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异性窦性P波一例

2019-04-25陈国华高孟南张锐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电轴窦房结时限

陈国华 高孟南 张锐

患者女,59岁,身高158 cm,体质量45 kg。因“阵发性心悸两年,加重一周”于我院就诊。患者自述两年前曾因心悸入外院诊治,诊断为“房颤”,转律治疗后好转出院;后心悸反复多次发作,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本次因心悸再发加重入我院就诊。患者1989年因“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心脏彩超示左房增大(内径44 mm)。

本次就诊门诊心电图(图1)上,P波消失,代之以波形不同、间距不等的房颤f波,心房率>350次/min;心室率120次/min,绝对不齐,QRS波时限88 ms,电轴 81°;T波电轴:46°;QT/QTc:334/470 ms。诊断: 房颤,ST-T改变。

图1 门诊心电图(2018年10月11日13:41)

入院后心电图(图2)上,P波消失,代之以波形不同、间距不等的房颤f波,心房率>350次/min;心室率81次/min,绝对不齐,QRS波时限88 ms,电轴 68°;T波电轴:54°;QT/QTc:424/462。初步诊断: 房颤,无明显ST-T改变。给予胺碘酮静脉泵入治疗。

图2 入院后心电图(2018年10月11日14:44)

次日早晨心电图(图3)上,心房波:心房率61次/min,时限90 ms,Ⅰ、aVL、V5、V6导联正向,Ⅱ导联平坦,Ⅲ、aVF导联负向,电轴-30°; PR间期190 ms; 心室率61次/min,QRS波时限90 ms,电轴 72°; T波电轴:53°;QT/QTc:476/479。

诊断: 窦性心律,大致正常。

图3 次日早晨心电图(2018年10月12日07:44)

图3节律规整,但P波异常。回头细看图2,似乎有P波。图2与图3对比,除各导联个别P波不同外,并无显著差异。

讨论图3示Ⅱ导联P波平坦(似无P波),Ⅲ、aVF导联P波倒置,疑似异位起搏心电图,但节律规整、P-R间期正常,虽有过异位左房心律的报道[1]163-174,但本患者V5、V6导联P波为正向,不符合室上性异位起搏心律特征,故考虑为变异性窦性P波。

窦房结位于高位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的交界处,呈扁椭圆形[2]235。它主要由P细胞(起搏细胞)和T细胞(移行细胞)组成,其中,P细胞主要位于窦房结中央部,是正常起搏冲动的形成部位; T细胞位于窦房结外周,连接P细胞与一般心肌,是窦房结内的传导细胞。冲动在P细胞形成后,通过T细胞传导至窦房结以外的心房组织[2]183。电生理检查时的多部位心内记录表明,心房激动顺序最先是高位右心房除极,其次是低位右心房,然后为冠状静脉窦的近端和远端,最后为左心房除极;心房除极向量自右前上向左后下方向;正常P波的额面电轴范围为0~+90°,一般为+40°~+60°。P波电轴往往与标准Ⅱ导联的轴向平行,投影在Ⅱ导联上的P波振幅最大,这对识别P波很重要[2]236。

P波电轴会发生偏移。P波电轴左偏通常见于正常老年人、肥胖者,也可见于二尖瓣狭窄、高血压患者[1]45。约10%的左心瓣膜病患者出现电轴左偏<+15°,而正常人的发生率为5%[3-4]。当电轴<0°时,可出现aVF导联P波倒置;当电轴<-30°时,可出现Ⅱ导联P波倒置。本例患者心电图3中Ⅱ导联P波平坦(似无P波),Ⅲ、aVF导联P波倒置,P波电轴-30°,系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左房增大使其电传导异常所致。图1为房颤心电图毋庸置疑,而图2与3的区别在于,在P波变异的基础上,前者出现了室上性早搏,且肢导基线伪差较大,故被误诊为“房颤”。

因而,当在临床中偶尔遇到P波电轴偏移的病例时,若合并早搏又掺杂伪差,易混淆为房颤或其他异位起搏心电图,而文献对于P波电轴偏移的报道较少,对此应予以重视。

猜你喜欢

电轴窦房结时限
Ⅰ和aVF导联联合Ⅱ导联法与传统Ⅰ和Ⅲ导联法判断QRS平均心电轴的比较
China e Iberoamérica
HCN4表达变化对兔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时电生理功能的影响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心电散点图鉴别诊断窦房结功能横向分离和房性早搏
平行时空
P波电轴研究进展
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性心律失常:一枚硬币的两面?
论民事举证时限制度
动态心电图的心电轴分析