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公众认识到垃圾分类后再丢弃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用实际行动提升垃圾分类处理率。

3. 加强监督,将环境污染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目前,企业排污造成空气、水体污染问题依旧处于高发状态,各级政府应当进一步发动公众,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对企业排污和政府环保工作进行监督,同时主动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引导和鼓励公众更多地参与环境公共事务。另外,发挥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让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公开曝光,让环境治理问题得到重视,构建起生态环境社会共治机制。

猜你喜欢

郑州市结果显示城镇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郑州市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最严象牙禁售令
人口与就业
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